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酒店觀察網
國際酒店品牌在華三十多年時間里,依托國內高速增長的經濟和地產的發(fā)展,取得非常大的成功。如今在國內酒店市場占據很大的一個份額。
在國內,目前主要為幾大集團的競爭,我們拋開個別走在頂端市場的集團之外,主要梳理萬豪酒店集團、希爾頓酒店集團、雅高酒店集團、洲際酒店集團四個在國內最成功的集團。
1、開業(yè)2500家,四大集團的收獲季
在以上四大集團里,洲際進入國內最早,可以追溯到80年代北京麗都假日飯店。而萬豪集團因為收購了喜達屋集團,所以喜達屋旗下品牌進入國內時間也較早。希爾頓、雅高等集團也差不多都在同一周期內進入國內市場。
按照目前的數據統計,四大集團在國內開業(yè)酒店達2500家酒店,其中洲際開業(yè)門店剛突破700家;希爾頓國內開業(yè)門店超過600家;雅高酒店集團在華也達到700家;萬豪旗下在國內也離600家酒店規(guī)模也僅有一步之遙。
在四大集團里,其中洲際開業(yè)門店里有300家酒店為中檔品牌-智選假日;萬豪有50家萬豪萬楓門店也屬于中檔系列。雅高部分有500家屬于與華住合作的美居、宜必思等中檔和經濟型品牌,而希爾頓國內體量最大的則為“中檔三劍客”,即希爾頓歡朋、希爾頓花園和希爾頓惠庭,其中希爾頓歡朋因為進入國內較早,在鉑濤和錦江的發(fā)展下,如今開業(yè)門店超過360家,成為希爾頓體系內在國內開業(yè)門店數量最多的單一品牌。
希爾頓惠庭由碧桂園代理,如今也有50家左右的門店,而希爾頓自營體系的希爾頓花園品牌,開業(yè)門店則達到了60家。這樣統計下來,希爾頓三個中檔品牌在國內有近500家的規(guī)模。
國內酒店集團以全服務高端酒店先發(fā)為核心競爭力,在占有市場及獲取強有力的市場占有率之后,品牌檔次逐步開始下探,順應發(fā)展趨勢。拋開各大集團的中檔品牌,在高端板塊,萬豪因為收購喜達屋的原因,存量規(guī)模最大。
而目前在市場規(guī)模增量潛力上來說,希爾頓和雅高的機會更多。首先希爾頓中檔品牌目前國內簽約籌建中的酒店數量達到數百家,其中希爾頓歡朋官宣累計簽約數量達到800家。而希爾頓惠庭和希爾頓花園的簽約數量都號稱超過200個,如此計算,希爾頓目前已簽約儲備項目就超千家。
2、地產導向下的下一論增長點在哪里?
因為國內高端市場飽和以及地產因素影響,高端酒店市場格局基本已經定性。未來的國際集團主要的增量都會來自其對中檔市場的布局。洲際酒店旗下智選假日這個品牌,如今開業(yè)和簽約門店500家左右,也就是說還有200家左右籌備門店。
萬豪萬楓這個品牌很難有大的數量突破,雅高的美居品牌雖然市場反應非常好,但目前華住的戰(zhàn)略是逐步要孵化自己的品牌,實現替代計劃。無論智選假日、萬豪萬楓還是美居,從長期看后勁一般。
還有一部分在存量星級酒店的爭奪,洲際VOCO酒店、萬豪與德朧近期推出的“臻品之選”系列、希爾頓啟繽精選等,雅高則是不斷擴大在華“朋友圈”,先后與碧桂園旗下鳳悅酒店,尚美等集團形成合作模式,不斷在競爭空間內搶占市場。
但是這塊市場中,相對來講國內品牌更有優(yōu)勢。存量市場的內核就是業(yè)主需要盤活資產,實現項目投資回報與盈利。而過去國際品牌的發(fā)展大都沿著“面子工程”進行的,在土地紅利和地產開發(fā)告一段落后,存量酒店要的是收益的解決方案。
3、國際品牌的價值
國際品牌一直處在在國內高端酒店市場的領先位置。從時間周期上看,國際品牌發(fā)展開業(yè)的黃金期是2010年后的十年,這個時間周期正處于數年國內商業(yè)地產成型出量的高峰,國內品牌還處于經濟型和中端酒店的搏殺中。地產開發(fā)周期的結束,國際品牌也迎來了新的調整。城市高端酒店發(fā)展放緩,一部分開始轉向度假領域,或者就是中檔市場。
在文旅驅動下,度假酒店板塊迎來一波開業(yè)高峰,度假酒店產業(yè)的發(fā)展也會伴隨著市場的調整起起落落,國際品牌能否抓住這波契機迎來新一波的增長?
不可否認,國際品牌審時度勢較為快速,在市場行業(yè)進入調整期,多個集團迅速布局生活方式及度假酒店品牌,或者在本品牌的基礎上進行生活方式和度假化改造,迎合市場需求。
高端酒店的發(fā)展是跟隨經濟大背景走勢,目前國內經濟及在未來一個周期內無法回到經濟發(fā)展黃金期,加上地產蕭條,整體高端酒店將進入存量時代,國際高端酒店的解約時有發(fā)生,酒店資產業(yè)主也在發(fā)生變化。高端酒店的發(fā)展是反映經濟大盤走勢的重要參考。
隨著經濟常態(tài)和后疫情時代的變化,一二線城市連鎖化進入一個新周期,而廣大的下沉市場是角逐的新力量,這就需要有新品牌,新模式。國際品牌不斷在推出中端產品甚至經濟型品牌,都是跟隨著市場變化而動。
所以未來國內的下沉市場,國際品牌將是一股重要的力量。一些行業(yè)人說,因為國際關系而影響國際品牌在華發(fā)展的擔憂其實影響是微乎其微的,畢竟投資人不傻,最終還是要看品牌的核心價值。
目前四大集團是國內取得最成功的國際集團,其實加上凱悅、溫德姆,國際品牌的總量已經非常大,開業(yè)量將在未來2-3年突破5000家,成為繼美洲市場外最大的市場。但隨著大規(guī)模的開發(fā)結束,未來將進入一個周期性的運營消化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