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新能源開年即決戰(zhàn):“一超多強”形成,二三梯隊激烈爭奪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新能源開年即決戰(zhàn):“一超多強”形成,二三梯隊激烈爭奪

新一輪的排位賽和淘汰賽已經上演。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匡達

文 | DoNews 張宇

編輯 | 楊博丞

2023年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的爭斗告一段落。

比亞迪以302.44萬輛交付量順利完成全年目標,而理想汽車則在12月突破單月五萬輛交付大關,此外,廣汽埃安、蔚來以及極氪在內的多家新能源車企交付量雖然也實現了大幅增長,但并未能如預期完成全年交付目標。

眾多新能源車企交付量喜人,也抬高了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的整體銷量。1月9日,乘聯(lián)會發(fā)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12月中國乘用車市場零售銷量達到235.3萬輛,同比增長8.5%,環(huán)比增長13.1%;2023年累計零售銷量為2169.9萬輛,同比增長5.6%,其中2023年12月新能源汽車零售銷量為94.5萬輛,同比增長47.3%,環(huán)比增長12.1%;2023年累計零售銷量為773.6萬輛,同比增長36.2%。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35.7%,同比提升8.1個百分點。

乘聯(lián)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2024年第一季度車市將會有較好表現,春節(jié)前的車市銷量仍可以實現同比增長,尤其是各家新能源車企的增長重點,“開局即決戰(zhàn)”,新能源汽車將會有“強勢的增長”。

2024年,隨著小米、星紀魅族等跨界者進軍新能源汽車行業(yè),將給市場帶來了更多的變數,競爭也將更加殘酷。可以預見的是,2024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將繼續(xù)保持較強增長勢頭,滲透率有望突破40%,同時2024年也是大浪淘沙的關鍵時期,新能源汽車行業(yè)洗牌勢必會再度加速。

一、新能源汽車激烈廝殺

目前,比亞迪是國內唯一一家徹底完成油電轉型的汽車集團。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比亞迪銷量達到302.4萬輛,同比增長61.86%,其中純電動乘用車銷量為157.48萬輛,占比約52%;插混乘用車銷量為143.8萬輛,占比約48%。

比亞迪不僅是國內新能源汽車銷冠,同時也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冠,從車型來看,比亞迪王朝網和海洋網依舊是銷量主力,2023年12月,王朝網和海洋網共交付32.16萬輛,同比增長40.7%。

值得一提的是,降價促銷對于比亞迪銷量提升起到了很大作用。從11月開始,比亞迪王朝網和海洋網就推出了不少優(yōu)惠政策,最高優(yōu)惠幅度達到2萬元,此外,比亞迪宋L正式上市時,其起售價比預售價低出了整整3萬元。

廣汽埃安緊隨比亞迪之后,年交付量達到了48萬輛,同比增長77%,,增速創(chuàng)歷史紀錄,十分搶眼。擁有“AION埃安+Hyper昊鉑”的雙品牌矩陣的廣汽埃安在拿下百萬輛里程碑后,不僅成為全球最快破百萬的純電品牌和新能源品牌,同時也是全球最快破百萬的汽車品牌。不過,廣汽埃安離保底50萬輛的目標仍有2萬輛差距,未能完成年度目標,目標完成率為96%。

相比之下,造車新勢力則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2023年,理想汽車交付量為37.6萬輛,同比增長182.2%,超額完成了30萬輛的年度交付目標;蔚來交付量為16萬輛,同比增長30.7%,距離24.5萬輛的年度交付目標相去甚遠;小鵬汽車交付量為14.16萬輛,同比增長17%,僅完成了20萬輛年度交付目標的70.8%;零跑汽車交付輛為14.42萬輛,同比增長29%。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車市場一片火熱之下,作為2022年的造車新勢力銷冠,哪吒汽車卻成了另類。

哪吒汽車是唯一銷量負增長的一家。2023年交付量為12.75萬輛,同比下滑16.20%,其中2023年12月僅交付了5135輛,創(chuàng)下全年單月銷量新低。

不過,早在2023年10月,哪吒汽車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CEO張勇就表示,“對于哪吒汽車來說,今年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平穩(wěn)地把產品換代,我們的工作重點是打磨供應鏈、打磨制造、打磨質量體系,完成銷量目標也不是我們的追求?!?/p>

目前,哪吒汽車在售四款車型AYA、哪吒X、哪吒S、哪吒GT,其中銷量主力是哪吒AYA和哪吒X,由于產品路線規(guī)劃失誤和自研技術方面尚處于劣勢,導致哪吒汽車并不具備足夠的競爭力,最終出現了銷量乏力的現象。

整體來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確實越來越激烈,這不僅體現在銷量上,還反映在價格、技術等多個方面,新能源車企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提高產品質量、加強品牌建設,才能贏得市場份額并在殘酷的競爭中存活下去。

二、三梯隊開打搶位戰(zhàn)

按照交付量劃分,2023年新能源汽車形成了較為明顯的三個梯隊:理想汽車、蔚來為第一梯隊,交付量規(guī)模在16萬輛以上;零跑汽車、小鵬汽車、深藍汽車和哪吒汽車為第二梯隊,交付量規(guī)模在12萬輛以上,而極氪、AITO問界、嵐圖汽車、智己汽車等為第三梯隊,交付量規(guī)模處于12萬輛以下。

作為第二梯隊,零跑汽車的表現較為突出,其甚至將“蔚小理”的格局變成了“蔚零理”,2023年,零跑汽車升級了產品結構,售價更高、配置更強的C系列車型已經占據主導。

目前,零跑汽車的銷量主力為零跑C01和零跑C11,兩款車型占比超過80%,前者定位中大型轎車,提供8款配置車型(5款純電車型、3款增程車型),售價區(qū)間為14.98萬元至20.88萬元;后者定位中型SUV,提供10款配置車型(4款純電車型、6款增程車型),售價區(qū)間為14.98萬元至20.98萬元,實現了純電+增程“雙動力”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中大型轎車和中型SUV均為家庭用車,尤其是零跑C11增程車型為是零跑汽車首款增程動力車型,結合理想汽車的產品路線和銷量來看,家庭用車才是剛需,而增程版SUV完全契合了家庭用車場景。

此外,零跑汽車已實現自研自產電驅、BMS、感知、計算、控制等多種電子部件,且擁有快速量產的迭代的能力,而這也是其不同于其他造車新勢力的核心優(yōu)勢。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目前零跑汽車是中國唯一一家具有全域自主研發(fā)能力的新能源車企。

第三梯隊的攻勢同樣十分兇猛。2023年前三季度,AITO問界的表現一直較為萎靡,累計銷售才破4萬輛,同比下滑18.53%。直到9月12日,AITO問界新M7上市,更新的產品、更高的配置、更低的價格,終于打了一場起死回生的翻身仗。2023年12月,銷量達到3.15萬輛,直接助推全年銷售突破10萬輛,同比增長33.31%。

此外,嵐圖汽車在新嵐圖FREE、2024款新嵐圖夢想家、嵐圖追光PHEV等車型的推動下,2023年也有了較好的表現,全年交付量同比增長160%至5.06萬輛,完成了5萬輛的年度交付目標。

在經歷了2023年激烈的競爭之后,第二梯隊的零跑汽車和第三梯隊的AITO問界愈戰(zhàn)愈勇,而在2024年才是關乎新能源車企的生死局,崔東樹預計,2024年新能源車的市場增長預計相對樂觀,新能源乘用車批發(fā)預計達到1100萬輛,凈增量230萬輛,同比增長22%,滲透率達到40%,新能源乘用車保持較強增長勢頭。這也意味著,無論第二梯隊還是第三梯隊,突圍的窗口期稍縱即逝,如何提振銷量以及綜合實力,將是所有新能源車企接下來的重要課題。

三、威馬、自游家、愛馳陷入危機

有新能源車企突出重圍,就有新能源車企在市場競爭中面臨困境甚至倒下。

2023年,遭遇困境的新能源車企包括威馬汽車、自游家、愛馳汽車、雷丁汽車等等,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威馬汽車。

威馬汽車在2023年遭遇了一系列的財務和經營危機,包括全員減薪、工廠和門店大面積停擺、終端銷量歸零、巨額資產被凍結等。根據威馬汽車此前發(fā)布的數據,2021年,威馬汽車共交付4.4萬輛新車;2022年,威馬汽車累計銷量為2.94萬輛,同比下降33.3%;到了2023年,便無法再查到威馬汽車的實際銷量數據。在業(yè)績方面,威馬汽車虧損額逐年遞增,2019年凈虧損為41.45億元,2020年凈虧損為50.84 億元,2021年凈虧損達82.06億元。

雖然威馬汽車創(chuàng)始人沈暉試圖通過APOLO出行公司的收購和融資來解決財務危機,但目前上市還沒有下文,官宣的高達20.1億元新一輪融資也遲遲未到賬,這導致威馬汽車采取了全員停薪不辦公、所有部門預算縮減25%等措施,瀕臨倒閉的邊緣。

高合汽車同樣遭遇了困境,2023年10月以來,高合汽車總部已進行多輪裁員,除了裁員外,高合汽車日前還出現了電池供應商不發(fā)貨、交不了車以及停止新項目開發(fā)等傳聞。同時,有媒體報道稱,斷供供應商中包括汽車零部件巨頭博世。

與其他造車新勢力不同,高合汽車并未公布其2023年銷量,上次公布交付量數據還停留在兩個月前,2023年10月,HiPhi Y總計交付1606輛,月交付量再創(chuàng)新高。同時,高合汽車10月新增大定量突破2100輛,環(huán)比增長40%。事實上,高合汽車成立6年以來,在銷量上并未取得太大突破。公開資料顯示,高合汽車在2021年開始交付首款產品,在2021年全年的累計銷量達到4237輛,乘聯(lián)會最新數據顯示,在2023年12月,高合汽車的新能源批發(fā)銷量僅有三位數,為564輛。對于極其依賴規(guī)模效應的汽車行業(yè)而言,月交付量僅三位數意味著幾乎走到了生死邊緣。

此外,愛馳汽車也陷入停擺狀態(tài),近期因無正當理由拒不履行和解協(xié)議而被法院列為失信被執(zhí)行人,并被限制高消費;雷丁汽車處境艱難,近期被強制執(zhí)行3.6億元,而恒大汽車、天際汽車、自游家等車企已經在淘汰賽中黯然離場。

進入2024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依然會非常激烈。隨著越來越多的傳統(tǒng)車企和造車新勢力進入市場,競爭格局將變得更加復雜:一方面,市場競爭將更加多元化,除了特斯拉和比亞迪等已經取得一定市場份額的車企外,大眾、寶馬、奔馳、小米等均在加速推出新能源汽車;另一方面,技術競爭將更加激烈,自動駕駛、智能互聯(lián)等技術的應用也將成為各大車企競爭的焦點。

對于新能源企業(yè)來說,2024年行業(yè)的早期紅利基本消失殆盡,新能源車企已經迎來了真正需要拼刺刀的時候。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比亞迪

8.2k
  • 比亞迪4月乘用車銷量372615輛
  • 硬科技集群爆發(fā)式增長,深圳首季GDP突破8950億元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新能源開年即決戰(zhàn):“一超多強”形成,二三梯隊激烈爭奪

新一輪的排位賽和淘汰賽已經上演。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匡達

文 | DoNews 張宇

編輯 | 楊博丞

2023年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的爭斗告一段落。

比亞迪以302.44萬輛交付量順利完成全年目標,而理想汽車則在12月突破單月五萬輛交付大關,此外,廣汽埃安、蔚來以及極氪在內的多家新能源車企交付量雖然也實現了大幅增長,但并未能如預期完成全年交付目標。

眾多新能源車企交付量喜人,也抬高了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的整體銷量。1月9日,乘聯(lián)會發(fā)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12月中國乘用車市場零售銷量達到235.3萬輛,同比增長8.5%,環(huán)比增長13.1%;2023年累計零售銷量為2169.9萬輛,同比增長5.6%,其中2023年12月新能源汽車零售銷量為94.5萬輛,同比增長47.3%,環(huán)比增長12.1%;2023年累計零售銷量為773.6萬輛,同比增長36.2%。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35.7%,同比提升8.1個百分點。

乘聯(lián)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2024年第一季度車市將會有較好表現,春節(jié)前的車市銷量仍可以實現同比增長,尤其是各家新能源車企的增長重點,“開局即決戰(zhàn)”,新能源汽車將會有“強勢的增長”。

2024年,隨著小米、星紀魅族等跨界者進軍新能源汽車行業(yè),將給市場帶來了更多的變數,競爭也將更加殘酷??梢灶A見的是,2024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將繼續(xù)保持較強增長勢頭,滲透率有望突破40%,同時2024年也是大浪淘沙的關鍵時期,新能源汽車行業(yè)洗牌勢必會再度加速。

一、新能源汽車激烈廝殺

目前,比亞迪是國內唯一一家徹底完成油電轉型的汽車集團。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比亞迪銷量達到302.4萬輛,同比增長61.86%,其中純電動乘用車銷量為157.48萬輛,占比約52%;插混乘用車銷量為143.8萬輛,占比約48%。

比亞迪不僅是國內新能源汽車銷冠,同時也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冠,從車型來看,比亞迪王朝網和海洋網依舊是銷量主力,2023年12月,王朝網和海洋網共交付32.16萬輛,同比增長40.7%。

值得一提的是,降價促銷對于比亞迪銷量提升起到了很大作用。從11月開始,比亞迪王朝網和海洋網就推出了不少優(yōu)惠政策,最高優(yōu)惠幅度達到2萬元,此外,比亞迪宋L正式上市時,其起售價比預售價低出了整整3萬元。

廣汽埃安緊隨比亞迪之后,年交付量達到了48萬輛,同比增長77%,,增速創(chuàng)歷史紀錄,十分搶眼。擁有“AION埃安+Hyper昊鉑”的雙品牌矩陣的廣汽埃安在拿下百萬輛里程碑后,不僅成為全球最快破百萬的純電品牌和新能源品牌,同時也是全球最快破百萬的汽車品牌。不過,廣汽埃安離保底50萬輛的目標仍有2萬輛差距,未能完成年度目標,目標完成率為96%。

相比之下,造車新勢力則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2023年,理想汽車交付量為37.6萬輛,同比增長182.2%,超額完成了30萬輛的年度交付目標;蔚來交付量為16萬輛,同比增長30.7%,距離24.5萬輛的年度交付目標相去甚遠;小鵬汽車交付量為14.16萬輛,同比增長17%,僅完成了20萬輛年度交付目標的70.8%;零跑汽車交付輛為14.42萬輛,同比增長29%。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車市場一片火熱之下,作為2022年的造車新勢力銷冠,哪吒汽車卻成了另類。

哪吒汽車是唯一銷量負增長的一家。2023年交付量為12.75萬輛,同比下滑16.20%,其中2023年12月僅交付了5135輛,創(chuàng)下全年單月銷量新低。

不過,早在2023年10月,哪吒汽車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CEO張勇就表示,“對于哪吒汽車來說,今年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平穩(wěn)地把產品換代,我們的工作重點是打磨供應鏈、打磨制造、打磨質量體系,完成銷量目標也不是我們的追求?!?/p>

目前,哪吒汽車在售四款車型AYA、哪吒X、哪吒S、哪吒GT,其中銷量主力是哪吒AYA和哪吒X,由于產品路線規(guī)劃失誤和自研技術方面尚處于劣勢,導致哪吒汽車并不具備足夠的競爭力,最終出現了銷量乏力的現象。

整體來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確實越來越激烈,這不僅體現在銷量上,還反映在價格、技術等多個方面,新能源車企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提高產品質量、加強品牌建設,才能贏得市場份額并在殘酷的競爭中存活下去。

二、三梯隊開打搶位戰(zhàn)

按照交付量劃分,2023年新能源汽車形成了較為明顯的三個梯隊:理想汽車、蔚來為第一梯隊,交付量規(guī)模在16萬輛以上;零跑汽車、小鵬汽車、深藍汽車和哪吒汽車為第二梯隊,交付量規(guī)模在12萬輛以上,而極氪、AITO問界、嵐圖汽車、智己汽車等為第三梯隊,交付量規(guī)模處于12萬輛以下。

作為第二梯隊,零跑汽車的表現較為突出,其甚至將“蔚小理”的格局變成了“蔚零理”,2023年,零跑汽車升級了產品結構,售價更高、配置更強的C系列車型已經占據主導。

目前,零跑汽車的銷量主力為零跑C01和零跑C11,兩款車型占比超過80%,前者定位中大型轎車,提供8款配置車型(5款純電車型、3款增程車型),售價區(qū)間為14.98萬元至20.88萬元;后者定位中型SUV,提供10款配置車型(4款純電車型、6款增程車型),售價區(qū)間為14.98萬元至20.98萬元,實現了純電+增程“雙動力”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中大型轎車和中型SUV均為家庭用車,尤其是零跑C11增程車型為是零跑汽車首款增程動力車型,結合理想汽車的產品路線和銷量來看,家庭用車才是剛需,而增程版SUV完全契合了家庭用車場景。

此外,零跑汽車已實現自研自產電驅、BMS、感知、計算、控制等多種電子部件,且擁有快速量產的迭代的能力,而這也是其不同于其他造車新勢力的核心優(yōu)勢。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目前零跑汽車是中國唯一一家具有全域自主研發(fā)能力的新能源車企。

第三梯隊的攻勢同樣十分兇猛。2023年前三季度,AITO問界的表現一直較為萎靡,累計銷售才破4萬輛,同比下滑18.53%。直到9月12日,AITO問界新M7上市,更新的產品、更高的配置、更低的價格,終于打了一場起死回生的翻身仗。2023年12月,銷量達到3.15萬輛,直接助推全年銷售突破10萬輛,同比增長33.31%。

此外,嵐圖汽車在新嵐圖FREE、2024款新嵐圖夢想家、嵐圖追光PHEV等車型的推動下,2023年也有了較好的表現,全年交付量同比增長160%至5.06萬輛,完成了5萬輛的年度交付目標。

在經歷了2023年激烈的競爭之后,第二梯隊的零跑汽車和第三梯隊的AITO問界愈戰(zhàn)愈勇,而在2024年才是關乎新能源車企的生死局,崔東樹預計,2024年新能源車的市場增長預計相對樂觀,新能源乘用車批發(fā)預計達到1100萬輛,凈增量230萬輛,同比增長22%,滲透率達到40%,新能源乘用車保持較強增長勢頭。這也意味著,無論第二梯隊還是第三梯隊,突圍的窗口期稍縱即逝,如何提振銷量以及綜合實力,將是所有新能源車企接下來的重要課題。

三、威馬、自游家、愛馳陷入危機

有新能源車企突出重圍,就有新能源車企在市場競爭中面臨困境甚至倒下。

2023年,遭遇困境的新能源車企包括威馬汽車、自游家、愛馳汽車、雷丁汽車等等,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威馬汽車。

威馬汽車在2023年遭遇了一系列的財務和經營危機,包括全員減薪、工廠和門店大面積停擺、終端銷量歸零、巨額資產被凍結等。根據威馬汽車此前發(fā)布的數據,2021年,威馬汽車共交付4.4萬輛新車;2022年,威馬汽車累計銷量為2.94萬輛,同比下降33.3%;到了2023年,便無法再查到威馬汽車的實際銷量數據。在業(yè)績方面,威馬汽車虧損額逐年遞增,2019年凈虧損為41.45億元,2020年凈虧損為50.84 億元,2021年凈虧損達82.06億元。

雖然威馬汽車創(chuàng)始人沈暉試圖通過APOLO出行公司的收購和融資來解決財務危機,但目前上市還沒有下文,官宣的高達20.1億元新一輪融資也遲遲未到賬,這導致威馬汽車采取了全員停薪不辦公、所有部門預算縮減25%等措施,瀕臨倒閉的邊緣。

高合汽車同樣遭遇了困境,2023年10月以來,高合汽車總部已進行多輪裁員,除了裁員外,高合汽車日前還出現了電池供應商不發(fā)貨、交不了車以及停止新項目開發(fā)等傳聞。同時,有媒體報道稱,斷供供應商中包括汽車零部件巨頭博世。

與其他造車新勢力不同,高合汽車并未公布其2023年銷量,上次公布交付量數據還停留在兩個月前,2023年10月,HiPhi Y總計交付1606輛,月交付量再創(chuàng)新高。同時,高合汽車10月新增大定量突破2100輛,環(huán)比增長40%。事實上,高合汽車成立6年以來,在銷量上并未取得太大突破。公開資料顯示,高合汽車在2021年開始交付首款產品,在2021年全年的累計銷量達到4237輛,乘聯(lián)會最新數據顯示,在2023年12月,高合汽車的新能源批發(fā)銷量僅有三位數,為564輛。對于極其依賴規(guī)模效應的汽車行業(yè)而言,月交付量僅三位數意味著幾乎走到了生死邊緣。

此外,愛馳汽車也陷入停擺狀態(tài),近期因無正當理由拒不履行和解協(xié)議而被法院列為失信被執(zhí)行人,并被限制高消費;雷丁汽車處境艱難,近期被強制執(zhí)行3.6億元,而恒大汽車、天際汽車、自游家等車企已經在淘汰賽中黯然離場。

進入2024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依然會非常激烈。隨著越來越多的傳統(tǒng)車企和造車新勢力進入市場,競爭格局將變得更加復雜:一方面,市場競爭將更加多元化,除了特斯拉和比亞迪等已經取得一定市場份額的車企外,大眾、寶馬、奔馳、小米等均在加速推出新能源汽車;另一方面,技術競爭將更加激烈,自動駕駛、智能互聯(lián)等技術的應用也將成為各大車企競爭的焦點。

對于新能源企業(yè)來說,2024年行業(yè)的早期紅利基本消失殆盡,新能源車企已經迎來了真正需要拼刺刀的時候。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