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百年人壽業(yè)績亮紅燈,跨界高管上位能否及時止損?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百年人壽業(yè)績亮紅燈,跨界高管上位能否及時止損?

股權過于分散的公司經營常會出現(xiàn)不穩(wěn)定情形,這一點在險企百年人壽身上體現(xiàn)得也比較充分。

文|全球財說 宋涵

股權過于分散的公司經營常會出現(xiàn)不穩(wěn)定情形,這一點在險企百年人壽身上體現(xiàn)得也比較充分。

自從萬達入主成為百年人壽第一大股東后,百年人壽業(yè)績確有改善,然萬達對百年人壽僅有11.54%的股權,第二大股東就并列有7家,顯然萬達的話語權也有限。近年來坊間有萬達想退出百年人壽的傳聞,加之近年來有幾家股東出現(xiàn)重大風險,加劇了百年人壽股權的波動。

股東的影響也傳導到了公司經營,2022年百年人壽凈資產驟降78億,業(yè)績也處于虧損狀態(tài),財報也延緩披露。

近日,百年人壽公告稱不行使此前發(fā)行的資本補充債的贖回權,進一步顯示出公司窘境。

窘境之下也有一線曙光,去年底公司空缺了3年的董事長到位,空缺的總裁一職也有人選,百年人壽能否走向百年,當前困難重重。

公告不行使資本債贖回權

2月28日,百年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百年人壽)發(fā)布不行使債券贖回選擇權的公告。

據悉,該債券名稱為百年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資本補充債券,債券簡稱為19百年人壽(債券代碼:1923003)。于2019年3月29日發(fā)行,發(fā)行總額為20億元。彼時債券發(fā)行利率為6.25%,期限10年。根據發(fā)行文件中相關條款規(guī)定,設有發(fā)行人贖回選擇權。并在第5年末設定了發(fā)行人選擇提前贖回的權利。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百年人壽除這只債券外,再無其他存量債券。

資本補充債券顧名思義是指保險公司發(fā)行的用于補充資本,發(fā)行期限在五年以上(含五年),清償順序列于保單責任和其他普通負債之后,先于保險公司股權資本的債券。其屬于保險公司次級債。

2015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與中國銀保監(jiān)聯(lián)合發(fā)布了《關于保險公司發(fā)行資本補充債券有關事宜的公告》,發(fā)行人要在確保資本補充債券贖回后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情況下,可以對資本補充債券設定贖回權。

如今五年之期將至,百年人壽公告本期不行使贖回選擇權?;蛟S其償付能力出現(xiàn)了問題。無獨有偶,2月26日,珠江人壽早一步公告了對“19珠江人壽01”債券,不行使債券贖回選擇權。

當前低利率環(huán)境下,融資發(fā)債成本較低,一般有能力的險企會選擇贖回債券,再發(fā)新債。而通常選擇不行使債券贖回選擇權的險企,普遍存在自身經營狀況不佳,償付能力較低的特點。

本身險企發(fā)行資本補充債券就為了補充資本,用于彌補靠自身經營短期內無法提升的業(yè)務短板,意圖借助外力改善自身業(yè)務和償付能力。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保險機構發(fā)債規(guī)模高達1121.7億元,較2022年同比增長399.6%。發(fā)債險企既有新華人壽、中國人保等上市險企,也有建信人壽、光大永明人壽、中華聯(lián)合人壽、紫金財險等中小險企。

然部分險企業(yè)績承壓下,事與愿違,迫不得已選擇不贖回債券。其中,不乏天安人壽、天安財險、華夏人壽這類被銀保監(jiān)接管的“問題險企”。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非結束。不行使贖回權,雖然短期內能降低資金流動性風險,給險企發(fā)展爭取了空間,代價是要以較高利率來繼續(xù)承擔債券到期給付本息的壓力。公告顯示,百年人壽未贖回部分債券利率由6.25%調整為7.25%,攀升了整整100個基點。

資不抵債

事實上,成立15年的百年人壽,正處“逆境”當中,打造百年老店愿景或成空中樓閣。

在多數非上市險企紛紛披露2023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之際,百年人壽最新財報還停留在2023年一季度。

2023年12月,第三方機構中債資信和聯(lián)合資信相繼公告,推遲出具百年人壽2023年季度跟蹤評級報告。根據監(jiān)管規(guī)定,信用評級機構應對存續(xù)期內的保險公司資本補充債券每年發(fā)布一次跟蹤評級報告,每季度發(fā)布一次跟蹤評級信息。然因百年人壽表示,其無法提供財務報表及業(yè)務經營數據等相關材料,導致第三方機構無法獲取關鍵信息,評級工作無法正常開展。

雪上加霜,2023年末,保險行業(yè)協(xié)會發(fā)布《關于2022年度保險公司法人機構經營評價結果的公告》將百年人壽從A級下調為B級。

讓人不禁唏噓,如今的百年人壽似乎不甚樂觀。

從資產端來看,2023年1季度末,公司總資產為2625.18億元。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其凈資產觸底轉負,為-4.20億元,不幸淪為資不抵債險企。其實,自2年前其資產端問題就已顯現(xiàn)。凈資產由2021年末81.66億元,降至2022年末3.23億元,短短一年凈資產就流失了78億元。

業(yè)績方面遲遲不見起色。2023年第一季度,百年人壽凈利虧損10.50億元,較2022年同期虧損擴大20.55%。

事實上,其業(yè)績發(fā)展遭遇瓶頸,早有預兆。2018-2022年,凈利分別為6.86億元、2.23億元、8.02億元、5.88億元、-27.10億元。不難看出,公司早前雖凈利波動明顯,還能維持盈利,直至2022年凈利巨虧27億元,引發(fā)行業(yè)關注。

凈利突現(xiàn)斷崖式下滑,還要從百年人壽激進的產品策略說起。

其一,早期“規(guī)模至上”理念占據高地,百年人壽也不例外。然粗放經營下,2022年公司退保金大增111.45%。

其二,公司主推受消費者青睞收益率較為穩(wěn)定的儲蓄類、理財類產品。這類產品不僅對險企到期承兌能力有要求,且其收益率和保險公司投資能力掛鉤。2022年適逢股債雙殺,險企投資端普遍失利。百年人壽2022年凈資產收益率-64.94%,總資產收益率-1.11%,投資收益率3.98%,綜合投資收益率2.05%。

此外,從備受行業(yè)關注的償付能力來看,百年人壽正面臨空前挑戰(zhàn)。

2023年一季度公司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僅為64.43%,較2022年第四季度下滑12.73個百分點;綜合償付能力為102.59%,環(huán)比較上季度下滑13.79個百分點。同時,值得關注的是,公司自2022年起四個季度風險綜合評級結果均為C類。

且根據報告顯示,2023年第二季度核心償付能力會繼續(xù)下滑至55.48%,綜合償付能力下滑至100.06%。

而監(jiān)管規(guī)定,險企償付能力達標應具備兩個方面,核心償付能力不低于50%,綜合償付能力不低于100%;同時要求風險綜合評級在B級以上。

明顯,百年人壽償付能力充足率正貼地飛行,直逼監(jiān)管紅線。然風險綜合評級不合格,直接影響其償付能力不達標。

提升償付能力迫在眉睫。2023年末,公司召開了2023年第四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關于公司增資擴股和變更注冊資本方案的議案》。不過,能否順利增資還有待驗證,畢竟投資者最終是要獲取回報的,百年人壽當前情境下,外部增資并非易事。

舊病纏身

當然在行業(yè)低迷、償二代實施大環(huán)境下,各險企很難獨善其身。然百年人壽困境似乎不僅受環(huán)境影響,與其自身經營不無關系。董事長和總裁核心崗位長期空缺,百年人壽群龍無首下,經營戰(zhàn)略執(zhí)行起來或大打折扣。

峰回路轉,近期百年人壽管理層核心高管陸續(xù)就位。

2023年11月初,國家監(jiān)管總局大連監(jiān)管局核準了王新浩百年人壽董事長及董事的任職資格。至此,董事長空缺三年多的百年人壽終于迎來新掌舵人。

公開資料顯示,王新浩曾任光大銀行大連分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客戶經理部總經理;在浦發(fā)銀行深耕20多年,曾任浦發(fā)銀行副行長等職。從銀行跨界到保險,可以料到王新浩新角色要在摸索中前進。

同時,百年人壽總裁人選初露端倪。繼2021年7月,單勇辭去百年人壽總裁職務后,這一崗位已空缺3年。

有消息稱,太保壽險副總經理戴文浩已加入百年人壽,擬任總裁一職。這意味著在歷經何勇生、曹湛、鄒水平、單勇4位總裁后,戴文浩有望成為百年人壽第5任總裁。不過截至目前,其任職資格尚未獲監(jiān)管批復。

2023年百年人壽高管層重組,既有核心高管補位,也傳出副總裁被帶走調查的消息。

有媒體報道,2023年初百年人壽副總裁莊粵珉被帶走調查。2023年一季度報告顯示,莊粵珉已離職。

值得一提的是,莊粵珉頭銜不少,在任百年人壽副總裁期間,曾任百年資管董事長、復星國際董事。在房地產市場下行期,身兼數職的莊粵珉在任復興國際董事時,百年人壽做出了重倉復星國際等地產股動作。不免引人猜測,其被調查是否與百年人壽投資端虧損有關。

其實,百年人壽和地產系淵源頗深。2014年起大連萬達集團增持百年人壽,2015年躍升為第一大股東。萬達的加入,吸引了不少地產股,“保險+地產”這一投資組合曾一度備受行業(yè)矚目。

目前,大連萬達集團持股比例11.55%,為第一大股東,大連融達投資、新光控股、大連一方地產、江西恒茂房地產、大連城市建設集團、科瑞集團、中國華建投資控股7家并列第二大股東,分別持股10.26%。

近些年,房企遭遇“寒冬”,股東境遇不佳,百年人壽股權問題也紛至沓來。公司近8成股權被質押、凍結。

尤其,近年大股東萬達集團要出售股權的傳聞更是甚囂塵上,但最終都未成行。

2023年,大連萬達集團與中國聯(lián)合實業(yè)的股權糾紛算是再次將百年人壽股權擺上臺面。2019年末雙方簽訂《股份轉讓協(xié)議》約定萬達將百年人壽9億股轉讓給中國聯(lián)合實業(yè),然中國聯(lián)合實業(yè)向萬達支付27.18億元后,卻未獲得相應股權,雙方由此鬧至法院。

同年,二股東新光控股因破產重整,將其所持百年人壽4億股權拍賣,作價 6.92億元。然保險股權遇冷當下,想要脫手實非易事,結果也可想而知,以流拍告終。

業(yè)績承壓、股權不穩(wěn)雙重壓力下,下一步新高管的到來能否帶領百年人壽走出陰霾,值得關注。

敬告讀者:本文基于公開資料信息或受訪者提供的相關內容撰寫,全球財說及文章作者不保證相關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無論何種情況下,本文內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抄襲!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百年人壽業(yè)績亮紅燈,跨界高管上位能否及時止損?

股權過于分散的公司經營常會出現(xiàn)不穩(wěn)定情形,這一點在險企百年人壽身上體現(xiàn)得也比較充分。

文|全球財說 宋涵

股權過于分散的公司經營常會出現(xiàn)不穩(wěn)定情形,這一點在險企百年人壽身上體現(xiàn)得也比較充分。

自從萬達入主成為百年人壽第一大股東后,百年人壽業(yè)績確有改善,然萬達對百年人壽僅有11.54%的股權,第二大股東就并列有7家,顯然萬達的話語權也有限。近年來坊間有萬達想退出百年人壽的傳聞,加之近年來有幾家股東出現(xiàn)重大風險,加劇了百年人壽股權的波動。

股東的影響也傳導到了公司經營,2022年百年人壽凈資產驟降78億,業(yè)績也處于虧損狀態(tài),財報也延緩披露。

近日,百年人壽公告稱不行使此前發(fā)行的資本補充債的贖回權,進一步顯示出公司窘境。

窘境之下也有一線曙光,去年底公司空缺了3年的董事長到位,空缺的總裁一職也有人選,百年人壽能否走向百年,當前困難重重。

公告不行使資本債贖回權

2月28日,百年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百年人壽)發(fā)布不行使債券贖回選擇權的公告。

據悉,該債券名稱為百年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資本補充債券,債券簡稱為19百年人壽(債券代碼:1923003)。于2019年3月29日發(fā)行,發(fā)行總額為20億元。彼時債券發(fā)行利率為6.25%,期限10年。根據發(fā)行文件中相關條款規(guī)定,設有發(fā)行人贖回選擇權。并在第5年末設定了發(fā)行人選擇提前贖回的權利。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百年人壽除這只債券外,再無其他存量債券。

資本補充債券顧名思義是指保險公司發(fā)行的用于補充資本,發(fā)行期限在五年以上(含五年),清償順序列于保單責任和其他普通負債之后,先于保險公司股權資本的債券。其屬于保險公司次級債。

2015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與中國銀保監(jiān)聯(lián)合發(fā)布了《關于保險公司發(fā)行資本補充債券有關事宜的公告》,發(fā)行人要在確保資本補充債券贖回后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情況下,可以對資本補充債券設定贖回權。

如今五年之期將至,百年人壽公告本期不行使贖回選擇權?;蛟S其償付能力出現(xiàn)了問題。無獨有偶,2月26日,珠江人壽早一步公告了對“19珠江人壽01”債券,不行使債券贖回選擇權。

當前低利率環(huán)境下,融資發(fā)債成本較低,一般有能力的險企會選擇贖回債券,再發(fā)新債。而通常選擇不行使債券贖回選擇權的險企,普遍存在自身經營狀況不佳,償付能力較低的特點。

本身險企發(fā)行資本補充債券就為了補充資本,用于彌補靠自身經營短期內無法提升的業(yè)務短板,意圖借助外力改善自身業(yè)務和償付能力。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保險機構發(fā)債規(guī)模高達1121.7億元,較2022年同比增長399.6%。發(fā)債險企既有新華人壽、中國人保等上市險企,也有建信人壽、光大永明人壽、中華聯(lián)合人壽、紫金財險等中小險企。

然部分險企業(yè)績承壓下,事與愿違,迫不得已選擇不贖回債券。其中,不乏天安人壽、天安財險、華夏人壽這類被銀保監(jiān)接管的“問題險企”。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非結束。不行使贖回權,雖然短期內能降低資金流動性風險,給險企發(fā)展爭取了空間,代價是要以較高利率來繼續(xù)承擔債券到期給付本息的壓力。公告顯示,百年人壽未贖回部分債券利率由6.25%調整為7.25%,攀升了整整100個基點。

資不抵債

事實上,成立15年的百年人壽,正處“逆境”當中,打造百年老店愿景或成空中樓閣。

在多數非上市險企紛紛披露2023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之際,百年人壽最新財報還停留在2023年一季度。

2023年12月,第三方機構中債資信和聯(lián)合資信相繼公告,推遲出具百年人壽2023年季度跟蹤評級報告。根據監(jiān)管規(guī)定,信用評級機構應對存續(xù)期內的保險公司資本補充債券每年發(fā)布一次跟蹤評級報告,每季度發(fā)布一次跟蹤評級信息。然因百年人壽表示,其無法提供財務報表及業(yè)務經營數據等相關材料,導致第三方機構無法獲取關鍵信息,評級工作無法正常開展。

雪上加霜,2023年末,保險行業(yè)協(xié)會發(fā)布《關于2022年度保險公司法人機構經營評價結果的公告》將百年人壽從A級下調為B級。

讓人不禁唏噓,如今的百年人壽似乎不甚樂觀。

從資產端來看,2023年1季度末,公司總資產為2625.18億元。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其凈資產觸底轉負,為-4.20億元,不幸淪為資不抵債險企。其實,自2年前其資產端問題就已顯現(xiàn)。凈資產由2021年末81.66億元,降至2022年末3.23億元,短短一年凈資產就流失了78億元。

業(yè)績方面遲遲不見起色。2023年第一季度,百年人壽凈利虧損10.50億元,較2022年同期虧損擴大20.55%。

事實上,其業(yè)績發(fā)展遭遇瓶頸,早有預兆。2018-2022年,凈利分別為6.86億元、2.23億元、8.02億元、5.88億元、-27.10億元。不難看出,公司早前雖凈利波動明顯,還能維持盈利,直至2022年凈利巨虧27億元,引發(fā)行業(yè)關注。

凈利突現(xiàn)斷崖式下滑,還要從百年人壽激進的產品策略說起。

其一,早期“規(guī)模至上”理念占據高地,百年人壽也不例外。然粗放經營下,2022年公司退保金大增111.45%。

其二,公司主推受消費者青睞收益率較為穩(wěn)定的儲蓄類、理財類產品。這類產品不僅對險企到期承兌能力有要求,且其收益率和保險公司投資能力掛鉤。2022年適逢股債雙殺,險企投資端普遍失利。百年人壽2022年凈資產收益率-64.94%,總資產收益率-1.11%,投資收益率3.98%,綜合投資收益率2.05%。

此外,從備受行業(yè)關注的償付能力來看,百年人壽正面臨空前挑戰(zhàn)。

2023年一季度公司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僅為64.43%,較2022年第四季度下滑12.73個百分點;綜合償付能力為102.59%,環(huán)比較上季度下滑13.79個百分點。同時,值得關注的是,公司自2022年起四個季度風險綜合評級結果均為C類。

且根據報告顯示,2023年第二季度核心償付能力會繼續(xù)下滑至55.48%,綜合償付能力下滑至100.06%。

而監(jiān)管規(guī)定,險企償付能力達標應具備兩個方面,核心償付能力不低于50%,綜合償付能力不低于100%;同時要求風險綜合評級在B級以上。

明顯,百年人壽償付能力充足率正貼地飛行,直逼監(jiān)管紅線。然風險綜合評級不合格,直接影響其償付能力不達標。

提升償付能力迫在眉睫。2023年末,公司召開了2023年第四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關于公司增資擴股和變更注冊資本方案的議案》。不過,能否順利增資還有待驗證,畢竟投資者最終是要獲取回報的,百年人壽當前情境下,外部增資并非易事。

舊病纏身

當然在行業(yè)低迷、償二代實施大環(huán)境下,各險企很難獨善其身。然百年人壽困境似乎不僅受環(huán)境影響,與其自身經營不無關系。董事長和總裁核心崗位長期空缺,百年人壽群龍無首下,經營戰(zhàn)略執(zhí)行起來或大打折扣。

峰回路轉,近期百年人壽管理層核心高管陸續(xù)就位。

2023年11月初,國家監(jiān)管總局大連監(jiān)管局核準了王新浩百年人壽董事長及董事的任職資格。至此,董事長空缺三年多的百年人壽終于迎來新掌舵人。

公開資料顯示,王新浩曾任光大銀行大連分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客戶經理部總經理;在浦發(fā)銀行深耕20多年,曾任浦發(fā)銀行副行長等職。從銀行跨界到保險,可以料到王新浩新角色要在摸索中前進。

同時,百年人壽總裁人選初露端倪。繼2021年7月,單勇辭去百年人壽總裁職務后,這一崗位已空缺3年。

有消息稱,太保壽險副總經理戴文浩已加入百年人壽,擬任總裁一職。這意味著在歷經何勇生、曹湛、鄒水平、單勇4位總裁后,戴文浩有望成為百年人壽第5任總裁。不過截至目前,其任職資格尚未獲監(jiān)管批復。

2023年百年人壽高管層重組,既有核心高管補位,也傳出副總裁被帶走調查的消息。

有媒體報道,2023年初百年人壽副總裁莊粵珉被帶走調查。2023年一季度報告顯示,莊粵珉已離職。

值得一提的是,莊粵珉頭銜不少,在任百年人壽副總裁期間,曾任百年資管董事長、復星國際董事。在房地產市場下行期,身兼數職的莊粵珉在任復興國際董事時,百年人壽做出了重倉復星國際等地產股動作。不免引人猜測,其被調查是否與百年人壽投資端虧損有關。

其實,百年人壽和地產系淵源頗深。2014年起大連萬達集團增持百年人壽,2015年躍升為第一大股東。萬達的加入,吸引了不少地產股,“保險+地產”這一投資組合曾一度備受行業(yè)矚目。

目前,大連萬達集團持股比例11.55%,為第一大股東,大連融達投資、新光控股、大連一方地產、江西恒茂房地產、大連城市建設集團、科瑞集團、中國華建投資控股7家并列第二大股東,分別持股10.26%。

近些年,房企遭遇“寒冬”,股東境遇不佳,百年人壽股權問題也紛至沓來。公司近8成股權被質押、凍結。

尤其,近年大股東萬達集團要出售股權的傳聞更是甚囂塵上,但最終都未成行。

2023年,大連萬達集團與中國聯(lián)合實業(yè)的股權糾紛算是再次將百年人壽股權擺上臺面。2019年末雙方簽訂《股份轉讓協(xié)議》約定萬達將百年人壽9億股轉讓給中國聯(lián)合實業(yè),然中國聯(lián)合實業(yè)向萬達支付27.18億元后,卻未獲得相應股權,雙方由此鬧至法院。

同年,二股東新光控股因破產重整,將其所持百年人壽4億股權拍賣,作價 6.92億元。然保險股權遇冷當下,想要脫手實非易事,結果也可想而知,以流拍告終。

業(yè)績承壓、股權不穩(wěn)雙重壓力下,下一步新高管的到來能否帶領百年人壽走出陰霾,值得關注。

敬告讀者:本文基于公開資料信息或受訪者提供的相關內容撰寫,全球財說及文章作者不保證相關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無論何種情況下,本文內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抄襲!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