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股價大跌:理想降價,和問界硬剛背后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股價大跌:理想降價,和問界硬剛背后

如果不能在2024年贏下保衛(wèi)戰(zhàn),那么2025年的仗更加難打。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范劍磊

文 | 杠桿游戲 張銀銀

編輯 | 欣欣然

理想汽車接連出牌,先是推出30萬元以下車型L6,接著2024年4月22日宣布,即日起2024款理想L7、理想L8、理想L9及理想MEGA將采用全新的價格體系,售價下調(diào)1.8萬~3萬元,新定購用戶及已定購未交付的用戶均可享受新價格。

詳細來說,理想L9全系下調(diào)2萬元,L7、L8售價下調(diào)了1.8萬~2萬元,MEGA售價下調(diào)了3萬元至52.98萬元。

同時,理想汽車將為2024款理想L7、理想L8、理想L9及理想MEGA的已提車車主提供現(xiàn)金回饋。

我們知道,包括特斯拉在內(nèi),各大新能源廠商都在降價。理想汽車只是不例外。另外,一個不得不提的話題就是,和問界的競爭。

理想汽車接連出牌,能否迎來銷量的回升,重新拿回造車新勢力銷冠?

1、降價背后:不敢不跟

大哥比亞迪早早掀起了降價潮,一堆公司跟進,特斯拉也跟,理想汽車不跟不可能。

同時一個很現(xiàn)實的問題就是,理想汽車2023年的新勢力銷冠地位,在2024一開年就遭遇了挑戰(zhàn)。

當然這在2023年10月份可能就是預料之中,當時問界新M7訂單飛速增長,隨后生產(chǎn)、交付持續(xù)走高。

從2024年1月開始,賽力斯和華為合作的問界系列,首次登上新勢力月度銷量第一的寶座。

圖表來源|第一電動汽車網(wǎng)(特此感謝)

2024年2月,問界的表現(xiàn)依舊很好。

整個一季度下來,賽力斯汽車的新能源車(問界系列為主)銷量,不僅超越了理想汽車,拿下了我國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yè)銷量的第8位,這在過去完全是無法想象的。

如下圖,我們看前7位,哪個不是大咖。

2023年同期,賽力斯汽車的新能源車當時遭遇銷售瓶頸,僅有1萬多輛。2024年一季度同比增長600%,超8.2萬輛。

圖表來源|乘聯(lián)會(特此感謝)

馬上問界新M5出來,盲訂已經(jīng)開始,似乎表現(xiàn)不差至少。問界2024年,還有其他新車型比如M8要推出。可以說問界對理想汽車的挑戰(zhàn),已經(jīng)進入到新階段,或許目標遠不止理想汽車。

同時理想汽車近期無論推出30萬元以下車型L6,還是今天(4月22日)開始的降價,也是在硬剛問界。

兩軍對壘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異常激烈。

于理想汽車而言,曾將希望押注在其首款純電旗艦車型MEGA和L系列2024年改款車型上,然而這些產(chǎn)品在3月1日發(fā)布之后,市場遠不及預期。

MEGA是一款大型純電動MPV,售價55.98萬元,一方面定價過于自信、行業(yè)其實細分小眾,另一方面外觀設計引發(fā)探討。

理想汽車曾希望這款車月銷量達到8000輛,從后來的表現(xiàn)看,無疑是失敗的。

到了4月,理想汽車打出新牌,發(fā)布增程式混動車型L6 Pro和Max版,售價分別為24.98萬和27.98萬元,消費者在5月5日前下訂還能享受價值2萬元權益。

此前,理想汽車的車型定價都在30萬元以上,L6承擔著理想汽車“走量”的任務。能否奏效還需要時間考驗,但理想汽車顯然等不及,于是有了此次全系降價。

2、比L6和全系降價更重要的

其實理想L6也好,此次全系降價也好,說穿了都是一件事,那就是降價。

2024年1月,理想汽車在售L9、L8和L7三款車型曾降價促銷,降價幅度約為3萬元,但是效果似乎不夠好,加之部分消費者在等待改款。

L系列后試圖通過改款車型,以“加量不加價”的方式,將售價拉回降價促銷之前,如此對于維持利潤顯然是有好處的。

但是,當其他公司都在降價,包括特斯拉也加入該行列時,消費者習慣了不降價不買,誰不降價誰賣不動。

理想L6直接把價格定進了30萬元以內(nèi),希望正面剛問界新M7。

問界新款M5上市的時間是4月23日,4月17日開始預售,在沒有公布售價的情況下,華為當天即宣布12小時預售訂單達1萬輛。

這一定程度還是給了理想汽車壓力。

不過,理想L6的上市,對其同門的L7銷量,或許產(chǎn)生一定影響。

4月22日,全系降價的消息,沒能提振理想汽車在港股的股價,反倒大跌8.33%,跌了8.850港元,報收97.450港元,市值1941億港元。

同日,賽力斯小跌0.58%,跌了0.55元(人民幣),報收94.93元,總市值為1433億元。

兩家公司的市值還有一定差距,但差距已經(jīng)拉小了很多。

3月21日,理想汽車CEO李想在發(fā)布的一份內(nèi)部信中表示,理想汽車3月問題主要有兩個:

一是理想MEGA的節(jié)奏問題,錯誤地把理想MEGA的從0到1階段(商業(yè)驗證期)當成了從1到10階段(高速發(fā)展期)進行經(jīng)營;

二是過分關注銷量的欲望問題,從上至下過于關注銷量和競爭,讓欲望超越了價值,讓原本最擅長的用戶價值和經(jīng)營效率顯著下降。

這些說法肯定都沒錯,但是現(xiàn)在說啥都沒用,別人都在降價,不管你怎么弄,不降價不行。

降價是一方面,對于理想汽車而言,以增程式混動技術獲得了行業(yè)地位,一方面要穩(wěn)住增程式陣地,一方面向純電動汽車的探索必須有所突破。

拉長時間看,如果不能在純電領域占據(jù)一席之地,怎么降價也是徒勞。

3、利潤將受挫?

另外,降價,意味著利潤受影響。

回溯2023年,第一家年營收破千億元的造車新勢力誕生,理想汽車。

2023全年,理想汽車實現(xiàn)營收1238.5億元,同比增長173.5%,2022年該數(shù)字為452.9億元。

與此同時,理想汽車實現(xiàn)了第一個完整財年盈利,歸屬凈利潤達到117億元,一口氣填平了過去5年的虧損。

從這個簡單的數(shù)據(jù)中,我們大概可以算出,理想汽車的凈利潤率10%出頭,在車企中,起碼在中國汽車公司里面,這十分出色的。

出色的原因就是因為理想汽車貴,所以一旦上量、成本攤薄后,就有了一般車企無法企及的利潤。

2023年,理想汽車憑借三款SUV車型,斬獲中國市場人民幣30萬元以上SUV銷量的冠軍,以及人民幣30萬元以上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冠軍。

全年累計交付量達到376,030輛,同比增長182.2%,成為首個邁過30萬輛年交付量大關的中國新勢力車企。

2023年理想汽車的銷售成本為963.5億元,2022年365億元左右,增長164.0%——營收增長更快,規(guī)模效應出來了。

于是實現(xiàn)了275.0億元的毛利,2022年為87.9億元,增加212.8%。

毛利率達到22.2%,2022年為19.4%。

其中車輛毛利率由2022年的19.1%,上升至21.5%。

由于上述原因,2023年的經(jīng)營利潤為74.1億元,而2022年的經(jīng)營虧損36.5億元。

按照毛利率數(shù)據(jù),我們大致可以估算,此次全系降價,意味著損失了毛利率的20%以上,如果考慮其他因素,部分車型或許還不止。

最終,如果銷量不上去,必然會導致理想汽車歸屬凈利潤下滑。至于是否重回虧損,這個倒不一定,不說實現(xiàn)比較高的銷量目標,就算比2023年的銷量低一點,應該也不會虧損。

無論怎么說,影響利潤是無疑的。

但是對理想汽車來說,暫時的賺錢不是那么重要,維持行業(yè)地位、銷量地位更加重要。這其實是生死存亡之戰(zhàn)。

當下而言,就產(chǎn)品定位來說,理想汽車的主要對手是問界。但其實越來越多的同行進入該產(chǎn)品定位領域,未來的競爭只會更加激烈。

如果理想汽車不能在2024年贏下保衛(wèi)戰(zhàn),那么2025年的仗會更加難打。

本文為轉(zhuǎn)載內(nèi)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股價大跌:理想降價,和問界硬剛背后

如果不能在2024年贏下保衛(wèi)戰(zhàn),那么2025年的仗更加難打。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范劍磊

文 | 杠桿游戲 張銀銀

編輯 | 欣欣然

理想汽車接連出牌,先是推出30萬元以下車型L6,接著2024年4月22日宣布,即日起2024款理想L7、理想L8、理想L9及理想MEGA將采用全新的價格體系,售價下調(diào)1.8萬~3萬元,新定購用戶及已定購未交付的用戶均可享受新價格。

詳細來說,理想L9全系下調(diào)2萬元,L7、L8售價下調(diào)了1.8萬~2萬元,MEGA售價下調(diào)了3萬元至52.98萬元。

同時,理想汽車將為2024款理想L7、理想L8、理想L9及理想MEGA的已提車車主提供現(xiàn)金回饋。

我們知道,包括特斯拉在內(nèi),各大新能源廠商都在降價。理想汽車只是不例外。另外,一個不得不提的話題就是,和問界的競爭。

理想汽車接連出牌,能否迎來銷量的回升,重新拿回造車新勢力銷冠?

1、降價背后:不敢不跟

大哥比亞迪早早掀起了降價潮,一堆公司跟進,特斯拉也跟,理想汽車不跟不可能。

同時一個很現(xiàn)實的問題就是,理想汽車2023年的新勢力銷冠地位,在2024一開年就遭遇了挑戰(zhàn)。

當然這在2023年10月份可能就是預料之中,當時問界新M7訂單飛速增長,隨后生產(chǎn)、交付持續(xù)走高。

從2024年1月開始,賽力斯和華為合作的問界系列,首次登上新勢力月度銷量第一的寶座。

圖表來源|第一電動汽車網(wǎng)(特此感謝)

2024年2月,問界的表現(xiàn)依舊很好。

整個一季度下來,賽力斯汽車的新能源車(問界系列為主)銷量,不僅超越了理想汽車,拿下了我國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yè)銷量的第8位,這在過去完全是無法想象的。

如下圖,我們看前7位,哪個不是大咖。

2023年同期,賽力斯汽車的新能源車當時遭遇銷售瓶頸,僅有1萬多輛。2024年一季度同比增長600%,超8.2萬輛。

圖表來源|乘聯(lián)會(特此感謝)

馬上問界新M5出來,盲訂已經(jīng)開始,似乎表現(xiàn)不差至少。問界2024年,還有其他新車型比如M8要推出。可以說問界對理想汽車的挑戰(zhàn),已經(jīng)進入到新階段,或許目標遠不止理想汽車。

同時理想汽車近期無論推出30萬元以下車型L6,還是今天(4月22日)開始的降價,也是在硬剛問界。

兩軍對壘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異常激烈。

于理想汽車而言,曾將希望押注在其首款純電旗艦車型MEGA和L系列2024年改款車型上,然而這些產(chǎn)品在3月1日發(fā)布之后,市場遠不及預期。

MEGA是一款大型純電動MPV,售價55.98萬元,一方面定價過于自信、行業(yè)其實細分小眾,另一方面外觀設計引發(fā)探討。

理想汽車曾希望這款車月銷量達到8000輛,從后來的表現(xiàn)看,無疑是失敗的。

到了4月,理想汽車打出新牌,發(fā)布增程式混動車型L6 Pro和Max版,售價分別為24.98萬和27.98萬元,消費者在5月5日前下訂還能享受價值2萬元權益。

此前,理想汽車的車型定價都在30萬元以上,L6承擔著理想汽車“走量”的任務。能否奏效還需要時間考驗,但理想汽車顯然等不及,于是有了此次全系降價。

2、比L6和全系降價更重要的

其實理想L6也好,此次全系降價也好,說穿了都是一件事,那就是降價。

2024年1月,理想汽車在售L9、L8和L7三款車型曾降價促銷,降價幅度約為3萬元,但是效果似乎不夠好,加之部分消費者在等待改款。

L系列后試圖通過改款車型,以“加量不加價”的方式,將售價拉回降價促銷之前,如此對于維持利潤顯然是有好處的。

但是,當其他公司都在降價,包括特斯拉也加入該行列時,消費者習慣了不降價不買,誰不降價誰賣不動。

理想L6直接把價格定進了30萬元以內(nèi),希望正面剛問界新M7。

問界新款M5上市的時間是4月23日,4月17日開始預售,在沒有公布售價的情況下,華為當天即宣布12小時預售訂單達1萬輛。

這一定程度還是給了理想汽車壓力。

不過,理想L6的上市,對其同門的L7銷量,或許產(chǎn)生一定影響。

4月22日,全系降價的消息,沒能提振理想汽車在港股的股價,反倒大跌8.33%,跌了8.850港元,報收97.450港元,市值1941億港元。

同日,賽力斯小跌0.58%,跌了0.55元(人民幣),報收94.93元,總市值為1433億元。

兩家公司的市值還有一定差距,但差距已經(jīng)拉小了很多。

3月21日,理想汽車CEO李想在發(fā)布的一份內(nèi)部信中表示,理想汽車3月問題主要有兩個:

一是理想MEGA的節(jié)奏問題,錯誤地把理想MEGA的從0到1階段(商業(yè)驗證期)當成了從1到10階段(高速發(fā)展期)進行經(jīng)營;

二是過分關注銷量的欲望問題,從上至下過于關注銷量和競爭,讓欲望超越了價值,讓原本最擅長的用戶價值和經(jīng)營效率顯著下降。

這些說法肯定都沒錯,但是現(xiàn)在說啥都沒用,別人都在降價,不管你怎么弄,不降價不行。

降價是一方面,對于理想汽車而言,以增程式混動技術獲得了行業(yè)地位,一方面要穩(wěn)住增程式陣地,一方面向純電動汽車的探索必須有所突破。

拉長時間看,如果不能在純電領域占據(jù)一席之地,怎么降價也是徒勞。

3、利潤將受挫?

另外,降價,意味著利潤受影響。

回溯2023年,第一家年營收破千億元的造車新勢力誕生,理想汽車。

2023全年,理想汽車實現(xiàn)營收1238.5億元,同比增長173.5%,2022年該數(shù)字為452.9億元。

與此同時,理想汽車實現(xiàn)了第一個完整財年盈利,歸屬凈利潤達到117億元,一口氣填平了過去5年的虧損。

從這個簡單的數(shù)據(jù)中,我們大概可以算出,理想汽車的凈利潤率10%出頭,在車企中,起碼在中國汽車公司里面,這十分出色的。

出色的原因就是因為理想汽車貴,所以一旦上量、成本攤薄后,就有了一般車企無法企及的利潤。

2023年,理想汽車憑借三款SUV車型,斬獲中國市場人民幣30萬元以上SUV銷量的冠軍,以及人民幣30萬元以上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冠軍。

全年累計交付量達到376,030輛,同比增長182.2%,成為首個邁過30萬輛年交付量大關的中國新勢力車企。

2023年理想汽車的銷售成本為963.5億元,2022年365億元左右,增長164.0%——營收增長更快,規(guī)模效應出來了。

于是實現(xiàn)了275.0億元的毛利,2022年為87.9億元,增加212.8%。

毛利率達到22.2%,2022年為19.4%。

其中車輛毛利率由2022年的19.1%,上升至21.5%。

由于上述原因,2023年的經(jīng)營利潤為74.1億元,而2022年的經(jīng)營虧損36.5億元。

按照毛利率數(shù)據(jù),我們大致可以估算,此次全系降價,意味著損失了毛利率的20%以上,如果考慮其他因素,部分車型或許還不止。

最終,如果銷量不上去,必然會導致理想汽車歸屬凈利潤下滑。至于是否重回虧損,這個倒不一定,不說實現(xiàn)比較高的銷量目標,就算比2023年的銷量低一點,應該也不會虧損。

無論怎么說,影響利潤是無疑的。

但是對理想汽車來說,暫時的賺錢不是那么重要,維持行業(yè)地位、銷量地位更加重要。這其實是生死存亡之戰(zhàn)。

當下而言,就產(chǎn)品定位來說,理想汽車的主要對手是問界。但其實越來越多的同行進入該產(chǎn)品定位領域,未來的競爭只會更加激烈。

如果理想汽車不能在2024年贏下保衛(wèi)戰(zhàn),那么2025年的仗會更加難打。

本文為轉(zhuǎn)載內(nèi)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