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summer
圖片來源:pexels
最近的職場關鍵詞似乎和“東方甄選”無法脫鉤。原本只是一場小作文事件,然而誰也沒有料到最終引發(fā)了一場打工人與資本之間的隱形“對抗”。
12月6日,東方甄選小編在董宇輝的朗誦視頻下多次發(fā)表不當回復,稱其朗誦的文案均出自幕后編輯團隊之手,而并非董宇輝本人寫作。這波內訌很快被網友注意到,并引發(fā)粉絲小范圍討論和質疑。
事后,東方甄選CEO孫東旭致歉并辟謠,但在這次回應結尾,孫東旭強調,“不要去捧殺一個年輕人,也不要去拉踩其他的伙伴?!?/p>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東方甄選小編隨后再次公開發(fā)言正面怒懟董宇輝,事態(tài)開始嚴重,并持續(xù)出圈。孫東旭二次直播進行回應,只不過這一次的嚴肅態(tài)度讓網友更加不滿。
隨著“內訌”、“去董宇輝化”、“管理混亂”等議題愈加混亂,東方甄選也不得不及時做出回應及應對。根據最新結果來看,原CEO孫東旭下臺,董宇輝升任為高級合伙人及新東方文旅副總裁。
與此同時,俞敏洪透露稱,將為董宇輝成立獨立工作室,單獨開辟賬號和直播間。他表示,這是個獨立平臺、獨立IP,同時收入計入東方甄選,保證東方甄選股東利益,“如果宇輝離開東方甄選,賬號歸屬權將歸他。”
但面對這一結果,有不少人認為俞敏洪此舉堪比“捧殺”,即將董宇輝送上更高位置,看似升職實為加大游戲難度,畢竟幕前做主播和管理團隊的難度不是同一量級。
也有人認為,董宇輝所贏得當前的流量一方面的確和自身素養(yǎng)、知識儲備有關,但企業(yè)背后的推力同樣不容忽視。盡管此事發(fā)展至今已經有了初步的結果及定論。然而其背后也引發(fā)了一波人們對于新流量時代下的職場思考。
一方面,諸如東方甄選這種依賴于大流量IP的互聯網型企業(yè),未來是否需要圍繞核心IP做深耕;另一方面,新型職場模式下,職場人士的價值該如何被重新定義?;谝陨蟽牲c,TOPHER特準備本期策劃,希望為新流量時代下的打工人找到進階秘籍。
PART 1 找到喜歡并擅長的事
與80后、90后相比,00后已經成為了初入職場的新興力量,他們鋒芒畢露,個性鮮明。反映到就業(yè)選擇之上,差別則更加明顯,無論是落腳城市、職業(yè)方向、雇主規(guī)模還是薪資水平等,都與職場前輩截然不同。
過去人們眼中炙手可熱的香餑餑,00后似乎并不以為然。他們更愿意以自己的興趣為標準,尋找一份更加適合人生發(fā)展的工作。甚至不少人愿意靈活就業(yè)、居家辦公等等。
《00后群體就業(yè)選擇偏好調研報告》顯示,與前輩們相比,00后對假期充足度、加班程度、通勤距離格外關注。其中,00后對事少、離家近的關注度,分別比85后高出10%及4%。他們更加追求生活和工作的平衡、求職心態(tài)也更加開放、甚至對金錢回報的重視度不斷下滑。
但無論是80后還是90后、00后,我們都避不開一個問題:究竟應該選擇自己擅長的職業(yè),還是自己喜歡的?這個問題其實指向了兩個核心因素:能力與傾向,能力對應的是擅長,傾向對應的是喜歡。
面對兩個看似抽象的概念,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呢?由阿爾約沙·諾伊鮑爾所著的《做自己擅長的事,還是喜歡的?》一書中對此做出了詳細的闡釋。
在本書中,阿爾約沙·諾伊鮑爾將擇業(yè)理論一一拆解,并按重要性和優(yōu)先程度將其所含要點逐個分析排序。既有扎實可靠的理論依據,又有自評問卷、行動建議等能立刻上手的實用工具,能夠全方位提升人們的職場競爭力。
要知道,擇業(yè)是每個人都必須做的一項功課,要想成功,既需要恰當的努力,也需要做出正確的選擇。因此,選擇一份適合的工作依然具備一定的必要性。基于此,阿爾約沙·諾伊鮑爾認為“天賦/能力”“個性”“興趣”三個維度缺一不可。
作者堅信,生命中最重要的并非是讓人獲得財富的成功,而是要在個人的職業(yè)生涯中做讓自己感到幸福的事情。只有當工作內容和個人能力與傾向(即個性與興趣)相一致時,幸福也就來得更為容易。
總結下來則是:興趣與天賦之間越匹配,職業(yè)越會獲得成功;興趣與天賦越是不一致,職業(yè)失敗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無論是求學階段的學生,不知是否應該進入體制的準職場人,還是已做過許多嘗試的社會人,都能從本書中得到靈感。希望在本書的幫助下,每位讀者都能收獲事業(yè)上的幸福感和滿足感,擁有更美好的人生。
圖片來源: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薦書:《做自己擅長的事,還是喜歡的?》
作者:[奧]阿爾約沙·諾伊鮑爾
譯者:魏琦
出版: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22年6月
PART 2 判定自我職場性格
你是否因為要面對氣場不合的上司而戰(zhàn)戰(zhàn)兢兢?你是否因為面對認死理的同事而感到無語?你是否因為下屬不停地尋找理由來逃避工作、不遵從指示而變得很煩躁?你是否因為被職場中那些難搞的人所左右,而無法如愿開展工作?你是否因為搞不定職場人際關系而陷入負面情緒,漸漸對職場充滿倦?。?/p>
…………
職場人際關系的確令人頭疼,無論是作為上司還是作為下屬,我們常常覺得難搞的同事比比皆是。其實,看似難以搞定的關系背后,是彼此不同的人格類型及其對應的為人處世風格和處理問題方式所導致的溝通受阻。
因此,無論是作為上司還是作為下屬,我們與其在對方身上投射期許或想象,被動接受,不如主動了解不同的職場人格類型,從而更好應對。
由片桐愛唯撰寫的《職場性格圖鑒》整理了以下九種職場類型,具體分為:
類型 1= 自我完美主義型
類型 2= 多管閑事·干涉型
類型 3= 自大·搶功勞型
類型 4= 過于有個性·嫉妒型
類型 5=分析·評論型
類型 6= 謹小慎微型
類型 7= 容易厭倦·找借口型
類型 8= 重視輸贏·拼盡全力型
類型 9= 不挑明·磨蹭型
作者根據上述不同人格類型的典型特征,指出如何采取適當的應對方法,做到知己知彼。如此一來,才不會再被他人的情緒所左右,才能擺脫職場內耗。
當然,人是復雜的個體,有時候可能會兼有幾種類型的特點,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進行綜合分析,但無論如何,我們可以根據以上特征,做到揚長避短,提升自我,從而更好地在職場中游刃有余。
圖片來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薦書:《職場性格圖鑒》
作者: [日]片桐愛唯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品方: 閱想時代
副標題: 如何在職場關系中游刃有余
譯者: 蔡明明
PART 3 及時調整職場心態(tài)
提及中國職場環(huán)境,就不得不將目光聚焦于同在東亞環(huán)境的日本。他們似乎將當下職場的“躺平文化”和“喪文化”展現得淋漓盡致。此前吉高由里子主演的熱播日劇《我,到點下班》就堪稱“精神離職”的貫徹達人,她秉持“下班不積極,做人有問題”的思想,將無數打工人的心聲表達了出來。
事實上,女主的工作態(tài)度恰恰就介于“全民996熱潮”和“躺平不卷”的中間地帶。她努力工作、從不加班,也不在工作以外的時間討論工作,準點下班喝酒吃小籠包、泡溫泉,將自己的日子過得豐富多彩。
于她而言,升職的快樂似乎無法與一籠熱乎乎的小籠包相比。但千萬不要被眼前的景象所欺騙,要知道本劇女主“偽躺平”的前提,是她百分百勝任了自己的本職工作。如果人們錯誤地誤以為“躺平”即“擺爛”那么自然無法對工作負責。
因此,及時調整心態(tài)是做好職場管理的第一步。
被稱為“特立獨行的思想家,生活美學先行者”的著名出版人松浦彌太郎(Matsuura Yataro),似乎和當下人人躺平的心態(tài)截然相反,他選擇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遵從內心,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不得不說,松浦彌太郎的人生經歷非常奇特:18歲高中輟學,在不會半句英文的情況下,只身前往歐美游歷。38歲創(chuàng)辦個性書店“COWBOOKS”, 41歲擔任《生活手帖》總編輯。50歲加入COOKPAD株式會社,以“追求高質量生活”為主題,擔任企劃統(tǒng)籌,創(chuàng)立料理主題網站 “生活的基本”。
十年后,他靜思過往經歷和人生經驗,毫無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半生心得,從生活、工作、交際、拖延癥、提問等方面為切入點,重新思考人生進階的基本,告訴年輕人應該如何利用基本,更新自我,在復雜的世界里成為高手。
在《即答力—年輕人的自我更新指南》一書中,松浦彌太郎提出了一個躺平的反義詞——即答力:時常留意周圍的情況,觀察人們的需求、抓住機會迅速做出反應的能力。
事實上,在工作中擺脫躺平心態(tài),瞬間做出判斷、當即回應,決定了你能否抓住機會。當你愿意接受挑戰(zhàn)、嘗試新事物、對一切抱有感激,保持積極的狀態(tài),就有機會得到成功。
對于企業(yè)而言,他們也更需要持有積極心態(tài)的員工;需要可以將“自我主張的頑固”和“接納對方的靈活”平衡的人;需要具備瞬間爆發(fā)力的人才。如果員工能夠認真感知“對方的需求”,就不會出現在會議中磨磨蹭蹭、沉默不語、含糊措辭的情況。
當你擁有即答力,調整好心態(tài),你才能更加如魚得水地應對工作。
圖片來源: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薦書:《即答力—年輕人的自我更新指南》
作者:[日] 松浦彌太郎
譯者:劉欣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PART 4 學會穿破職場瓶頸
在知乎的開學演講短片《如何與工作相處?》中,史學大家許倬云用人生經歷提醒著人們,“工作是在雕塑自己的過程”。
許倬云生于1930年,一生經歷諸多戰(zhàn)亂紛爭,也見證過歷史變遷。然而,人生動蕩卻成為了他的工作契機,在無數變動中他依然堅持體察與思考,從而寫作出《萬古江河》《觀世變》等優(yōu)秀書籍。
如今,90多歲高齡的他說自己的性格和思想還沒完全定型,且隨時準備用新的思考方式面對新的問題。
的確,只有擁有不斷學習的心態(tài),才能應付不斷發(fā)展的職業(yè)路徑。對人們而言,職場發(fā)展是一個漫長且持續(xù)的過程,因此,學習也必須是持續(xù)且不間斷的,畢竟總會有新的問題模型產生。
基于此,突破人生瓶頸、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是做好職場管理的第四步。
這是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更不用說在職場層面。作者從高手身上汲取有利于自己成長的方面,幫助更多人突破迷茫,追求事業(yè)上更大的發(fā)展,讓人們學會高手的借勢破局之道,少走彎路。
本書通過喬布斯,馬云,馬化騰,董明珠等名人故事,從賦性篇、選擇篇、品牌篇和團隊篇,講述了各個領域高手獲得成功的訣竅,堪稱突破瓶頸的成長之書。
在《突破瓶頸—如何把不可能變?yōu)榭赡堋芬粫?,作者提出要想成功就一定要先學會設立目標,并堅持達成目標。
當我們前行的時候,自然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挫折,但學會堅持,而不是日復一日的抱怨,松懈,就能更加靠近成功。
此外,作者指出在工作中一定要堅持原則,明白自己的底線,不要為了一時的利益而不顧長久發(fā)展,長此以往受傷的只能是自己。
成功取決于行動,行動取決于效率,只有掌握正確的方式才能讓我們突破發(fā)展瓶頸,也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在職場中更上一層樓。
圖片來源: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薦書:《突破瓶頸—如何把不可能變?yōu)榭赡堋?/p>
作者:魚樵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PART 5 學會高效工作
高效能不在于忙碌的時間長短,而在于有效時間內到底取得了多少成果。如果只是假裝忙碌、自我感動卻沒有獲得任何有效成果,那么忙碌則無異于是另一份懶惰。
由石井輝美撰寫的《麥肯錫決斷力:停止無效努力的“三速”法則》一書,則為人們講述了如何高效工作。本書講述了作者在東大畢業(yè)、托業(yè)考試滿分的情況下進入名企麥肯錫公司之后,做出從麥肯錫辭職,轉戰(zhàn)娛樂圈的決定。隨后,石井輝美成為了日本渡邊娛樂事務所旗下頗受歡迎的諧星。
書中提到了如何利用在麥肯錫學到的超正向思考法來面對人生的決定,其精髓在于:就算事情不可能往好的發(fā)展,也不要過度焦慮;思考“挑戰(zhàn)”、 “應克服的課題” 、“可獲得成長的部分”;把“做得到”當作前提,用挑戰(zhàn)的精神面對未來。
此外,作者還提到了對麥肯錫工作哲學的頓悟,其精髓在于速動、速決、速斷。他認為,無論什么時候,人生只有一次,沒有時間為別人而活,因此,與其在意他人眼光,不如去做這輩子真正想做的事。
圖片來源: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薦書:《麥肯錫決斷力:停止無效努力的“三速”法則》
作者: 石井輝美
出版社: 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尾
新流量時代涌現了諸多不同的新型職業(yè),
例如直播帶貨就打破了傳統(tǒng)職場
及生產型產業(yè)的增長瓶頸。
一方面,
新的技術為企業(yè)及個人帶來了巨大的價值,
但同時也產生了新的矛盾,
由此而引發(fā)的價值分配、重要層級劃分,
都需要打破重建。
這一過程中,
不僅是企業(yè)需要適應,
個人也需要學會思考沉淀及自我評估。
但有一點大家需要注意,
重新分配是必要的,因為規(guī)則已經發(fā)生變化,
所以,每一個新型職場人士,
必須迅速找到自我定位,迅速進行自我估值,
才能更好地拿到更多籌碼。
編輯|summer
TOP HER|記錄女性成長價值與商業(yè)價值
垂類精準媒體|她經濟整合營銷|數據增長決策|高凈值社群經濟
北京·上?!は愀邸ぜ~約·倫敦·溫哥華|topher@topherglob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