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五分錢打印背后的千億產業(yè)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五分錢打印背后的千億產業(yè)

新化人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文|零態(tài)LT 李又青

編輯|胡展嘉

有沒有發(fā)現,當你走進中國的任意一家圖文快印店,老板大概率會說著一口湖南塑普?如果和他們再聊上兩句,你就會發(fā)現他們都來自同一個不知名的小縣城——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

在北京,陳軍也說著這樣一種似乎有些“格格不入”的方言。20年前,陳軍從新化來到北京,將打印店開在大學。三臺破舊的打印機、四臺二手電腦和一張凌亂的桌子是他店里的全部。畢業(yè)季的到來讓陳軍店里擠滿了學生,不到10平米的空間顯得更加逼仄,不過短短幾個小時,角落堆成小山的A4紙已經被消耗完畢。

據統(tǒng)計,新化文印產業(yè)在全國高校和全國文印行業(yè)已經分別占據了95%和70%以上的市場份額。凡是新化人所到之處,復印打印的價格都是周邊最低?!皬陀?分、打印一角、量大從優(yōu)!”

簡陋的廣告抓住了學生和白領的目光,并就此貼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

一個位于湖南省中西部山區(qū)的前貧困縣,卻憑借一己之力顛覆了整個文印界的業(yè)態(tài),成為了中國印刷業(yè)的搖籃,新化人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五分錢一頁背后的千億產業(yè)

截止到2023年,新化文印產業(yè)已經在全國660多個城市里開出了15萬多家圖文快印店、3000多家復印機再制造與經銷企業(yè)以及2000多家耗材經營企業(yè),年產值達到1200億元。從產品研發(fā)、生產、銷售、維修、回收再造,到圖文店、數碼快印、廣告制作等終端服務,一條完整的產業(yè)鏈,處處都是新化人的身影。

之所以能將這條產業(yè)鏈牢牢黏緊,背后的親緣與地緣關系不容易忽視。用新化人自己概括的一套方法論來說,就叫做“親帶親、鄰帶鄰、友帶友”。

“新化人的打印店幾乎都是夫妻店或者家庭店?!标愜娬f?!拔胰胄芯褪歉夜霉煤凸酶福鲞@一行,最重要的就是關系,關系不到位,沒有人愿意耐心教你。店里各種耗材進貨、打印機器采購、店鋪租賃轉讓,樣樣都要靠老鄉(xiāng)和親戚的關系?!?/p>

回想起最初入行的時候,陳軍滿臉感慨?!澳菚r候剛從老家出來,揣著幾百塊錢連住的地方都沒有。當學徒包吃住,一個月三百塊錢,后來在那里當了三年就自己借錢開了個店,經過老鄉(xiāng)介紹盤下了大學里幾平米的地下室,現在換到上面來了,不然夏天濕氣重不舒服?!?/p>

正如陳軍的經歷,被稱作“文印湘軍”的新化人生命里都刻著“繡花理論”。(“繡花理論”指的是,在一個人的職業(yè)生涯開始或者處在低谷的時候,他都必須借助他人的“資源”并主動義務或者只取比市場更低的價格去為提供資源的人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完成自己技能、關系、資金或者資源的積累,以求得職業(yè)發(fā)展)

起步要從工資微薄的學徒開始,傳統(tǒng)的拜師學藝是必經之路,徒弟的固定年限一般是三年。農民出身的新化人的文化水平不高,從來也沒有什么一板一眼的職業(yè)培訓,主要靠的就是師傅的傳授和自學。

說著,陳軍打開手機,微信里好幾個新化老鄉(xiāng)群一整天消息不斷,討論一些業(yè)務、技術和市場行情。當然,新化人的老鄉(xiāng)群里也有家長里短,相親便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有趣的是,“有沒有打印店”成為了新化人相親時的一條重要標準。

“平時大家都在外面打工、做生意,也就過年回老家,到了初三初四男女方見面,如果能有復印店可能一兩天就能定下來?!标愜娬f,“主要兩個人打理一個店方便些,要是再聘用個人就沒什么賺頭了?!?/p>

最初出來開拓打印店市場被叫做的“復一代”,“復二代”大多是跟著父輩涉足文印行業(yè)。陳軍作為“復二代”也已經算行業(yè)里的老人了,陳軍的侄子目前也在店里幫工,出來開店創(chuàng)業(yè)的主力軍也已經變成95后00后。截止2023年,新化縣的文印從業(yè)人員已經超過30萬。

文印界的農村包圍城市

用最簡單的語言概括湖南新化打印店的突圍模式:國際貿易+專業(yè)市場+專業(yè)店。

新化縣山脈縱橫、人多地少,先天農業(yè)條件的不足讓新化人一直有一份“以技補農”的傳統(tǒng)。在家種田吃不飽飯,當地人大多選擇出去打工闖蕩。

1960年,新化人易代興、易代育兄弟二人從修鋼板起家,去到四川打工。一次偶然的機會,兩人為當地的一家銀行修理好了打印機,且收費標準低于專業(yè)維修廠。自此以后,附近的各個單位碰到打印機故障就會聯(lián)系兩兄弟,一個個壞打印機拆了又裝、裝了又拆,兩人練就了獨成一派的機械打印機維修本領。

不過,真正將這項修理技術發(fā)揚光大的是他們最出名的徒弟鄒聯(lián)經。只用一年的時間,鄒聯(lián)經在全國各地修理打印機的錢就能為他的父母在老家蓋一座新房子。發(fā)財的故事很快就傳遍了小縣城的各家各戶,新化縣的人陸續(xù)來到鄒家院子里討教手藝,期盼著自己也能踏著老鄉(xiāng)的腳印走向致富道路。

正值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在大江南北,急需脫貧的新化縣政府聽說此事,決定成立洋溪打字機維修廠,由鄒聯(lián)經出任業(yè)務廠長。于是,新化的打字機維修隊伍就像終于得到灌溉的春筍得以迅速發(fā)展,經過四十多年的演化變遷,成為了遍布全國的“打印機軍團”。

不滿足于只當維修工,敏銳的新化人開始從“垃圾”里淘寶貝。在一次廣州的展會上,鄒聯(lián)經的徒弟發(fā)現當時的中國臺灣同胞把從美國、日本等海外壞舊復印機作為“洋垃圾”進口,作為廢五金拆解進行歸類銷售。新化人看準了其中豐厚的利潤,決定低價將整臺的復印件買走進行維修翻新,再進行批發(fā)零售,漸漸在廣州打響了國內最大二手復印打印設備中心的名號。二手設備貿易衍生出耗材、租賃、維修服務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也開始和國外的設備供應商直接對接。

自此,新化人的產業(yè)全鏈條完全打通,逐漸向全國擴散,新化圖文快印遍地開花,擠占了大學校園和辦公樓幾百米外的小角落。相比起維修、買賣二手設備,開一家圖文打印店不需要太高的技術,只需要幾萬元的啟動資金盤下一個店面,再低價從老鄉(xiāng)手里買一兩臺設備,復印打印這碗羹,人人都能分一杯。

“紙上談兵“,談何容易

幾分錢的差異,也會點燃文印界短兵相接的硝煙。

新化人性格直爽強硬,自古有“梅山蠻子”的稱號。文印行業(yè)看似穩(wěn)定,背后也少不了各種競爭的暗流涌動。

隨著越來越多新化人加入文印業(yè),市場逐漸飽和,競爭日益激烈,同質化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各家店鋪提供的服務基本相似,很難形成什么差異化優(yōu)勢。在這種情況下,價格戰(zhàn)便成為了主要的競爭手段。

李峰進的打印店開在海淀區(qū)寫字樓400米外的角落里,主要服務的客戶是上班族,面對著租金的壓力,李峰進店里的打印價格也比起校園里的打印店要高一些。談起這幾年的生意情況,李峰進開始嘆氣,“現在的打印店利潤已經很小了,位置要好,生意也要好?!?/p>

上個月李峰進才知道,別家已經更新到最新的彩印設備。新設備從碳水改用為墨水,將原本的彩印成本從2角錢將為2分錢。此外,還有在打印速度上大幅提升的機器,普通的打印機每分鐘能打印50頁,新設備能做到每分鐘900頁,一臺能頂20臺舊機器?!拔乙蚕脍s緊換,有的設備換一下要上百萬,我們哪有那個實力,賺點小錢而已?!?/p>

此外,師徒傳授的弊端也逐漸顯現,不成體系的學習讓李峰進感覺到自身的技術越來越有限?!坝袝r候有人打印證件照想修圖,這我哪里學過,現在年輕人的東西越來越多,我們都不懂,自然就落后了,一直想找時間學,上有老下有小的我也忙不過來”。

互聯(lián)網時代發(fā)展下,在線打印服務逐漸興起,對傳統(tǒng)的實體打印店構成了巨大的威脅。淘寶下單備注幾句,直接在家等待打印好的材料送貨上門,黑白打印一分錢的價格令李峰進都咋舌,既不知道他們是如何做到的,也不知道這樣下去自己的打印店還能開多久。

但無論如何,新化人已經從幾萬人飯都吃不飽的農業(yè)社會到如今打出了一篇屬于自己的天地。這種模式不僅幫助了新化人擺脫貧困,還讓他們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打印網絡。

同鄉(xiāng)同業(yè)這份獨特的生財之道,細細分析起來,似乎確實只發(fā)生在農村人之間。

正如費孝通在《鄉(xiāng)土中國》里點出的“差序格局”,新化人以“己”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進水里。于是,水面泛起波紋,親人友人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遠,開拓了一整片新化人的打印江湖,也將新化人的生命深深編織進了中國文印業(yè)的產業(yè)生命中。

運營|陳佳慧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五分錢打印背后的千億產業(yè)

新化人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文|零態(tài)LT 李又青

編輯|胡展嘉

有沒有發(fā)現,當你走進中國的任意一家圖文快印店,老板大概率會說著一口湖南塑普?如果和他們再聊上兩句,你就會發(fā)現他們都來自同一個不知名的小縣城——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

在北京,陳軍也說著這樣一種似乎有些“格格不入”的方言。20年前,陳軍從新化來到北京,將打印店開在大學。三臺破舊的打印機、四臺二手電腦和一張凌亂的桌子是他店里的全部。畢業(yè)季的到來讓陳軍店里擠滿了學生,不到10平米的空間顯得更加逼仄,不過短短幾個小時,角落堆成小山的A4紙已經被消耗完畢。

據統(tǒng)計,新化文印產業(yè)在全國高校和全國文印行業(yè)已經分別占據了95%和70%以上的市場份額。凡是新化人所到之處,復印打印的價格都是周邊最低?!皬陀?分、打印一角、量大從優(yōu)!”

簡陋的廣告抓住了學生和白領的目光,并就此貼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

一個位于湖南省中西部山區(qū)的前貧困縣,卻憑借一己之力顛覆了整個文印界的業(yè)態(tài),成為了中國印刷業(yè)的搖籃,新化人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五分錢一頁背后的千億產業(yè)

截止到2023年,新化文印產業(yè)已經在全國660多個城市里開出了15萬多家圖文快印店、3000多家復印機再制造與經銷企業(yè)以及2000多家耗材經營企業(yè),年產值達到1200億元。從產品研發(fā)、生產、銷售、維修、回收再造,到圖文店、數碼快印、廣告制作等終端服務,一條完整的產業(yè)鏈,處處都是新化人的身影。

之所以能將這條產業(yè)鏈牢牢黏緊,背后的親緣與地緣關系不容易忽視。用新化人自己概括的一套方法論來說,就叫做“親帶親、鄰帶鄰、友帶友”。

“新化人的打印店幾乎都是夫妻店或者家庭店?!标愜娬f?!拔胰胄芯褪歉夜霉煤凸酶?,做這一行,最重要的就是關系,關系不到位,沒有人愿意耐心教你。店里各種耗材進貨、打印機器采購、店鋪租賃轉讓,樣樣都要靠老鄉(xiāng)和親戚的關系?!?/p>

回想起最初入行的時候,陳軍滿臉感慨。“那時候剛從老家出來,揣著幾百塊錢連住的地方都沒有。當學徒包吃住,一個月三百塊錢,后來在那里當了三年就自己借錢開了個店,經過老鄉(xiāng)介紹盤下了大學里幾平米的地下室,現在換到上面來了,不然夏天濕氣重不舒服?!?/p>

正如陳軍的經歷,被稱作“文印湘軍”的新化人生命里都刻著“繡花理論”。(“繡花理論”指的是,在一個人的職業(yè)生涯開始或者處在低谷的時候,他都必須借助他人的“資源”并主動義務或者只取比市場更低的價格去為提供資源的人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完成自己技能、關系、資金或者資源的積累,以求得職業(yè)發(fā)展)

起步要從工資微薄的學徒開始,傳統(tǒng)的拜師學藝是必經之路,徒弟的固定年限一般是三年。農民出身的新化人的文化水平不高,從來也沒有什么一板一眼的職業(yè)培訓,主要靠的就是師傅的傳授和自學。

說著,陳軍打開手機,微信里好幾個新化老鄉(xiāng)群一整天消息不斷,討論一些業(yè)務、技術和市場行情。當然,新化人的老鄉(xiāng)群里也有家長里短,相親便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有趣的是,“有沒有打印店”成為了新化人相親時的一條重要標準。

“平時大家都在外面打工、做生意,也就過年回老家,到了初三初四男女方見面,如果能有復印店可能一兩天就能定下來?!标愜娬f,“主要兩個人打理一個店方便些,要是再聘用個人就沒什么賺頭了?!?/p>

最初出來開拓打印店市場被叫做的“復一代”,“復二代”大多是跟著父輩涉足文印行業(yè)。陳軍作為“復二代”也已經算行業(yè)里的老人了,陳軍的侄子目前也在店里幫工,出來開店創(chuàng)業(yè)的主力軍也已經變成95后00后。截止2023年,新化縣的文印從業(yè)人員已經超過30萬。

文印界的農村包圍城市

用最簡單的語言概括湖南新化打印店的突圍模式:國際貿易+專業(yè)市場+專業(yè)店。

新化縣山脈縱橫、人多地少,先天農業(yè)條件的不足讓新化人一直有一份“以技補農”的傳統(tǒng)。在家種田吃不飽飯,當地人大多選擇出去打工闖蕩。

1960年,新化人易代興、易代育兄弟二人從修鋼板起家,去到四川打工。一次偶然的機會,兩人為當地的一家銀行修理好了打印機,且收費標準低于專業(yè)維修廠。自此以后,附近的各個單位碰到打印機故障就會聯(lián)系兩兄弟,一個個壞打印機拆了又裝、裝了又拆,兩人練就了獨成一派的機械打印機維修本領。

不過,真正將這項修理技術發(fā)揚光大的是他們最出名的徒弟鄒聯(lián)經。只用一年的時間,鄒聯(lián)經在全國各地修理打印機的錢就能為他的父母在老家蓋一座新房子。發(fā)財的故事很快就傳遍了小縣城的各家各戶,新化縣的人陸續(xù)來到鄒家院子里討教手藝,期盼著自己也能踏著老鄉(xiāng)的腳印走向致富道路。

正值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在大江南北,急需脫貧的新化縣政府聽說此事,決定成立洋溪打字機維修廠,由鄒聯(lián)經出任業(yè)務廠長。于是,新化的打字機維修隊伍就像終于得到灌溉的春筍得以迅速發(fā)展,經過四十多年的演化變遷,成為了遍布全國的“打印機軍團”。

不滿足于只當維修工,敏銳的新化人開始從“垃圾”里淘寶貝。在一次廣州的展會上,鄒聯(lián)經的徒弟發(fā)現當時的中國臺灣同胞把從美國、日本等海外壞舊復印機作為“洋垃圾”進口,作為廢五金拆解進行歸類銷售。新化人看準了其中豐厚的利潤,決定低價將整臺的復印件買走進行維修翻新,再進行批發(fā)零售,漸漸在廣州打響了國內最大二手復印打印設備中心的名號。二手設備貿易衍生出耗材、租賃、維修服務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也開始和國外的設備供應商直接對接。

自此,新化人的產業(yè)全鏈條完全打通,逐漸向全國擴散,新化圖文快印遍地開花,擠占了大學校園和辦公樓幾百米外的小角落。相比起維修、買賣二手設備,開一家圖文打印店不需要太高的技術,只需要幾萬元的啟動資金盤下一個店面,再低價從老鄉(xiāng)手里買一兩臺設備,復印打印這碗羹,人人都能分一杯。

“紙上談兵“,談何容易

幾分錢的差異,也會點燃文印界短兵相接的硝煙。

新化人性格直爽強硬,自古有“梅山蠻子”的稱號。文印行業(yè)看似穩(wěn)定,背后也少不了各種競爭的暗流涌動。

隨著越來越多新化人加入文印業(yè),市場逐漸飽和,競爭日益激烈,同質化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各家店鋪提供的服務基本相似,很難形成什么差異化優(yōu)勢。在這種情況下,價格戰(zhàn)便成為了主要的競爭手段。

李峰進的打印店開在海淀區(qū)寫字樓400米外的角落里,主要服務的客戶是上班族,面對著租金的壓力,李峰進店里的打印價格也比起校園里的打印店要高一些。談起這幾年的生意情況,李峰進開始嘆氣,“現在的打印店利潤已經很小了,位置要好,生意也要好?!?/p>

上個月李峰進才知道,別家已經更新到最新的彩印設備。新設備從碳水改用為墨水,將原本的彩印成本從2角錢將為2分錢。此外,還有在打印速度上大幅提升的機器,普通的打印機每分鐘能打印50頁,新設備能做到每分鐘900頁,一臺能頂20臺舊機器?!拔乙蚕脍s緊換,有的設備換一下要上百萬,我們哪有那個實力,賺點小錢而已。”

此外,師徒傳授的弊端也逐漸顯現,不成體系的學習讓李峰進感覺到自身的技術越來越有限?!坝袝r候有人打印證件照想修圖,這我哪里學過,現在年輕人的東西越來越多,我們都不懂,自然就落后了,一直想找時間學,上有老下有小的我也忙不過來”。

互聯(lián)網時代發(fā)展下,在線打印服務逐漸興起,對傳統(tǒng)的實體打印店構成了巨大的威脅。淘寶下單備注幾句,直接在家等待打印好的材料送貨上門,黑白打印一分錢的價格令李峰進都咋舌,既不知道他們是如何做到的,也不知道這樣下去自己的打印店還能開多久。

但無論如何,新化人已經從幾萬人飯都吃不飽的農業(yè)社會到如今打出了一篇屬于自己的天地。這種模式不僅幫助了新化人擺脫貧困,還讓他們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打印網絡。

同鄉(xiāng)同業(yè)這份獨特的生財之道,細細分析起來,似乎確實只發(fā)生在農村人之間。

正如費孝通在《鄉(xiāng)土中國》里點出的“差序格局”,新化人以“己”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進水里。于是,水面泛起波紋,親人友人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遠,開拓了一整片新化人的打印江湖,也將新化人的生命深深編織進了中國文印業(yè)的產業(yè)生命中。

運營|陳佳慧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