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英特爾承認AI芯片遇冷,AI PC怎就叫好不叫座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英特爾承認AI芯片遇冷,AI PC怎就叫好不叫座

問題的根源出在英偉達身上。

文|三易生活

2024年是AI PC元年,這無疑是整個PC行業(yè)在過去一年反復渲染的概念。那么AI PC在過去一年真的獲得了消費者的青睞嗎?如今作為AI PC這個概念主要的鼓吹者,英特爾站出來踩了腳剎車。

日前在英特爾的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電話會上,當被投資者問及“為什么老一代產品(如Raptor Lake)的需求比新一代產品(Meteor Lake)更多,是為了更高的利潤率主推老產品”時,英特爾產品部門負責人米歇爾?約翰斯頓?霍爾索斯的回答,是“客戶對N-1和N-2產品有更大需求,這樣他們可以繼續(xù)提供消費者真正需要的價格?!?/p>

這里投資者提出的需求轉向老產品現(xiàn)象,來源于英特爾方面對于“Intel 7”工藝節(jié)點產能出現(xiàn)短缺的解釋,其表示這一工藝產能短缺的原因是“N-1和N-2”產品需求的意外激增。N-1和N-2代表前一代或前兩代處理器,比如英特爾目前最新的處理器是Meteor Lake架構的酷睿Ultra系列,所以N-1和N-2就分別是指14代和13代酷睿。

簡而言之,英特爾方面在財報電話會議上的說法,其實從側面證實了市場對于13代、14代酷睿的需求,遠勝過最新的附帶NPU單元的酷睿Ultra系列,也印證此前分析機構Canalys對于AI PC出貨量的追蹤數(shù)據(jù)。

Canalys公布的相關數(shù)據(jù)中顯示,在整個2024年全球PC市場出貨的產品中,帶有專門處理AI工作負載(如NPU)芯片或模塊的AI PC,比例僅占總量的17%。更令人玩味的是,在這17%里還有54%是蘋果的Mac系列機型,也就是說即便英特爾的Meteor Lake和Lunar Lake完全占據(jù)了剩余的份額,在整個PC市場中也只有9.18%。

在AI PC這個賽道,英特爾不僅有蘋果作為競爭對手,AMD顯然同樣也不可忽視,所以Meteor Lake和Lunar Lake出貨量可能要比理論值低得多。那么問題就來了,AI PC為什么賣不好呢?其實最直接的原因,是目前桌面端尚未出現(xiàn)一款能吸引消費者換機的“殺手級AI應用”。

在AIGCRank排出的2025年1月中國AI應用排行榜中,夸克、DeepSeek、豆包、Kimi、文小言占據(jù)了TOP5,整個榜單幾乎被通用AI助手、AI伴侶和AI修圖應用占據(jù)。事實上,另一家統(tǒng)計AI應用機構的Xsignal,同類也給出了類似的榜單。但目前市面上受用戶歡迎的AI應用,基本都是通過云端來提供服務,也就是說完全不需要端側算力。

其實字節(jié)跳動、騰訊、阿里等大廠,以及一眾中小廠商的想法并不難猜,畢竟如果不基于云服務,就意味著要拋棄大量缺乏AI能力的傳統(tǒng)PC和智能手機用戶,這對于急需擴圈的AI應用來說顯然是不利的。如此一來,AI PC在體驗DeepSeek、豆包時,就完全無法獲得與傳統(tǒng)PC不同的體驗。

而類似微軟Copilot等系統(tǒng)級AI則有另一個問題,雖然它們確實能讓AI PC發(fā)揮應有的能力,但也需要用戶對于AIGC相關技術有一定的了解?,F(xiàn)階段,AI可以被視為是一把削鐵如泥的寶劍,但只有搭配劍法才能發(fā)揮威力。目前在AIGC領域,“劍法”指的就是提示詞(Prompt)。

盡管在過去一年里,各家大模型的自然語言理解能力又上了一個臺階,不再需要用戶提供精準的提示詞也能輸出質量在線的內容。但是用過ChatGPT、DeepSeek的朋友應該都發(fā)現(xiàn)了這樣一個現(xiàn)實,那就是怎么自己用DeepSeek與網上那些視頻中展示的有著微妙的差異,輸出的內容總是不如其他博主們展示的好。

之所以會出現(xiàn)“圖片僅供參考”的情況,其實是因為這些博主是通過提示詞優(yōu)化策略來引導AI。比如要求AI以一個既定主題來寫一篇文章,如果不經過提示詞優(yōu)化,大概會得到一個采用總分總結構,并在中間羅列一二三四的議論文,一眼就能看出是AI寫的。只有不斷通過提示詞在多輪對話中啟發(fā)AI,才能引導其生成多變的文風。

當然,以上其實都不是AI PC叫好不叫座的關鍵,問題的根源出在英偉達身上。得益于英偉達經年累月的宣傳,“GPU=AI算力”的敘事已經被建構起來,這就使得消費級和企業(yè)級市場的客戶如果要組裝一臺支持AI的PC,第一反應都是圍繞英偉達RTX旗艦顯卡,乃至H20、H100等GPU來組裝PC。

簡而言之,當下英特爾Meteor Lake和Lunar Lake等搭載NPU的處理器,所面臨的困境,就在于真正的AI生產力場景被英偉達的GPU占據(jù),輕辦公場景則完全用不上端側AI。由此消費者就沒有理由放棄13代、14代酷睿,轉而選擇價格更昂貴的酷睿Ultra了。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英特爾

6.3k
  • 越劍智能(603095.SH):2025年一季報凈利潤為3335.69萬元
  • 永創(chuàng)智能(603901.SH):2025年一季報凈利潤為4067.99萬元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英特爾承認AI芯片遇冷,AI PC怎就叫好不叫座

問題的根源出在英偉達身上。

文|三易生活

2024年是AI PC元年,這無疑是整個PC行業(yè)在過去一年反復渲染的概念。那么AI PC在過去一年真的獲得了消費者的青睞嗎?如今作為AI PC這個概念主要的鼓吹者,英特爾站出來踩了腳剎車。

日前在英特爾的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電話會上,當被投資者問及“為什么老一代產品(如Raptor Lake)的需求比新一代產品(Meteor Lake)更多,是為了更高的利潤率主推老產品”時,英特爾產品部門負責人米歇爾?約翰斯頓?霍爾索斯的回答,是“客戶對N-1和N-2產品有更大需求,這樣他們可以繼續(xù)提供消費者真正需要的價格?!?/p>

這里投資者提出的需求轉向老產品現(xiàn)象,來源于英特爾方面對于“Intel 7”工藝節(jié)點產能出現(xiàn)短缺的解釋,其表示這一工藝產能短缺的原因是“N-1和N-2”產品需求的意外激增。N-1和N-2代表前一代或前兩代處理器,比如英特爾目前最新的處理器是Meteor Lake架構的酷睿Ultra系列,所以N-1和N-2就分別是指14代和13代酷睿。

簡而言之,英特爾方面在財報電話會議上的說法,其實從側面證實了市場對于13代、14代酷睿的需求,遠勝過最新的附帶NPU單元的酷睿Ultra系列,也印證此前分析機構Canalys對于AI PC出貨量的追蹤數(shù)據(jù)。

Canalys公布的相關數(shù)據(jù)中顯示,在整個2024年全球PC市場出貨的產品中,帶有專門處理AI工作負載(如NPU)芯片或模塊的AI PC,比例僅占總量的17%。更令人玩味的是,在這17%里還有54%是蘋果的Mac系列機型,也就是說即便英特爾的Meteor Lake和Lunar Lake完全占據(jù)了剩余的份額,在整個PC市場中也只有9.18%。

在AI PC這個賽道,英特爾不僅有蘋果作為競爭對手,AMD顯然同樣也不可忽視,所以Meteor Lake和Lunar Lake出貨量可能要比理論值低得多。那么問題就來了,AI PC為什么賣不好呢?其實最直接的原因,是目前桌面端尚未出現(xiàn)一款能吸引消費者換機的“殺手級AI應用”。

在AIGCRank排出的2025年1月中國AI應用排行榜中,夸克、DeepSeek、豆包、Kimi、文小言占據(jù)了TOP5,整個榜單幾乎被通用AI助手、AI伴侶和AI修圖應用占據(jù)。事實上,另一家統(tǒng)計AI應用機構的Xsignal,同類也給出了類似的榜單。但目前市面上受用戶歡迎的AI應用,基本都是通過云端來提供服務,也就是說完全不需要端側算力。

其實字節(jié)跳動、騰訊、阿里等大廠,以及一眾中小廠商的想法并不難猜,畢竟如果不基于云服務,就意味著要拋棄大量缺乏AI能力的傳統(tǒng)PC和智能手機用戶,這對于急需擴圈的AI應用來說顯然是不利的。如此一來,AI PC在體驗DeepSeek、豆包時,就完全無法獲得與傳統(tǒng)PC不同的體驗。

而類似微軟Copilot等系統(tǒng)級AI則有另一個問題,雖然它們確實能讓AI PC發(fā)揮應有的能力,但也需要用戶對于AIGC相關技術有一定的了解?,F(xiàn)階段,AI可以被視為是一把削鐵如泥的寶劍,但只有搭配劍法才能發(fā)揮威力。目前在AIGC領域,“劍法”指的就是提示詞(Prompt)。

盡管在過去一年里,各家大模型的自然語言理解能力又上了一個臺階,不再需要用戶提供精準的提示詞也能輸出質量在線的內容。但是用過ChatGPT、DeepSeek的朋友應該都發(fā)現(xiàn)了這樣一個現(xiàn)實,那就是怎么自己用DeepSeek與網上那些視頻中展示的有著微妙的差異,輸出的內容總是不如其他博主們展示的好。

之所以會出現(xiàn)“圖片僅供參考”的情況,其實是因為這些博主是通過提示詞優(yōu)化策略來引導AI。比如要求AI以一個既定主題來寫一篇文章,如果不經過提示詞優(yōu)化,大概會得到一個采用總分總結構,并在中間羅列一二三四的議論文,一眼就能看出是AI寫的。只有不斷通過提示詞在多輪對話中啟發(fā)AI,才能引導其生成多變的文風。

當然,以上其實都不是AI PC叫好不叫座的關鍵,問題的根源出在英偉達身上。得益于英偉達經年累月的宣傳,“GPU=AI算力”的敘事已經被建構起來,這就使得消費級和企業(yè)級市場的客戶如果要組裝一臺支持AI的PC,第一反應都是圍繞英偉達RTX旗艦顯卡,乃至H20、H100等GPU來組裝PC。

簡而言之,當下英特爾Meteor Lake和Lunar Lake等搭載NPU的處理器,所面臨的困境,就在于真正的AI生產力場景被英偉達的GPU占據(jù),輕辦公場景則完全用不上端側AI。由此消費者就沒有理由放棄13代、14代酷睿,轉而選擇價格更昂貴的酷睿Ultra了。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