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觀潮新消費 劉煜
編輯 | 杜仲
演出經濟是貫穿2023年的消費熱點之一。無論你身處演出繁多的北上廣深,還是在新一線城市如鄭州、成都、南京、西安等地,總能聽到身邊的人們談論關于“演出“的話題。
2023年7月31日,國家發(fā)展改革委發(fā)布了《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20條,其中第六、第七條明確指出,“豐富文旅消費,促進文娛體育會展消費”。這意味著,在國家政策層面,也支持各地多開演唱會,促進文娛消費。
與此同時,年輕人也不再滿足于只在本地觀看演出,而是選擇“為一場演唱會奔赴一座城”。在疫情過后,演出市場成為釋放年輕人情緒的敞口。
對于相關行業(yè)的從業(yè)者來說,他們也都在全力以赴,要把這失去的三年補回來。
演出經濟供需旺盛
自2023年2月16日起,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門恢復對涉港澳臺營業(yè)性演出的受理和審批。
政策轉折帶動演出市場迅速回暖,大型演唱會和音樂節(jié)如雨后春筍般蓬勃涌現。
知名歌手的大型演唱會幾乎都是開票后立即售罄。周杰倫天津站演唱會的兩張連座票被黃牛叫價高達15萬的消息,在開票的次日就沖上了微博熱搜榜第一位。
中國演出行業(yè)協(xié)會的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國內的演出場次達到34.24萬場,票房收入315.41億元,均已遠遠超過2019年全年的水平。
空前的熱度中,演唱會是絕對的主角,而這一切皆有跡可循。
一方面,三年的市場低迷導致很多演唱會和音樂節(jié)被迫延期或取消,這使得歌迷對各類演出的需求急劇增加。
另一方面,藝人需要履行延期項目的合約,導致大量還債式商演的出現。
演唱會為演出市場的票房做出了主要貢獻,但由于各種內外因素,其他類型演出的復蘇并未如預期般到來。
根據燈塔專業(yè)版的演出票務信息采集數據,在燈塔統(tǒng)計的120.38億元演出銷售總票房中,音樂類(演唱會為主)獨占九成以上,票房達到90.55億元;而其他類型(中小型演出)的演出票房貢獻則十分有限,例如綜藝類貢獻小于0.1%。
演出結束后,許多觀眾會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他們的票根、現場照片和評論,表達自己的感受。根據觀潮新消費在主流社交媒體平臺的數據統(tǒng)計,在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媒體平臺上,演唱會播放量和筆記篇數普遍領先其他熱門話題。
人們將音樂現場視為一種短暫逃離現實的夢幻之旅,演出帶來的情緒價值實實在在。
跨城觀演拉動消費
當本地市場出現需求大于供給的現象時,消費行為便開始向外地轉移。也催生了演唱會經濟跨城觀演的新生態(tài)——“為一場演唱會奔赴一座城”。
歌神張學友演唱會成都站的9場演出總計觀眾人數12.1萬人次,大麥網首次開票的6場演出購票信息顯示,有70%的購票觀眾為非本地身份證;美團數據則顯示,截至5月9日,五月天鳥巢演唱會期間,北京全城的住宿預訂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約300%;其中,鳥巢周邊5公里的住宿預訂量上漲2400%。
這一切都顯示著,如今跨城觀演成為大型演唱會、音樂節(jié)的主要消費趨勢。
年輕人的戰(zhàn)場
年輕人作為2023年跨城追看演唱會的消費主力,主打三個關鍵詞:高頻、多次、瘋搶。
隨著跨城觀演行為一同被改變的還有觀看演唱會的預算。根據《2023-2024年中國演唱會行業(yè)發(fā)展趨勢研究報告》顯示,一半以上中國居民觀看演唱會的年度預算集中在1000-3000元,有28.3%消費者的預算達到了3001-5000元。
消費人數與人均預算的雙重上漲為“演出經濟”的崛起奠定了根基。
行走的GDP
演出帶來的巨大客流正在產生溢出效應。作為一種文化消費形式,演藝經濟不僅可以創(chuàng)造可觀的門票收入,由于其在短時間內可吸引大量觀眾流動,由此產生的衣食住行、旅游、購物、娛樂等十幾個行業(yè)的消費都將被帶動。
瘋狂吸金的巨星演唱會也被網友戲稱為“行走的GDP”。
2023年6月29日至7月2日,周杰倫在??谶B續(xù)舉辦4場演唱會,僅4天時間為??诮洕鍪?.76億元,9.51萬人次省外游客齊聚海南。
2023年8月6日晚,TFBOYS“十年之約”演唱會在西安奧體中心體育場舉辦,門票收入3576萬元。據第三方抽樣調查統(tǒng)計,本場演出前后,西安住宿線上提前預訂量同比大幅增長,8月6日-7日出行總訂單量同比增長738%;直接帶動4.16億元的旅游收入。
產值當前,為了提振消費,把握旅游業(yè)的新業(yè)態(tài),各城市也紛紛圍繞演出經濟采取行動。
北京在2023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要“努力打造‘演藝之都’”;石家莊市則高調宣布要成為中國的“搖滾之城”,并在2023年7月至10月舉辦了一系列搖滾音樂演出活動……
非一線市場待挖掘
演出市場的火爆,帶動的不僅僅拉動大城市的文旅消費。
曾經,音樂節(jié)等演出作為一種在小圈層中流行的文化,主要在大城市如北上廣深等地流行。今年以來,音樂節(jié)的熱潮已經吹到了三四線城市以及更下沉的市場,讓更多的人有機會感受到音樂現場的魅力。
即使是在小城市舉辦的中型歌手演唱會,其帶來的影響也是非常顯著的。9月中旬,歌手周柏豪在廣東江門市舉辦的兩天演唱會吸引了1.3萬名觀眾,其中約有一半來自外地。
江門市文廣旅體局數據顯示,演出期間,演出場館附近的酒店入住率飆升,最高達98%,最低也達85%,相比上一周環(huán)比增長20%-30%。
演出經濟帶來的實體效應,讓非一線城市市場看到曙光。
呼和浩特、太原和??诘瘸鞘幸呀浖尤胫芙軅惖难莩獣惭菝麊?;薛之謙的演唱會巡演城市名單中也包括了衢州、南寧、佛山、南昌、連云港和遵義等過去較少有大型演唱會舉辦的城市。
中國演出行業(yè)協(xié)會發(fā)布的《2023上半年全國演出市場簡報》透露,2023年,三、四線城市的音樂演出數量有所增加;在地域分布上,西北內陸城市也開始成為線下音樂演出的新選擇,其中以新疆烏魯木齊音樂節(jié)為代表。
我們國家地大物博,演出經濟帶來的熱度能很好地讓來自五湖四海的觀眾了解當地的文化、飲食等。
“95后”年輕一代“小鎮(zhèn)青年”是實體娛樂的主力消費人群,他們在文化產品方面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和想法,愿意在互聯網上分享真正值得的休閑娛樂消費,很好的挖掘下沉市場潛力。
當然,這背后少不了當地政府的保駕護航。大型演出活動的舉辦,既是城市塑造形象的機會,也是對城市管理能力的一次檢驗。
在這一點上,海口、西安、成都等“演唱會”前輩城市的一系列舉措或許能為后來者們提供一些啟發(fā)。
海口政府的各種舉措展現了如何通過文化活動牽引,引導旅游業(yè)的3.0業(yè)態(tài)。
此外,為了確保周杰倫演唱會期間各項服務的有序進行,??诔闪⒘搜莩獣顒臃毡U瞎ぷ髦笓]部,并特別設立了12345熱線,為觀眾提供有關演唱會的咨詢服務。
??诰o緊抓住機遇,創(chuàng)新旅游經濟新模式,多部門聯動監(jiān)管,給游客帶來了全新的體驗。
成都同樣是發(fā)展演出經濟較為成熟的城市。根據大麥、貓眼平臺票房數據統(tǒng)計,成都各類市場化的音樂節(jié)會年均舉辦超2000場次、演出票房近10億元,是繼北京、上海之后的中國音樂演藝“第三城”,拉動綜合消費超40億元。
其成功實踐不僅為當地文旅產業(yè)注入了強大動力,也為其他城市提供了寶貴的發(fā)展經驗和模式借鑒。
提高大型活動的管理服務水平,是讓演出帶來的“流量”轉變?yōu)椤傲袅俊薄⒏纳瞥鞘行蜗蟮暮诵谋U?。但是,如果僅僅是從帶動消費的角度去認識演出給城市帶來的作用,可能還是遠遠不夠的。
隨著疫情后的消費需求逐漸釋放以及積壓項目完成履約,演出市場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進入更為理性的階段。屆時,無論是行業(yè)機構還是城市自身,都需要思考如何應對演出經濟的下半場。
做好“演出經濟”的同時,若不想成為口誅筆伐的“一夜經濟”,需要當地齊心協(xié)力,將目光放長約,找準定位,突出特色,用滿滿的誠意和高質量的服務留住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