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饑餓的獨角獸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饑餓的獨角獸

胡吃海塞一年后,科技初創(chuàng)企業(yè)開始準備瘦身。

編譯 | 來咖智庫 豆豆

編輯 | 龔巖

疫情期間,一切與數字相關的東西都曾一飛沖天。在高速狂奔后,科技股票正在陷入困難。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指數已從去年11月的高點下跌了15%。

通脹會侵蝕未來現金流的價值,使得高風險的增長股票對投資者的吸引力下降。4月20日,在Netflix公布其首季度訂戶出現了十多年來的首次下降后,這家視頻流媒體巨頭的市值暴跌了三分之一(540億美元)。

受益于對沖基金和公司等錢大氣粗的新進投資者,去年的風險投資(VC)交易大獲豐收。據研究公司CB Insights發(fā)布,2021年,全球科技初創(chuàng)企業(yè)融資6280億美元,超過此前一年的兩倍。交易筆數也上漲了三分之一,達3.4萬筆。有528家私有公司變身為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這些高估值今年也將縮水嗎?

簡略回答:大概率會如此。交易達成速度已經放緩了。今年1至3月,確認的交易數量比上一季度下降了5%。投資額則下跌了19%,是2012年以來最大的季度跌幅。放緩的背后主要是由于令市場不安的因素,主要包括供應鏈緊張和通貨膨脹等。另一個原因則是公開市場自身。

對沖基金Renaissance Capital針對過去兩年通過IPO流通上市的股票編纂了一只指數,在最近一年間,該指數下跌了約三分之一。這使很多初創(chuàng)企業(yè)喪失了上市的勇氣。在2021年最后三個月中,296家公司實現了上市。而在2022年前三個月中,只有164家企業(yè)上市,且主要集中于亞洲。由于擔心無法迅速將股權變現,風險投資公司已經開始捂緊錢包。

私有公司估值已經開始受到影響。上個月,一家食品雜貨遞送公司Instacart不走尋常路,在沒有以更低價開展“向下輪”融資的情況下,主動宣布其估值從去年3月的390億美元下調至240億美元。二級市場的估值也在下跌。EquityZen公司幫助科技公司員工出售IPO前的股票期權,據其聯合創(chuàng)始人Phil Haslett透露,其中一些股票的價格已經比去年下半年跌了30-40%。

估值的下跌也令融資難度加大。新項目可能會被擱置,新的招人計劃也許會停止,有些公司甚至可能會徹底停業(yè)。4月5日,一家為線上電商提供結賬軟件的公司Fast宣布,將由于融資問題關閉。很多投資者預計,更多的初創(chuàng)公司會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破產或估值下降。

從數據公司PitchBook收集的全世界約500家獨角獸公司的年度收入增長和估值/銷售額中,能夠看出哪些初創(chuàng)企業(yè)風險最大。整體來看,收入增長率的中位數是63%,估值/銷售額的中位數是22倍。

有三類行業(yè)看起來最為薄弱。一類是硬件公司,如電子煙公司JUUL和中國智能設備廠商Royole。該類公司的收入增長率中位數為32%,估值/年銷售額的中位數為25倍。另一類是金融科技公司,包括英國的Checkout.com和美國的Plaid。

這類公司的估值/銷售額的中位數為33倍,在11個研究對象行業(yè)中最高,但是收入增長率中位數僅為約70%的中游水平。Miro和Talkdesk等商業(yè)軟件公司看來尤其危險,估值/銷售額的中位數為28倍,收入增長率中位數為33%。

有些初創(chuàng)企業(yè)不會受到沖擊。例如,軟件公司的毛利潤率一般比較高,小型公司能達到約70%。這能夠在下行過程中提供緩沖。受益于去年的大額融資,許多軟件類初創(chuàng)企業(yè)資產的負債表都很健康,也許好幾年都沒有再融資的必要。其中有一家的老板在融資數十億美元后聲稱:“我的錢太多了,都不知道該用來做什么?!?/p>

還有去年估值達950億美元的支付領域獨角獸Stripe這類公司。這樣的超級公司深受風險投資家喜愛,即便在困難的市場環(huán)境下預計也將能夠融資。事實上,風險投資公司堅信,行業(yè)的估值下跌不會影響其收益,因為它們主要靠從在少數幾家公司中大賺特賺,而非從大量公司身上賺小錢。

也許有一定道理。然而,有些投資者還是開始重新思考其策略。年輕公司離上市還早,不易受到公開市場的波動傷害,因而更受歡迎。上季度,新設立公司的交易規(guī)模仍在持續(xù)增長,而成熟公司的交易額中位數則從去年的5000萬美元下降到4000萬美元。

初創(chuàng)公司自身也在調整。Haslett先生說有更多首席財務官在安排二級市場員工股權銷售方面尋求幫助。如果能等到自己的公司上市,這些員工股權持有者也許會賺到更多錢,但這種等待可能會很漫長。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饑餓的獨角獸

胡吃海塞一年后,科技初創(chuàng)企業(yè)開始準備瘦身。

編譯 | 來咖智庫 豆豆

編輯 | 龔巖

疫情期間,一切與數字相關的東西都曾一飛沖天。在高速狂奔后,科技股票正在陷入困難。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指數已從去年11月的高點下跌了15%。

通脹會侵蝕未來現金流的價值,使得高風險的增長股票對投資者的吸引力下降。4月20日,在Netflix公布其首季度訂戶出現了十多年來的首次下降后,這家視頻流媒體巨頭的市值暴跌了三分之一(540億美元)。

受益于對沖基金和公司等錢大氣粗的新進投資者,去年的風險投資(VC)交易大獲豐收。據研究公司CB Insights發(fā)布,2021年,全球科技初創(chuàng)企業(yè)融資6280億美元,超過此前一年的兩倍。交易筆數也上漲了三分之一,達3.4萬筆。有528家私有公司變身為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這些高估值今年也將縮水嗎?

簡略回答:大概率會如此。交易達成速度已經放緩了。今年1至3月,確認的交易數量比上一季度下降了5%。投資額則下跌了19%,是2012年以來最大的季度跌幅。放緩的背后主要是由于令市場不安的因素,主要包括供應鏈緊張和通貨膨脹等。另一個原因則是公開市場自身。

對沖基金Renaissance Capital針對過去兩年通過IPO流通上市的股票編纂了一只指數,在最近一年間,該指數下跌了約三分之一。這使很多初創(chuàng)企業(yè)喪失了上市的勇氣。在2021年最后三個月中,296家公司實現了上市。而在2022年前三個月中,只有164家企業(yè)上市,且主要集中于亞洲。由于擔心無法迅速將股權變現,風險投資公司已經開始捂緊錢包。

私有公司估值已經開始受到影響。上個月,一家食品雜貨遞送公司Instacart不走尋常路,在沒有以更低價開展“向下輪”融資的情況下,主動宣布其估值從去年3月的390億美元下調至240億美元。二級市場的估值也在下跌。EquityZen公司幫助科技公司員工出售IPO前的股票期權,據其聯合創(chuàng)始人Phil Haslett透露,其中一些股票的價格已經比去年下半年跌了30-40%。

估值的下跌也令融資難度加大。新項目可能會被擱置,新的招人計劃也許會停止,有些公司甚至可能會徹底停業(yè)。4月5日,一家為線上電商提供結賬軟件的公司Fast宣布,將由于融資問題關閉。很多投資者預計,更多的初創(chuàng)公司會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破產或估值下降。

從數據公司PitchBook收集的全世界約500家獨角獸公司的年度收入增長和估值/銷售額中,能夠看出哪些初創(chuàng)企業(yè)風險最大。整體來看,收入增長率的中位數是63%,估值/銷售額的中位數是22倍。

有三類行業(yè)看起來最為薄弱。一類是硬件公司,如電子煙公司JUUL和中國智能設備廠商Royole。該類公司的收入增長率中位數為32%,估值/年銷售額的中位數為25倍。另一類是金融科技公司,包括英國的Checkout.com和美國的Plaid。

這類公司的估值/銷售額的中位數為33倍,在11個研究對象行業(yè)中最高,但是收入增長率中位數僅為約70%的中游水平。Miro和Talkdesk等商業(yè)軟件公司看來尤其危險,估值/銷售額的中位數為28倍,收入增長率中位數為33%。

有些初創(chuàng)企業(yè)不會受到沖擊。例如,軟件公司的毛利潤率一般比較高,小型公司能達到約70%。這能夠在下行過程中提供緩沖。受益于去年的大額融資,許多軟件類初創(chuàng)企業(yè)資產的負債表都很健康,也許好幾年都沒有再融資的必要。其中有一家的老板在融資數十億美元后聲稱:“我的錢太多了,都不知道該用來做什么。”

還有去年估值達950億美元的支付領域獨角獸Stripe這類公司。這樣的超級公司深受風險投資家喜愛,即便在困難的市場環(huán)境下預計也將能夠融資。事實上,風險投資公司堅信,行業(yè)的估值下跌不會影響其收益,因為它們主要靠從在少數幾家公司中大賺特賺,而非從大量公司身上賺小錢。

也許有一定道理。然而,有些投資者還是開始重新思考其策略。年輕公司離上市還早,不易受到公開市場的波動傷害,因而更受歡迎。上季度,新設立公司的交易規(guī)模仍在持續(xù)增長,而成熟公司的交易額中位數則從去年的5000萬美元下降到4000萬美元。

初創(chuàng)公司自身也在調整。Haslett先生說有更多首席財務官在安排二級市場員工股權銷售方面尋求幫助。如果能等到自己的公司上市,這些員工股權持有者也許會賺到更多錢,但這種等待可能會很漫長。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