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袁庭棟:宴席是一種人生哲學,把生活過成節(jié)日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袁庭棟:宴席是一種人生哲學,把生活過成節(jié)日

宴席文化以食為常,以酒為綱。

中國飲食,聚的是情,講的是禮。作為飲食文化中最綜合的表達方式之一,宴席涵蓋食器、烹飪、餐臺、禮儀等各個方面,堪稱情和禮的融合展現(xiàn)。5000年華夏文明,3000載宴會歷史。宴席如同一幅生動的歷史畫卷,蘊含著國人的生活態(tài)度、傳統(tǒng)文化和誠摯情意,并在不斷發(fā)展和演變中,逐漸形成獨具民族特色的宴席文化。

宴席文化的內核是什么?為何能發(fā)展千年而生生不息?著名巴蜀文化學者袁庭棟暢聊宴席文化的歷史緣起、文化脈絡與情感根源。

以宴行禮:“禮”文化的集中承載

宴席的出現(xiàn),很大程度就是出于禮的需要。

古代宴會與祭祀活動密不可分,學界普遍認為起源于虞舜商周時期的祭祀活動。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孔子提出“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飲食理論,孟子倡導“食治、食功、實德”規(guī)范,均對宴席中的“禮”加以約束規(guī)范,“孔孟食道”的出現(xiàn)標志著宴會已見雛形。

秦漢時期始有系統(tǒng)的宴席文化,包括餐位座次、宴會禮儀、菜品質量等均有明確規(guī)定。各環(huán)節(jié)分工明確,布菜、溫酒、行令都有規(guī)制,另有歌舞侑酒助興。全興大曲樽系列的雙人捧樽對飲圖案即源自漢畫像磚的拓片,讓悠久的宴飲文化生動而可觸。

宴席不僅是飲食活動,更是一種文化活動?;仡櫻缦陌l(fā)展脈絡,袁庭棟認為,宴席之所以誕生且生生不息發(fā)展至今的核心支撐在于“禮”。宴席,“宴”是形式,“席”意為“席位”,“禮”則是程序。傳統(tǒng)宴請席位遵循“尚左尊東”的慣例,“面朝大門為尊”。而家宴,則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肮?jié)”,即節(jié)制,表示需要克制的舉止。禮產(chǎn)生于飲食,同時又嚴格約束飲食活動。《禮記·曲禮上》記載,“共食不飽,共飯不擇手……”宴席共食時,不可自顧吃飽,要檢查手的清潔?!抖Y記·樂記》又載酒禮:“賓主百拜,終日飲酒而不得醉焉?!?/p>

無論是酒禮還是食禮都是宴飲文化的集中承載。數(shù)千年的宴聚歷史,“禮”字始終貫穿其中。在袁庭棟看來,中國可能是世上最講究宴席文化的國域,不僅史書有詳細記載,各種禮節(jié)規(guī)范也通過口口相傳至今,形成人們自覺尊重和維護的行為準則。“可以說,宴席文化是我們中國傳統(tǒng)禮儀文化的一個場景縮影,充分體現(xiàn)了秩序與節(jié)制的文化傳統(tǒng)?!?/p>

以宴觀人:古人生活智慧的生動詮釋

如果說古人對“禮”的推崇,孕育了宴席文化自上而下的萌芽發(fā)展,那么古人對生活的達觀態(tài)度,則滋養(yǎng)了宴席文化從古至今的生生不息。袁庭棟把這種生活哲學用最直接、最白話的表述稱為“找些理由來吃一頓”。

“古代社會物質精神文化生活匱乏,要吃一頓大魚大肉很難得,人們需要找些理由來吃一頓打牙祭,找些人生的重要時刻、生活的重要場景來慶祝慶祝,邀請親朋好友一起高興,不然這一生過得太淡了,這是古人非常淡然豁達的人生觀?!?/p>

袁庭棟談到,這和國人的“過節(jié)智慧”都屬于同一種人生態(tài)度。“過節(jié)”的“節(jié)”,原意指竹子的結節(jié),竹子一節(jié)長成之后,與下一節(jié)長成之前的銜接部分,就是竹節(jié)。竹節(jié)里邊蘊含強大的生命力,新芽、枝杈往往就從結節(jié)處生發(fā)。人們用“節(jié)”,把日子分成一個個的段落,生活才有了節(jié)奏和樂趣?!肮?jié)”怎么過?宴席就是很好的承載方式。不論是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還是百姓個人的紅白喜事,招呼親朋好友吃一頓,就是生活的儀式感。平時吃的簡單清淡,宴請之時則可以盡興、放松。

“把人生過成節(jié)日,沒有節(jié)日就自己創(chuàng)造節(jié)日?!毖缦芎玫臐M足了百姓的情感需要,是人情社交、調劑情緒的重要場景。宴席中上的酒更是巧妙激活了宴席文化中的情緒價值。袁庭棟談到,“酒從來就不單純是一個食用產(chǎn)品,更是一種精神產(chǎn)品。它不是為了飽腹和營養(yǎng),而是出于人們的精神需要?!?/p>

酒是天然的社交產(chǎn)物,是溝通感情的橋梁、是表達敬意的工具、是營造氣氛的催化劑。不論群眾性、普及性還是覆蓋面,酒在國人心中的地位都不可替代。正所謂無酒之宴難盡歡,不論是婚宴、壽宴、家宴、百日宴、升職宴還是商務宴,有了美酒加持,親朋好友的恭賀才得到充分抒發(fā),起承轉合的情感才得到延續(xù)與回味。

有說法稱,宴席文化以食為常,以酒為綱。尤其在酒文化悠長而醇厚的地域,酒往往是宴席的主角,在川渝參加“宴席”常被稱為“吃酒席”。擁有650年歷史的全興酒就是宴席上首推的中國名酒之一。元末明初時,全興酒前身“錦江春”便深受文人雅士所鐘情。巴蜀的許多文人名流喜歡聯(lián)社聚會,詩酒相娛,全興酒就是助興的佳品。迄至民國中期辭官居蓉的姜伯謙先生于成都創(chuàng)率真詩社,以詩會友,以酒助詩,以詩詠酒,每月一會擺宴作東,助詩之酒,凡白酒皆全興大曲。

以宴續(xù)情:“和”文化的必然產(chǎn)物

袁庭棟說,宴席,最本質樸素的文化內涵是團圓,團圓就是“和”,家和萬事興。

在袁庭棟看來,宴席是色、香、味、形、意的綜合體現(xiàn),在精神層面則是追求團圓。袁庭棟進一步解釋道:“東方尤其是亞洲地區(qū),是以家族為單位的社會,家的概念非常重要,文化意識深處追求的是團聚、團圓。宴席,正是人們增強情感聯(lián)系的重要方式。”

從形式上看,中國的傳統(tǒng)宴席,大家圍著圓桌團團而坐,共享一席,營造和諧、共趣的氣氛,建立起團圓、親近的情感紐帶。在禮節(jié)上,尊老愛幼、主賓有序,從行為舉止上引導互敬互重的和睦意識。

宴席本身就是食與飲的相互交融,其中不可或缺的“酒”,更是“和”的產(chǎn)物。袁庭棟談到,中國白酒是五谷雜糧之精華,它不像洋酒那么單一、劇烈,白酒在口感上追求香醇而“不燒口”。

有著數(shù)百年歷史、誕生于四川本土的全興大曲就是“順口”的代表。2013年,全興首創(chuàng)濃香“和潤”型風格白酒,更將老全興酒“濃而不艷,雅而不淡”的味覺記憶升華于唇齒之間。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地域不同,天人共釀。中國老八大名酒全興大曲,以產(chǎn)自四川盆地的優(yōu)質高粱、上等小麥等為主要原料,獨有考究的“四大工藝”,激活元明清古酒坊遺址中窖泥的古糟菌群,施之現(xiàn)代生物技術與古法釀制相結合的工藝操作,緩火蒸餾,量質摘酒,取其精華,充分利用成都特有的天時地利進行“降度儲存”,長期陶壇密封宜溫貯存,陳釀老熟,使酒體分子完美締合,終成全興“清雅、和順、圓潤、悠長”的獨特“和潤”風格。

實際上,全興酒的釀造過程就蘊含著合而為一的文化內涵。糧、曲、水經(jīng)過六大古法川酒技藝,五谷芬芳互融終釀就一樽美酒。袁庭棟感嘆道:“現(xiàn)代快速的工作生活節(jié)奏下,人們的情緒復雜敏感,人于人之間的情感聯(lián)系碎片化,更需要從中國傳統(tǒng)‘和’文化中汲取精華。”

借一樽美酒表達尊重與恭敬,飲一口甘醇傳遞心意與情義,在美酒的加持下,宴席成為追求以和為貴、家和萬事興的能量場,演繹著國人幾千年來待人接物的禮與智,詮釋了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

來源:推廣

最新更新時間:05/08 20:13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袁庭棟:宴席是一種人生哲學,把生活過成節(jié)日

宴席文化以食為常,以酒為綱。

中國飲食,聚的是情,講的是禮。作為飲食文化中最綜合的表達方式之一,宴席涵蓋食器、烹飪、餐臺、禮儀等各個方面,堪稱情和禮的融合展現(xiàn)。5000年華夏文明,3000載宴會歷史。宴席如同一幅生動的歷史畫卷,蘊含著國人的生活態(tài)度、傳統(tǒng)文化和誠摯情意,并在不斷發(fā)展和演變中,逐漸形成獨具民族特色的宴席文化。

宴席文化的內核是什么?為何能發(fā)展千年而生生不息?著名巴蜀文化學者袁庭棟暢聊宴席文化的歷史緣起、文化脈絡與情感根源。

以宴行禮:“禮”文化的集中承載

宴席的出現(xiàn),很大程度就是出于禮的需要。

古代宴會與祭祀活動密不可分,學界普遍認為起源于虞舜商周時期的祭祀活動。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孔子提出“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飲食理論,孟子倡導“食治、食功、實德”規(guī)范,均對宴席中的“禮”加以約束規(guī)范,“孔孟食道”的出現(xiàn)標志著宴會已見雛形。

秦漢時期始有系統(tǒng)的宴席文化,包括餐位座次、宴會禮儀、菜品質量等均有明確規(guī)定。各環(huán)節(jié)分工明確,布菜、溫酒、行令都有規(guī)制,另有歌舞侑酒助興。全興大曲樽系列的雙人捧樽對飲圖案即源自漢畫像磚的拓片,讓悠久的宴飲文化生動而可觸。

宴席不僅是飲食活動,更是一種文化活動?;仡櫻缦陌l(fā)展脈絡,袁庭棟認為,宴席之所以誕生且生生不息發(fā)展至今的核心支撐在于“禮”。宴席,“宴”是形式,“席”意為“席位”,“禮”則是程序。傳統(tǒng)宴請席位遵循“尚左尊東”的慣例,“面朝大門為尊”。而家宴,則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肮?jié)”,即節(jié)制,表示需要克制的舉止。禮產(chǎn)生于飲食,同時又嚴格約束飲食活動?!抖Y記·曲禮上》記載,“共食不飽,共飯不擇手……”宴席共食時,不可自顧吃飽,要檢查手的清潔?!抖Y記·樂記》又載酒禮:“賓主百拜,終日飲酒而不得醉焉?!?/p>

無論是酒禮還是食禮都是宴飲文化的集中承載。數(shù)千年的宴聚歷史,“禮”字始終貫穿其中。在袁庭棟看來,中國可能是世上最講究宴席文化的國域,不僅史書有詳細記載,各種禮節(jié)規(guī)范也通過口口相傳至今,形成人們自覺尊重和維護的行為準則。“可以說,宴席文化是我們中國傳統(tǒng)禮儀文化的一個場景縮影,充分體現(xiàn)了秩序與節(jié)制的文化傳統(tǒng)?!?/p>

以宴觀人:古人生活智慧的生動詮釋

如果說古人對“禮”的推崇,孕育了宴席文化自上而下的萌芽發(fā)展,那么古人對生活的達觀態(tài)度,則滋養(yǎng)了宴席文化從古至今的生生不息。袁庭棟把這種生活哲學用最直接、最白話的表述稱為“找些理由來吃一頓”。

“古代社會物質精神文化生活匱乏,要吃一頓大魚大肉很難得,人們需要找些理由來吃一頓打牙祭,找些人生的重要時刻、生活的重要場景來慶祝慶祝,邀請親朋好友一起高興,不然這一生過得太淡了,這是古人非常淡然豁達的人生觀。”

袁庭棟談到,這和國人的“過節(jié)智慧”都屬于同一種人生態(tài)度?!斑^節(jié)”的“節(jié)”,原意指竹子的結節(jié),竹子一節(jié)長成之后,與下一節(jié)長成之前的銜接部分,就是竹節(jié)。竹節(jié)里邊蘊含強大的生命力,新芽、枝杈往往就從結節(jié)處生發(fā)。人們用“節(jié)”,把日子分成一個個的段落,生活才有了節(jié)奏和樂趣?!肮?jié)”怎么過?宴席就是很好的承載方式。不論是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還是百姓個人的紅白喜事,招呼親朋好友吃一頓,就是生活的儀式感。平時吃的簡單清淡,宴請之時則可以盡興、放松。

“把人生過成節(jié)日,沒有節(jié)日就自己創(chuàng)造節(jié)日。”宴席很好的滿足了百姓的情感需要,是人情社交、調劑情緒的重要場景。宴席中上的酒更是巧妙激活了宴席文化中的情緒價值。袁庭棟談到,“酒從來就不單純是一個食用產(chǎn)品,更是一種精神產(chǎn)品。它不是為了飽腹和營養(yǎng),而是出于人們的精神需要。”

酒是天然的社交產(chǎn)物,是溝通感情的橋梁、是表達敬意的工具、是營造氣氛的催化劑。不論群眾性、普及性還是覆蓋面,酒在國人心中的地位都不可替代。正所謂無酒之宴難盡歡,不論是婚宴、壽宴、家宴、百日宴、升職宴還是商務宴,有了美酒加持,親朋好友的恭賀才得到充分抒發(fā),起承轉合的情感才得到延續(xù)與回味。

有說法稱,宴席文化以食為常,以酒為綱。尤其在酒文化悠長而醇厚的地域,酒往往是宴席的主角,在川渝參加“宴席”常被稱為“吃酒席”。擁有650年歷史的全興酒就是宴席上首推的中國名酒之一。元末明初時,全興酒前身“錦江春”便深受文人雅士所鐘情。巴蜀的許多文人名流喜歡聯(lián)社聚會,詩酒相娛,全興酒就是助興的佳品。迄至民國中期辭官居蓉的姜伯謙先生于成都創(chuàng)率真詩社,以詩會友,以酒助詩,以詩詠酒,每月一會擺宴作東,助詩之酒,凡白酒皆全興大曲。

以宴續(xù)情:“和”文化的必然產(chǎn)物

袁庭棟說,宴席,最本質樸素的文化內涵是團圓,團圓就是“和”,家和萬事興。

在袁庭棟看來,宴席是色、香、味、形、意的綜合體現(xiàn),在精神層面則是追求團圓。袁庭棟進一步解釋道:“東方尤其是亞洲地區(qū),是以家族為單位的社會,家的概念非常重要,文化意識深處追求的是團聚、團圓。宴席,正是人們增強情感聯(lián)系的重要方式?!?/p>

從形式上看,中國的傳統(tǒng)宴席,大家圍著圓桌團團而坐,共享一席,營造和諧、共趣的氣氛,建立起團圓、親近的情感紐帶。在禮節(jié)上,尊老愛幼、主賓有序,從行為舉止上引導互敬互重的和睦意識。

宴席本身就是食與飲的相互交融,其中不可或缺的“酒”,更是“和”的產(chǎn)物。袁庭棟談到,中國白酒是五谷雜糧之精華,它不像洋酒那么單一、劇烈,白酒在口感上追求香醇而“不燒口”。

有著數(shù)百年歷史、誕生于四川本土的全興大曲就是“順口”的代表。2013年,全興首創(chuàng)濃香“和潤”型風格白酒,更將老全興酒“濃而不艷,雅而不淡”的味覺記憶升華于唇齒之間。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地域不同,天人共釀。中國老八大名酒全興大曲,以產(chǎn)自四川盆地的優(yōu)質高粱、上等小麥等為主要原料,獨有考究的“四大工藝”,激活元明清古酒坊遺址中窖泥的古糟菌群,施之現(xiàn)代生物技術與古法釀制相結合的工藝操作,緩火蒸餾,量質摘酒,取其精華,充分利用成都特有的天時地利進行“降度儲存”,長期陶壇密封宜溫貯存,陳釀老熟,使酒體分子完美締合,終成全興“清雅、和順、圓潤、悠長”的獨特“和潤”風格。

實際上,全興酒的釀造過程就蘊含著合而為一的文化內涵。糧、曲、水經(jīng)過六大古法川酒技藝,五谷芬芳互融終釀就一樽美酒。袁庭棟感嘆道:“現(xiàn)代快速的工作生活節(jié)奏下,人們的情緒復雜敏感,人于人之間的情感聯(lián)系碎片化,更需要從中國傳統(tǒng)‘和’文化中汲取精華?!?/p>

借一樽美酒表達尊重與恭敬,飲一口甘醇傳遞心意與情義,在美酒的加持下,宴席成為追求以和為貴、家和萬事興的能量場,演繹著國人幾千年來待人接物的禮與智,詮釋了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

來源:推廣

最新更新時間:05/08 20:13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