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城市觀察·牡丹江丨全域旅游的“破圈”實踐,從單點爆紅到全域共生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城市觀察·牡丹江丨全域旅游的“破圈”實踐,從單點爆紅到全域共生

牡丹江作為黑龍江省文旅資源的核心城市,近年來通過“漁旅融合”“冰雪經濟”“文化活化”等創(chuàng)新路徑,形成了以鏡泊湖、雪鄉(xiāng)、橫道河子鎮(zhèn)為亮點的全域旅游格局,并深度融合民俗體驗與歷史文脈。

文丨王芊

當夜幕降臨雪鄉(xiāng),一座座蘑菇狀雪屋在星空下安詳靜謐,古老木窗欞上的剪紙與晶瑩白雪相映成趣。萬人在銀白世界中勁舞狂歡,璀璨煙花在雪幕上綻放出夢幻光暈;鏡泊湖畔千米冰瀑凝結的冰封盛景,“千年大冬捕”的震天號子與“風雪寧古塔”的歷史回響交織,橫道河子200余棟俄式建筑披上銀裝,百年火車站變身露天觀景臺,見證著中俄文化交融的冬日傳奇......

牡丹江作為黑龍江省文旅資源的核心城市,近年來通過“漁旅融合”“冰雪經濟”“文化活化”等創(chuàng)新路徑,形成了以鏡泊湖、雪鄉(xiāng)、橫道河子鎮(zhèn)為亮點的全域旅游格局,并深度融合民俗體驗與歷史文脈。

根據攜程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2月26日,牡丹江冬季在線旅游人次同比增長12.81%,在線旅游消費金額同比增長3.55%,在線旅游人次及在線旅游消費金額全省排名第二,實現了人氣與消費的雙提升,這場不斷升溫的冰雪文旅熱潮,讓更多游客與牡丹江結下了難忘的“冰雪奇緣”。

千年冬捕玩出花:頭魚拍賣×冰上火樹銀花

作為中國最大高山堰塞湖,鏡泊湖以 “漁旅融合”破題,將傳統(tǒng)漁業(yè)資源轉化為沉浸式文旅體驗,開創(chuàng)了生態(tài)與經濟雙贏的典范。每年冬季的冬捕節(jié)堪稱冰雪版 “速度與激情”:頭魚拍賣槌起槌落間,成交價屢創(chuàng)新高;實景劇《渤海傳奇朝貢之路》重現盛唐漁獵盛景。

非遺“打鐵花”在冰面上綻放金色雨幕,雪地火鍋蒸騰的熱氣與冰上摩托的轟鳴交織,“冰雪+漁獵+非遺”的復合體驗鏈正讓古老文化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吸引數萬游客爭相體驗。

圖源:黑龍江日報

鏡泊湖突破季節(jié)桎梏,打造四季產業(yè)鏈。牡丹江鏡泊湖旅游集團2025年春夏季旅游產品將在原有產品項目基礎上,繼續(xù)推進文旅融合,加大產品創(chuàng)新力度,培育核心IP,推出系列差異化文旅產品。全新打造的“鏡泊漁歌”項目,通過鸕鶿捕魚、旋網捕魚表演及紅羅女傳說情景演藝,還原鏡泊湖漁獵文化場景。從 “一季熱”到“全年火”,鏡泊湖旅游集團正用創(chuàng)新畫筆描繪全域旅游新圖景。

雪鄉(xiāng)夜未眠蘑菇屋蹦迪×煙花盛宴,秒入童話次元!

黑龍江冬季旅游,除了以冰雪大世界聞名的哈爾濱,最廣為人知的便是“中國雪鄉(xiāng)”。中國雪鄉(xiāng)正以“冰雪+民俗”為雙核,將極寒氣候轉化為文旅資產,塑造冬季旅游超級符號。

雪蘑菇屋、雪地蹦迪、雪地煙花、花車巡游共同構成“冰雪夢幻夜”。2024—2025年冰雪季,雪鄉(xiāng)景區(qū)對夜間品牌項目從內容、體驗感等多個方面進行了升級,同時修建了奇趣森林棧道、雪源大街沿河商業(yè)街,打造了“狗熊嶺”網紅打卡點,希望能給游客帶來更加豐富、愉悅的體驗。

圖源:牡丹江市委宣傳部

2012年開始,牡丹江每年都會舉辦寧古塔文化節(jié),寧古塔文化節(jié)則開啟了穿越時空的大門。復建的寧古塔舊城重現沙蘭驛站、滿族民居等歷史場景,“甄遠道舊居” 和 “安陵容滑冰場” 成為《甄嬛傳》劇迷的朝圣之地。

賈淑娟是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滿族旗袍制作技藝”第四代傳承人,隨著旅游的火爆,賈淑娟的旗袍展廳里游客越來越多。中興村等朝鮮族村落以辣白菜制作體驗、長鼓舞表演讓游客觸摸到文化肌理,實現“文旅引流-村民致富-文化傳承”良性循環(huán)。游客在雪地上學剪紙、跳秧歌,酸菜燉粉條的香氣從熱炕頭溢出,傳統(tǒng)民俗正與冰雪元素碰撞出奇妙火花。

橫道河子文藝復興”:中東鐵路廢墟風×東北虎暴擊!

橫道河子鎮(zhèn)以中東鐵路文化和俄式建筑群聞名,《海林縣志》記載,橫道河子是牡丹江通往哈爾濱必經的咽喉要地,清末因中東鐵路修建而得到發(fā)展。

小鎮(zhèn)保留了大量歷史建筑,現存俄式建筑200余棟,其中100余棟為文物保護建筑。2018年,橫道河子鎮(zhèn)獲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qū)文化遺產保護獎。著名的中東鐵路博物館機車庫像一架巨大的巴揚琴,15個車庫門緊密相連,猶如15個黑色琴鍵,橫道河子也因此被稱為“一個巴揚遺落的音符”。2018年,橫道河子鎮(zhèn)獲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qū)文化遺產保護獎。斗轉星移,百年巨變。如今的橫道河子已成為著名的“網紅”打卡地,吸引無數攝影愛好者。

這個百年鐵路小鎮(zhèn)同時肩負起生態(tài)守護者的使命,世界最大的東北虎繁育中心正是坐落于此,橫道河子虎園占地面積26萬平方米擁有不同年齡的純種東北虎300余只。其中猛虎園需乘觀光車目睹“獸中之王”的凜凜虎威,尋覓東北虎的蹤影,近距離與東北虎對視,領略東北虎的迷人風采。在步行棧道,人們還可以直接觀賞東北虎的生存環(huán)境,觀察東北虎的生活習性,親自投喂。

站在新的歷史節(jié)點,牡丹江以自然奇觀為基底,歷史文化為脈絡,民俗體驗為延伸,構建了四季皆宜、文景交融的文旅生態(tài),未來將進一步通過產品創(chuàng)新與資源整合,強化其作為東北文化旅游名城的地位。鏡泊湖的冰面映照出朝陽,雪鄉(xiāng)的炊煙融入星空,這場永不落幕的冰雪奇緣,正在白山黑水間創(chuàng)造著中國式文旅創(chuàng)新的新奇跡。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城市觀察·牡丹江丨全域旅游的“破圈”實踐,從單點爆紅到全域共生

牡丹江作為黑龍江省文旅資源的核心城市,近年來通過“漁旅融合”“冰雪經濟”“文化活化”等創(chuàng)新路徑,形成了以鏡泊湖、雪鄉(xiāng)、橫道河子鎮(zhèn)為亮點的全域旅游格局,并深度融合民俗體驗與歷史文脈。

文丨王芊

當夜幕降臨雪鄉(xiāng),一座座蘑菇狀雪屋在星空下安詳靜謐,古老木窗欞上的剪紙與晶瑩白雪相映成趣。萬人在銀白世界中勁舞狂歡,璀璨煙花在雪幕上綻放出夢幻光暈;鏡泊湖畔千米冰瀑凝結的冰封盛景,“千年大冬捕”的震天號子與“風雪寧古塔”的歷史回響交織,橫道河子200余棟俄式建筑披上銀裝,百年火車站變身露天觀景臺,見證著中俄文化交融的冬日傳奇......

牡丹江作為黑龍江省文旅資源的核心城市,近年來通過“漁旅融合”“冰雪經濟”“文化活化”等創(chuàng)新路徑,形成了以鏡泊湖、雪鄉(xiāng)、橫道河子鎮(zhèn)為亮點的全域旅游格局,并深度融合民俗體驗與歷史文脈。

根據攜程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2月26日,牡丹江冬季在線旅游人次同比增長12.81%,在線旅游消費金額同比增長3.55%,在線旅游人次及在線旅游消費金額全省排名第二,實現了人氣與消費的雙提升,這場不斷升溫的冰雪文旅熱潮,讓更多游客與牡丹江結下了難忘的“冰雪奇緣”。

千年冬捕玩出花:頭魚拍賣×冰上火樹銀花

作為中國最大高山堰塞湖,鏡泊湖以 “漁旅融合”破題,將傳統(tǒng)漁業(yè)資源轉化為沉浸式文旅體驗,開創(chuàng)了生態(tài)與經濟雙贏的典范。每年冬季的冬捕節(jié)堪稱冰雪版 “速度與激情”:頭魚拍賣槌起槌落間,成交價屢創(chuàng)新高;實景劇《渤海傳奇朝貢之路》重現盛唐漁獵盛景。

非遺“打鐵花”在冰面上綻放金色雨幕,雪地火鍋蒸騰的熱氣與冰上摩托的轟鳴交織,“冰雪+漁獵+非遺”的復合體驗鏈正讓古老文化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吸引數萬游客爭相體驗。

圖源:黑龍江日報

鏡泊湖突破季節(jié)桎梏,打造四季產業(yè)鏈。牡丹江鏡泊湖旅游集團2025年春夏季旅游產品將在原有產品項目基礎上,繼續(xù)推進文旅融合,加大產品創(chuàng)新力度,培育核心IP,推出系列差異化文旅產品。全新打造的“鏡泊漁歌”項目,通過鸕鶿捕魚、旋網捕魚表演及紅羅女傳說情景演藝,還原鏡泊湖漁獵文化場景。從 “一季熱”到“全年火”,鏡泊湖旅游集團正用創(chuàng)新畫筆描繪全域旅游新圖景。

雪鄉(xiāng)夜未眠蘑菇屋蹦迪×煙花盛宴,秒入童話次元!

黑龍江冬季旅游,除了以冰雪大世界聞名的哈爾濱,最廣為人知的便是“中國雪鄉(xiāng)”。中國雪鄉(xiāng)正以“冰雪+民俗”為雙核,將極寒氣候轉化為文旅資產,塑造冬季旅游超級符號。

雪蘑菇屋、雪地蹦迪、雪地煙花、花車巡游共同構成“冰雪夢幻夜”。2024—2025年冰雪季,雪鄉(xiāng)景區(qū)對夜間品牌項目從內容、體驗感等多個方面進行了升級,同時修建了奇趣森林棧道、雪源大街沿河商業(yè)街,打造了“狗熊嶺”網紅打卡點,希望能給游客帶來更加豐富、愉悅的體驗。

圖源:牡丹江市委宣傳部

2012年開始,牡丹江每年都會舉辦寧古塔文化節(jié),寧古塔文化節(jié)則開啟了穿越時空的大門。復建的寧古塔舊城重現沙蘭驛站、滿族民居等歷史場景,“甄遠道舊居” 和 “安陵容滑冰場” 成為《甄嬛傳》劇迷的朝圣之地。

賈淑娟是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滿族旗袍制作技藝”第四代傳承人,隨著旅游的火爆,賈淑娟的旗袍展廳里游客越來越多。中興村等朝鮮族村落以辣白菜制作體驗、長鼓舞表演讓游客觸摸到文化肌理,實現“文旅引流-村民致富-文化傳承”良性循環(huán)。游客在雪地上學剪紙、跳秧歌,酸菜燉粉條的香氣從熱炕頭溢出,傳統(tǒng)民俗正與冰雪元素碰撞出奇妙火花。

橫道河子文藝復興”:中東鐵路廢墟風×東北虎暴擊!

橫道河子鎮(zhèn)以中東鐵路文化和俄式建筑群聞名,《海林縣志》記載,橫道河子是牡丹江通往哈爾濱必經的咽喉要地,清末因中東鐵路修建而得到發(fā)展。

小鎮(zhèn)保留了大量歷史建筑,現存俄式建筑200余棟,其中100余棟為文物保護建筑。2018年,橫道河子鎮(zhèn)獲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qū)文化遺產保護獎。著名的中東鐵路博物館機車庫像一架巨大的巴揚琴,15個車庫門緊密相連,猶如15個黑色琴鍵,橫道河子也因此被稱為“一個巴揚遺落的音符”。2018年,橫道河子鎮(zhèn)獲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qū)文化遺產保護獎。斗轉星移,百年巨變。如今的橫道河子已成為著名的“網紅”打卡地,吸引無數攝影愛好者。

這個百年鐵路小鎮(zhèn)同時肩負起生態(tài)守護者的使命,世界最大的東北虎繁育中心正是坐落于此,橫道河子虎園占地面積26萬平方米擁有不同年齡的純種東北虎300余只。其中猛虎園需乘觀光車目睹“獸中之王”的凜凜虎威,尋覓東北虎的蹤影,近距離與東北虎對視,領略東北虎的迷人風采。在步行棧道,人們還可以直接觀賞東北虎的生存環(huán)境,觀察東北虎的生活習性,親自投喂。

站在新的歷史節(jié)點,牡丹江以自然奇觀為基底,歷史文化為脈絡,民俗體驗為延伸,構建了四季皆宜、文景交融的文旅生態(tài),未來將進一步通過產品創(chuàng)新與資源整合,強化其作為東北文化旅游名城的地位。鏡泊湖的冰面映照出朝陽,雪鄉(xiāng)的炊煙融入星空,這場永不落幕的冰雪奇緣,正在白山黑水間創(chuàng)造著中國式文旅創(chuàng)新的新奇跡。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