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酒管財經
談及武漢,很多人腦海里會第一時間浮現(xiàn)熱干面、黃鶴樓、武大櫻花……
但相較于這些刻板印象,武漢在奢華酒店布局上倒顯得有些“與世無爭”。
一直以來,業(yè)內調侃武漢是高奢酒店荒漠,甚至還不如同為中部城市的長沙。
截至2024年,武漢僅擁有費爾蒙、萬達瑞華兩家奢華酒店,而同期長沙已聚集瑞吉、柏悅、W酒店等5家奢華酒店。
近日,繼武漢城建集團與四季酒店集團宣布簽約合作打造華中首家四季酒店后,萬豪麗思卡爾頓也傳出將在2025年第四季度正式開業(yè),有望扛起武漢頂奢酒店品牌的首面大旗。
兩大高奢酒店的布局動向,再度引發(fā)業(yè)內對武漢酒店市場的重點關注。
這位常住人口、GDP總量、人均GDP等數(shù)據(jù)均位列中部第一,頭頂國家中心城市、九省通衢等眾多城市光環(huán)的中部老大,是否正在下一盤重塑奢華酒店布局的大棋?
01、從“江城四少”到“酒店荒漠”
其實,武漢并不是一開始就是“奢華酒店荒漠”。
作為經濟重鎮(zhèn),早在民國時期,武漢前有接待過胡志民、尼赫魯?shù)韧鈬慕瓭h飯店(原德明飯店),后有因“武昌魚”而出名的璇宮飯店。
加上建國后建的漢口飯店、勝利飯店,被業(yè)內并稱為“江城四少”。
1986年,晴川飯店與洲際建立合作,更名武漢天安假日酒店,成為武漢最早與外資管理方合作的酒店之一,全國同期籌建的還有廣州白天鵝、南京金陵、成都岷山等幾大知名飯店。
1999年,武漢首家國際五星級酒店——位于漢口建設大道金融街的武漢香格里拉大酒店建成開業(yè)。
自2010年起,武漢高星酒店的數(shù)量經歷了顯著增長,花山希爾頓、萬達嘉華、萬達瑞華、漢口喜來登、漢陽洲際相繼開業(yè),至2023年,武漢已擁有16家五星級酒店。
但自此之后,武漢高端酒店市場便開始走下坡路,甚至錯過了不少頂奢酒店。
2018年,武漢綠地中心項目因武漢天河國際機場空域管制和限高問題被要求停工整改,最終綠地集團放棄與麗思卡爾頓的合約,選擇換牌為自營品牌綠地鉑瑞酒店。
同期,綠地集團簽約的美諾酒店、施柏閣酒店、朗廷酒店、溫德姆酒店也基本都陷于停滯。
凱悅以接盤璞瑜酒店的形式首入武漢市場,但接盤后卻換牌為凱悅酒店,隨后,凱悅酒店集團陸續(xù)簽約了武漢中心君悅酒店、武漢中南路逸扉酒店與武漢東湖阿麗拉酒店等,卻先后陷入了停滯、換牌等窘境。
其中,武漢中心君悅酒店因業(yè)主方泛??毓上萑雮鶆瘴C項目已擱置多年。
此外,當年泛海簽約的武漢華爾道夫酒店、武漢瑞吉酒店、武漢艾迪遜酒店等奢華酒店,目前也都杳無音信。
武漢東湖阿麗拉酒店更是降檔換牌成凱悅旗下的凱悅臻選酒店。
2021年,康萊德酒店與世茂三度合作,官宣簽約華中首個武漢康萊德酒店,但后續(xù)能否成行仍是未知數(shù)。
同年,遠洋集團宣布與萬豪集團合作打造武漢遠洋里AC歐軒酒店,但到目前為止該酒店仍未開業(yè)。
此外,武漢天地的四季酒店、周大福金融中心的瑰麗酒店、武漢光谷新世界的芊麗酒店等多家高奢酒店以換牌、取消、摘牌等方式“錯過”武漢市場。

而現(xiàn)存、在建的高奢酒店也是命運多舛。
武漢華僑城JW萬豪酒店早在2022年就已簽約,至今仍未進入開工階段;
國華美高梅酒店自2018年開工,開業(yè)時間一直待定;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武漢富康索菲特酒店項目高調宣布“復工”,儀式結束后不久就被媒體曝出工地現(xiàn)場門庭冷落,無施工人員蹤影。
國際奢華酒店供給不足,老牌五星豪華酒店又逐漸老化,可以說武漢奢華酒店已處于“青黃不接”的斷檔狀態(tài)。
02、中部老大,為何屢屢錯失高奢酒店?
在最新的國內主要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guī)劃中,武漢拿下了中部經濟中心、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商貿物流中心、對外交往中心以及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共5個“中心”,是同類城市中最多的。
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是武漢唯一的“國際級”表述。
要知道,除了武漢,全國目前只有上海是5個中心的功能定位。
擁有如此核心樞紐地位的武漢,相較于成都、南京、重慶等其他同級別的大城市,為何在奢華酒店的數(shù)量和質量上顯得不夠匹配其城市地位?
首先,是城市定位與客流。
工業(yè)和制造業(yè)一直是引領武漢經濟發(fā)展的龍頭,雖為核心交通樞紐但大型會展需求的相對匱乏導致其高端酒店的需求并不強烈。
華美顧問更是發(fā)文指出,武漢酒店市場若想有所作為必須撕掉“中轉站”標簽。
得益于會展業(yè)的發(fā)達,北上廣深等城市的高端酒店市場有著充足的客源保障,而武漢的會展行業(yè)無論是在規(guī)模還是影響力等方面都與以上城市有著較大差距,并集中體現(xiàn)在會展硬件的不足,也直接影響到酒店客源市場。
2023年中國城市會展業(yè)競爭力指數(shù)顯示,武漢排名全國第11位,不僅落后于北上廣深,甚至不如成都、南京、杭州、長沙、青島、廈門等城市。

其次,高端商業(yè)地產與酒店聯(lián)動不足。
近年來,武漢高端商業(yè)地產如恒隆廣場、K11漢口、萬象城等尚未發(fā)展成熟,而這些商業(yè)地產多聚焦于購物中心和寫字樓,缺乏與高端酒店的緊密聯(lián)動。
受困于當下地產市場形勢,武漢還有不少條件合適的綜合體項目已取消或擱置之前引入高端酒店的計劃。
據(jù)悉,香港恒隆集團是沈陽康萊德酒店的業(yè)主,并計劃在昆明恒隆廣場引入君悅酒店和在無錫恒隆廣場引入五星級酒店,而武漢恒隆廣場項目在規(guī)劃之初就沒有酒店業(yè)態(tài)。
此外,金茂四新方島項目A3地塊(擬規(guī)劃星級酒店和辦公),也調整為住宅用地,此前宣傳的萬豪酒店宣告取消。
香港嘉里集團旗下?lián)碛邢愀窭锢?、盛貿、嘉里等多個酒店品牌,旗下的嘉里建設的武漢嘉里項目同樣沒有酒店規(guī)劃。
高端商務需求不足、配套物業(yè)較少等多重歷史因素的疊加下,武漢的“奢華酒店荒漠”就這樣一步步形成了。
03、高端遇阻的武漢發(fā)力中端酒店
酒店選址,首先考慮的是旅游熱度、消費和經濟水平。
先來看一組數(shù)據(jù):
2024年前三季度,武漢的GDP和社零總額均為中部第一,社零總額增速亮眼(5.2%),為全國第四。
去年國慶假期,攜程、去哪兒、飛豬、馬蜂窩等多個旅游在線平臺的數(shù)據(jù)顯示,武漢位列十大熱門目的地。
2024年第三季度,武漢星級飯店(不僅限于五星級)營收4.16億元,為華中第一,平均房價552元,為中部第二。
高景氣的武漢酒店市場,似乎又在顛覆外界對其高端酒店荒漠的傳統(tǒng)認知。
基于國內高端酒店市場業(yè)績承壓的大背景,被稱為奢華酒店荒漠的武漢,2024年居然沒有新開一家標準五星級以上酒店。
然而,武漢中端市場的爆發(fā),又成為不容忽視的亮點。
數(shù)據(jù)顯示,武漢2024年全年新開中端以上連鎖品牌酒店47家,創(chuàng)下近5年新高。

2024年,洲際酒店集團在武漢新開3家中端酒店,分別是后官湖假日酒店、金銀湖智選假日酒店和東湖智選假日酒店。
同年,希爾頓酒店集團旗下中端品牌在武漢新開4家酒店,分別為希爾頓歡朋和希爾頓惠庭品牌。
不止國際品牌,本土酒店品牌也在武漢市場集中發(fā)力。
2024年,華住在武漢新開酒店12家,包含美侖國際、美侖、漫心、桔子水晶、城際等酒店品牌。
亞朵2024年在武漢新開酒店14家,其中亞朵S品牌3家,亞朵品牌7家,輕居品牌4家。
去年,萬達酒店集團攜旗下兩大高端品牌萬達錦華、萬達頤華再度落地武漢,武漢也成為萬達酒店集團旗下品牌在國內布局最多的城市之一。
到了今年,原萬科君瀾酒店暫改牌晟云酒店,意向引入明宇品牌;朗廷集團首入武漢,將帶來旗下中高端酒店毅風酒店的華中首店。
業(yè)內人士指出,近兩年國內高端酒店的日子變得不再好過,武漢集中發(fā)力中端市場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奢華酒店的落位,本質上仍是對城市CBD的背書,背后更隱藏著由酒店、開發(fā)企業(yè)和投資者等多方構筑的財富邏輯體系。
據(jù)克而瑞統(tǒng)計,武漢CBD、漢口濱江商務區(qū)、楚河漢街商圈等商業(yè)商務集群在高端酒店落地后的3—5年內,資產價格分別累計上漲41%、174%和61%。
今年,武漢發(fā)力中端酒店的同時也開始布局奢華酒店,意在補全最后一塊短板,打破中部地區(qū)的酒店市場格局,更折射出武漢從“工業(yè)重鎮(zhèn)”向“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轉型的野心。
展望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武漢這座曾經的“酒店荒漠”有實力變成“酒店綠洲”。
統(tǒng)籌 | 勞殿
編輯 | 阿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