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大批量招攬第三方商家,京東能站穩(wěn)“時尚圈”嗎?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大批量招攬第三方商家,京東能站穩(wěn)“時尚圈”嗎?

過去一年,招攬更多第三方商家來吸引更多用戶,成為京東提升競爭力的重要舉措之一。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匡達

界面新聞記者 | 查沁君

界面新聞編輯 | 宋佳楠

電商行業(yè)日益進入存量競爭時代,作為零售業(yè)中的高溢價高利潤品類,時尚賽道更是各大電商平臺的兵家必爭之地。傳統(tǒng)電商巨頭京東試圖啃下該市場的更多“蛋糕”。

“整體來說還不錯。”

3月26日,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零售大時尚事業(yè)部負責人孔祥瑩在總結2023年業(yè)務發(fā)展情況時這樣表示。一方面是在于用戶數持續(xù)走高;另一方面是流量、運營、轉化等指標得到優(yōu)化。

過去一年,招攬更多第三方商家來吸引更多用戶,成為京東提升競爭力的重要舉措之一。據孔祥瑩介紹,京東大時尚事業(yè)部的第三方商家數量同比增長超過200%,上百個品類的新品數量同比增長超倍。

2024年,該事業(yè)部表示將繼續(xù)加強“1+1+N店鋪矩陣”布局,即“1個品牌官方旗艦店、1個自營官方旗艦店、N個經銷商體系”,以自營渠道收獲核心爆款,在經銷商渠道聚焦低價,彼此互為補充。

京東集團CFO單甦3月的財報電話會上稱,3P(第三方商家)業(yè)務的快速變現(xiàn),不是京東短期內的首要任務,“2024年的重點仍是吸引更多的商家,特別是產業(yè)帶的中小商家?!?/span>

在時尚這條賽道,京東走得相對艱難。自2004年涉足電商以來,京東就被貼上3C的標簽,消費者往往會想到在京東購買手機數碼產品和家電,這讓美妝與時尚品牌則更傾向于在天貓開設旗艦店。

直到2015年左右,京東才開始強化自己與時尚的聯(lián)系,例如前往紐約、米蘭、倫敦等地參與時裝周活動,并于2017年獨立出時尚事業(yè)部,投資奢侈品電商Farfetch等。

2022年5月初,該公司對服飾、居家、美妝、運動、奢侈品鐘表等業(yè)務進行整合,形成“京東新百貨”。在同年底的一次組織架構調整,原時尚家居事業(yè)群更名為時尚美妝事業(yè)群,一號位也從馮軼變?yōu)榭紫楝摗?/span>前者是京東超市業(yè)務高速增長的功臣,后者曾擔任過京東數碼POP(開放平臺)業(yè)務部總經理和京東零售平臺生態(tài)部負責人。

劉強東曾經說:“京東要想做好,必須要做好時尚?!逼渲幸稽c原因是,女性用戶購買頻次最高的服飾時尚類是京東最為欠缺的。

近年來,平臺客群性別比例失衡的情況慢慢有所改善。此次京東大時尚披露了相關數據,其女性群體占比達44%,年均購買6.6件,比男性多一件,人均瀏覽頁數比男性高50%。

隨著電商流量紅利到頂,尋找新供給、挖掘細分商品和人群也成為平臺的發(fā)力點之一。

據京東披露的數據顯示,消費者對細分賽道的需求明顯提升,去年國貨美妝、漢服的需求量達4603萬、2130萬,分別同比增長105%55%;禮物、禮盒的需求量達7473萬、3.05億,同比增長54%、44%;沖鋒衣、騎行的需求量漲幅分別為156%、160%。

為了應對低價競爭,京東于去年正式上線大牌奧萊頻道,目前已有300個品牌、7萬多件商品。該公司希望用極簡促銷、百億補貼、便宜包郵、買貴雙倍賠等機制,吸引更多消費者在京東購買時尚產品。

與去年不同的是,京東今年未提“下沉市場”。在去年披露的數據里,京東大時尚2022年的新增用戶來源中,逾七成來自三至六線市場,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用戶的消費能力與一二線城市用戶旗鼓相當。

孔祥瑩也于去年表示,京東大時尚用戶消費力高于京東主站,但在中消費群體和低消費群體中,遠沒有實現(xiàn)高質量轉化和高質量滲透。

業(yè)務線宣傳口徑的變化是該公司戰(zhàn)略重心轉移的一個縮影。

相較2023年,今年京東的三大必贏之戰(zhàn)不再提 “下沉市場”。據《晚點LatePost》援引內部人士消息稱,這不意味著京東零售不再做低價,而是內部意識到一二線用戶同樣看重低價。在一二線城市,京東正面臨來自拼多多和抖音等對手發(fā)起的猛攻。

隨著消費需求整體放緩,各大電商平臺的競爭更加趨于同質化。對京東而言,更重要的還是發(fā)揮平臺的差異性優(yōu)勢。

百聯(lián)咨詢創(chuàng)始人莊帥對界面新聞表示,時尚品類競爭激烈,由于非標且利潤高、商家眾多,是各大電商平臺爭奪的核心品類。京東時尚可以借助其男性用戶占比較高和高客單價的消費習慣、自營物流配送,形成差異化的競爭優(yōu)勢。

至于已經形成網購習慣的下沉市場,莊帥認為,京東時尚只要有符合下沉市場消費需求的商品和品牌,加上良好的退換貨服務,就有望贏得用戶的認可。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京東

8.6k
  • 京東外賣:日單量突破1000萬單,覆蓋166城
  • 香港恒生指數日內跌幅擴大至1%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大批量招攬第三方商家,京東能站穩(wěn)“時尚圈”嗎?

過去一年,招攬更多第三方商家來吸引更多用戶,成為京東提升競爭力的重要舉措之一。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匡達

界面新聞記者 | 查沁君

界面新聞編輯 | 宋佳楠

電商行業(yè)日益進入存量競爭時代,作為零售業(yè)中的高溢價高利潤品類,時尚賽道更是各大電商平臺的兵家必爭之地。傳統(tǒng)電商巨頭京東試圖啃下該市場的更多“蛋糕”。

“整體來說還不錯?!?/span>

3月26日,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零售大時尚事業(yè)部負責人孔祥瑩在總結2023年業(yè)務發(fā)展情況時這樣表示。一方面是在于用戶數持續(xù)走高;另一方面是流量、運營、轉化等指標得到優(yōu)化。

過去一年,招攬更多第三方商家來吸引更多用戶,成為京東提升競爭力的重要舉措之一。據孔祥瑩介紹,京東大時尚事業(yè)部的第三方商家數量同比增長超過200%,上百個品類的新品數量同比增長超倍。

2024年,該事業(yè)部表示將繼續(xù)加強“1+1+N店鋪矩陣”布局,即“1個品牌官方旗艦店、1個自營官方旗艦店、N個經銷商體系”,以自營渠道收獲核心爆款,在經銷商渠道聚焦低價,彼此互為補充。

京東集團CFO單甦3月的財報電話會上稱,3P(第三方商家)業(yè)務的快速變現(xiàn),不是京東短期內的首要任務,“2024年的重點仍是吸引更多的商家,特別是產業(yè)帶的中小商家?!?/span>

在時尚這條賽道,京東走得相對艱難。自2004年涉足電商以來,京東就被貼上3C的標簽,消費者往往會想到在京東購買手機數碼產品和家電,這讓美妝與時尚品牌則更傾向于在天貓開設旗艦店。

直到2015年左右,京東才開始強化自己與時尚的聯(lián)系,例如前往紐約、米蘭、倫敦等地參與時裝周活動,并于2017年獨立出時尚事業(yè)部,投資奢侈品電商Farfetch等。

2022年5月初,該公司對服飾、居家、美妝、運動、奢侈品鐘表等業(yè)務進行整合,形成“京東新百貨”。在同年底的一次組織架構調整,原時尚家居事業(yè)群更名為時尚美妝事業(yè)群,一號位也從馮軼變?yōu)榭紫楝摗?/span>前者是京東超市業(yè)務高速增長的功臣,后者曾擔任過京東數碼POP(開放平臺)業(yè)務部總經理和京東零售平臺生態(tài)部負責人。

劉強東曾經說:“京東要想做好,必須要做好時尚?!逼渲幸稽c原因是,女性用戶購買頻次最高的服飾時尚類是京東最為欠缺的。

近年來,平臺客群性別比例失衡的情況慢慢有所改善。此次京東大時尚披露了相關數據,其女性群體占比達44%,年均購買6.6件,比男性多一件,人均瀏覽頁數比男性高50%。

隨著電商流量紅利到頂,尋找新供給、挖掘細分商品和人群也成為平臺的發(fā)力點之一。

據京東披露的數據顯示,消費者對細分賽道的需求明顯提升,去年國貨美妝、漢服的需求量達4603萬、2130萬,分別同比增長105%55%;禮物、禮盒的需求量達7473萬、3.05億,同比增長54%44%;沖鋒衣、騎行的需求量漲幅分別為156%、160%。

為了應對低價競爭,京東于去年正式上線大牌奧萊頻道,目前已有300個品牌、7萬多件商品。該公司希望用極簡促銷、百億補貼、便宜包郵、買貴雙倍賠等機制,吸引更多消費者在京東購買時尚產品。

與去年不同的是,京東今年未提“下沉市場”。在去年披露的數據里,京東大時尚2022年的新增用戶來源中,逾七成來自三至六線市場,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用戶的消費能力與一二線城市用戶旗鼓相當。

孔祥瑩也于去年表示,京東大時尚用戶消費力高于京東主站,但在中消費群體和低消費群體中,遠沒有實現(xiàn)高質量轉化和高質量滲透。

業(yè)務線宣傳口徑的變化是該公司戰(zhàn)略重心轉移的一個縮影。

相較2023年,今年京東的三大必贏之戰(zhàn)不再提 “下沉市場”。據《晚點LatePost》援引內部人士消息稱,這不意味著京東零售不再做低價,而是內部意識到一二線用戶同樣看重低價。在一二線城市,京東正面臨來自拼多多和抖音等對手發(fā)起的猛攻。

隨著消費需求整體放緩,各大電商平臺的競爭更加趨于同質化。對京東而言,更重要的還是發(fā)揮平臺的差異性優(yōu)勢。

百聯(lián)咨詢創(chuàng)始人莊帥對界面新聞表示,時尚品類競爭激烈,由于非標且利潤高、商家眾多,是各大電商平臺爭奪的核心品類。京東時尚可以借助其男性用戶占比較高和高客單價的消費習慣、自營物流配送,形成差異化的競爭優(yōu)勢。

至于已經形成網購習慣的下沉市場,莊帥認為,京東時尚只要有符合下沉市場消費需求的商品和品牌,加上良好的退換貨服務,就有望贏得用戶的認可。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