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A股再迎MSCI“大考”,此次究竟是鯉魚跳龍門,還是再度鎩羽而歸呢?
北京時間6月21日凌晨4點半, 明晟MSCI指數公司將宣布否把中國A股納入全球新興市場指數,A股自2013年開始就連續(xù)三次闖關失敗,這是第四度闖關MSCI,也是被市場預測為最有希望的一年。
屢敗屢戰(zhàn),為何A“不辭辛苦”也要加入MSCI?
我們先看一組數據:MSCI是全球投資組合經理采用最多的基準指數,全球約10萬億美元的資產以MSCI指數為基準, 全球前100個最大資產管理者中,97個都是MSCI的客戶,在北美及亞洲,超過90%的資產機構以MSCI指數為標的,截至2015年底,MSCI客戶遍布86個國家,共6400家。大家都使用的產品未必是最好的,但肯定不差,所以A股才會“執(zhí)意”加入MSCI。
從最直接的原因來看,加入MSCI能提升A股市場的流動性。據廣發(fā)證券測算,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球追蹤MSCI新興市場指數與全球市場指數的資金量分別為1.5萬億美元與2.8萬億美元。而A股如果成功闖關,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及全球指數中的權重分別為0.5%、0.1%,按照這個比例計算,將帶來700億的增量資金。
高盛分析師劉勁津,稱若是MSCI此次向中國A股敞開大門,在未來5年會給股票指數帶來2100億美元的資金流,對于雙方來說都是共贏的。
A股哪些行業(yè)板塊和個股將會受益
現在大家最關心的應該是,A股加入MSCI“大考”過關后,哪些行業(yè)和個股將會受益上漲。
據目前MSCI官網公布的新方案,原來的488只股票減少至169只股票,剔除了178只中小股、61只A+H股、40只停牌天數超過50天的股票。(文章最后附169只股票圖片)
在新方案中,排名前三的行業(yè)分別為金融、工業(yè)和非必須消費品,分別占23%、16.1%、12.9%,必須消費品比例大幅增加至10.6%,消費行業(yè)合計占比23.5%,房地產占比升至7.1%。
個股上主要為滬深300和中證500股票,大盤股占比超60%,占據主導地位。從行業(yè)板塊來看,券商、電子產品、房地產等股票較多,券商納入的標的達17只。一些白馬藍籌股也包含在名單里,如大秦鐵路、貴州茅臺、格力電器、美的集團等。
如果此次A股成功闖關的話,首要利好板塊就是券商,其他金融板塊,消費行業(yè)尤其是家電消費將會受到青睞。因為這些股票具有高流通市值和盈利能力,MSCI選股比較傾向于這類股票,而國外投資者也很重視價值投資,所以白馬藍籌股在今后會越來越“吃香”。
那么,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后能大漲嗎?
國信證券針對MSCI新興市場指數國家的股票市場表現做了一系列統(tǒng)計,樣本包括土耳其、韓國、匈牙利等13個新興市場國家。結果顯示,從中期來看,納入MSCI后股市上漲的概率和幅度較大,說明納入MSCI指數后對股市有利好因素。從數據結果得出,納入MSCI指數后1-12個月內各國股市上漲的概率均超過60%,半年和一年后,股市上漲的概率高達77%和69%。
所以總體來說,納入MSCI對本國股市有積極正面的影響,如果A股能夠順利進入MSCI指數肯定是不小的利好,尤其是那些169只入選名單的個股。但是萬事都沒有絕對,因為國內股市規(guī)則與國外還是不太一樣,具體實施的效果可能有一定差異。
A股闖關MSCI進入倒計時,從今日的盤面來看,園林工程、有色金屬和電子元件等板塊表現稍微活躍,A整體無太大反應。市場也在等待具體消息落地,而納入MSCI指數是一件長久的大事,即使第一步成功了,未來還有更多的規(guī)則都要去進行完善。
下圖為169只MSCI候選股票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