記者 杜萌
今日下午,平淡的基金市場中突然瘋狂流傳一張截圖,一位前公募基金經理朋友圈稱,“統(tǒng)一答復下各位尊敬的賣方大佬:本人早已不在公募,轉職健身+滑雪教練,無法投票,實在抱歉,幫不上忙了?!?/span>
同時,該基金經理還曬出了自己的腹肌照和滑雪照。一時間,“基金經理轉型健身教練”的消息引起廣泛熱議。
隨后,該人士對媒體回應稱,“純屬娛樂,開個玩笑,我現(xiàn)在任職于一家私募?!?/span>

公開資料顯示,該人士曾為北京某公募基金經理,2016年2月-2019年1月份擔任基金經理,截至他離任時,總管理規(guī)模為0.49億元。
雖然是一場烏龍,但公募基金經理離任已經不是稀罕事。2021年7月6日,嘉實恒生科技ETF基金經理高峰在任職僅37天后,便辭去了基金經理職務,引起業(yè)內不解。隨后的信息顯示,高峰被錄用的單位是中國證監(jiān)會,職位是發(fā)行監(jiān)管部監(jiān)管七處的一級主任科員及以下職位。
因此,也有網友調侃:精英的盡頭不是基金經理,而是公務員!
Wind統(tǒng)計,自今年年初至今,已經有90家基金的194位基金經理離任。其中融通基金離任數量最多,為8只,博時基金、匯豐晉信、長信基金、德邦基金今年內的離任基金經理均為5位。

就來自權益陣營的基金經理來說,包括陳金偉、張丹華、何以廣、高楠、鄔傳雁、李雙全、白冰洋等十來位名將從老東家離職。但與以往多數人會選擇奔私不同的是,這批人多數還是留在了公募,選擇去實力更強的頭部或明星基金公司。
例如寶盈的陳金偉跳槽鵬華、高楠跳槽永贏、湯戈跳槽方正富邦等,更多呈現(xiàn)出“人往高處走”。
對此,有深圳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首先還是頭部或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能給出更高的薪酬,同時在大基金公司任職壓力會比中小基金公司小。此外,普遍頭部基金公司研究實力更強,包括品牌影響力和渠道拓展能力都能反哺基金經理,同等條件下明星基金經理有更大的空間施展拳腳,比如能夠管理規(guī)模相當可觀的中大型產品。”
隨著公募業(yè)內人才流動的速度加快,自己培養(yǎng)出的明星基金經理離職對于中小公募來說絕對稱得上傷筋動骨。
界面新聞記者了解到,在公募行業(yè)內循規(guī)蹈矩地培養(yǎng)一位基金經理,如果從研究員到基金經理助理再到基金經理的傳統(tǒng)路徑,可能需要花費大約五到十年的時間。在當前行業(yè)越發(fā)內卷且明星基金經理屈指可數因素下,挖角同行就成為性價比最高的途徑,中小公司人才流失就愈發(fā)嚴重。
而現(xiàn)在很多公募正在弱化某一位基金經理的影響力,轉而大力宣傳公司的整體投研實力,并代替以多位基金經理同時管理某一產品的模式?!斑@也是無奈之舉,與其提心吊膽嚴防死守自家明星,不如給嶄露頭角的新人更多的機會,或許他們會做得更好?!鄙虾D彻急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