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安晶
當地時間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奈良市街頭做助選演講時中槍,因重傷不治身亡 。
享年67歲的安倍是日本連續(xù)執(zhí)政時間最長的首相。2020年因病辭任首相后,安倍并沒有退出政壇,而是出任執(zhí)政黨自民黨第一大派系細田派(清和會)的會長,成為幕后“造王者”。細田派直接改名為安倍派。
雖然不再擔任首相,但憑借著常年執(zhí)政和在自民黨內獨一無二的勢力,安倍持續(xù)影響著日本政壇的走向。
接任安倍首相之位的菅義偉貫徹了安倍的內政外交政策;去年出任首相的岸田文雄之所以在自民黨總裁選舉中勝出,也是得到了安倍助力。岸田內閣中的關鍵職務全由細田派、麻生派等自民黨大派系占據。
安倍的政治夙愿——修改和平憲法成為了岸田政府推動的重要議程。上月,日本內閣批準改革方案,目標將日本國防預算比重提高到占GDP的2%。這也是安倍的要求。
安倍離世后,日本的內政外交將出現哪些變化?清華大學國際關系學系教授劉江永,以及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日本所副研究員霍建崗為界面新聞進行解讀。
參議院選舉
安倍此次前往奈良演講是為了給7月10日的國會參議院選舉造勢。
本周日,參議院的125個席位將進行改選,參議院共有248席。以往,參議院選舉沒有眾議院選舉引人注目,眾議院選舉能直接影響政權更迭。但此次參議院選舉既是對岸田的“中考”又是決定修憲進程的關鍵。
日本的下一次選舉是在2025年。如果岸田領導的自民黨和公明黨執(zhí)政聯盟能在參議院選舉中拿下多數席位,則到下一次選舉前,岸田執(zhí)政時的阻力將大大減小。
雖然通脹、日元貶值等問題引發(fā)了日本民眾不滿,但選舉前的民調顯示自民黨將拿下125席中的60席,完全足夠與公明黨一同在參議院保住多數席位。
目前自民黨在改選的125席中有55席,岸田把保住55席定為勝利目標。
在修憲問題上,根據日本修憲程序,發(fā)起修憲動議需要在眾參兩院分別獲得三分之二以上議員支持。修憲勢力現在已經控制了眾議院三分之二的席位,如果此次參議院選舉中,自民黨、公明黨、日本維新會為代表的修憲勢力拿下三分之二席位,則發(fā)起修憲動議將成為可能。
劉江永認為,安倍的遇刺將打亂參議院競選的節(jié)奏。此前自民黨領導人都在各地給候選人站臺,安倍遇刺后各領導人都從地方返回東京商議后續(xù)應對措施。
在選情上,劉江永預計遇刺案不會對投票產生太大影響,因為選民的投票傾向已經固定。但由于安倍的遇刺,“可能出現一些同情票”。
修憲問題
《日本國憲法》于1946年11月3日日本戰(zhàn)敗投降后公布,其中將“專守防衛(wèi)”作為基本國策。憲法第九條規(guī)定,日本放棄戰(zhàn)爭、不設軍隊,放棄集體自衛(wèi)權。這部憲法因此被稱為“和平憲法”。
但安倍認為,如今應在憲法上明確自衛(wèi)隊的存在,使日本成為“正常國家”。
界面新聞此前報道,完成修憲是安倍的政治夙愿。2015年他就不顧各方反對推動新安保法實施,解禁集體自衛(wèi)權,松綁自衛(wèi)隊的海外軍事行動。2017年,自民黨確定了修憲四大目標,其中包括把自衛(wèi)隊明確寫入憲法、新增緊急事態(tài)條款。
但在2019年的參議院選舉中,自民黨、公明黨、日本維新會為代表的修憲勢力失去多數席位,安倍沒有在任上實現修憲夢。
岸田上臺后繼承了安倍的愿望,把修憲作為重要議程之一。今年初參加日本自民黨黨代會時,岸田表示愿意實現該黨的四項憲法修改建議,包括將自衛(wèi)隊納入憲法第九條。
本月,日本朝野九個政黨黨首討論修憲問題,岸田把自民黨的四項憲法修改建議稱為“緊要課題”。
霍建崗指出,除了安倍之外,目前自民黨內主張修憲的“大有人在”。因此一旦有機會,自民黨“肯定會”推動修憲,修憲已經得到自民黨內部的支持。但其他自民黨人不會有安倍“沒有條件也要創(chuàng)造條件去實現的執(zhí)念”。
劉江永也持類似看法。他認為如果參議院選舉后,修憲勢力無法獲得三分之二席位,則岸田不會像安倍一樣把修憲作為任內必須完成的政治抱負。
外交方向
原本被視為“鴿派”的岸田上臺后在外交上展示了強硬。6月參加新加坡香格里拉安全對話會時,岸田首次提出由“五大支柱”構成的“岸田和平愿景”。五大支柱包括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太”、加強日本防衛(wèi)能力、增強日美同盟并加強與“志同道合”國家的安全合作。
岸田承諾將在未來五年從根本上加強日本的防衛(wèi)能力,大幅提高日本的國防預算。未來三年,日本將為至少20個國家提供價值20億美元的支持,協助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qū)國家增強海上執(zhí)法能力。
劉江永認為,今后岸田在外交上將處于“不變中有變,變中有不變”的狀態(tài)。
他表示,在一些基本問題上,比如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太”、加強與北約合作、加強美日澳印四國聯盟,岸田還會堅持下去。劉江永指出,這些政策都是岸田擔任外相時參與決策的,“他不能否定自己”。在這樣的條件下,中日關系改善的空間不大。
霍建崗認為,自民黨內部對于外交政策的看法趨同。岸田的外交路線基本是菅義偉時期的延續(xù),因此今后也不會發(fā)生太大變化。
但劉江永預測,如果岸田今后的政權更加穩(wěn)固,有可能會對外交路線進行一些調整。
劉江永指出,現在岸田頭上的壓力已經卸下了一半,安倍遇刺不會影響到岸田的執(zhí)政地位,反而會從中長期有利于他的執(zhí)政。這期間,如果中美關系發(fā)生變化、日本自民黨內部勢力發(fā)生變化,日本的外交政策也將隨之改變。
內政經濟
安倍在2012年推出的“安倍經濟學”是其任內的最大經濟遺產。安倍經濟學包含“三支箭”:超寬松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促進增長的結構性改革。
安倍經濟學曾幫助日本振興經濟,經濟一度連續(xù)六個季度擴張。
岸田則提出“新資本主義”,計劃建立經濟增長和公平分配的良性循環(huán),縮小貧富差距。但截至目前,“新資本主義”的具體措施并未出爐。在多國加息的背景下,日本央行預計將在本月的政策會議上上調通脹預期,但維持超低利率不變。
霍建崗認為,岸田改變“安倍經濟學”并不容易,該框架已經在日本運行多年,目前也缺少改變的條件。而岸田上臺后實際依然在延續(xù)“安倍經濟學”,今后即便想改變也需要很長時間。
霍建崗表示,無論是經濟還是政治領域,安倍的遺產還將在一段時間內延續(xù)。
對于日本自民黨內部,劉江永認為,安倍的遇刺將對自民黨內部勢力最強大的“安麻體制”造成沖擊。
“麻”是指前財務相麻生太郎所屬的麻生派。自民黨有七大派系,分別為安倍派、麻生派、竹下派、岸田派、二階派、石破派和石原派。今年2月,隨著多人退出,麻生派已經從第二大派變成第三大派。
劉江永表示,如果沒有遇刺事件,參議院選舉后,“安麻體制”還將繼續(xù)作為自民黨政權中樞。但安倍遇刺后,自民黨最大派系安倍派將由誰出任會長將成為大問題。
除此之外,隨著麻生派淪為第三大派、麻生日漸年邁,之后“安麻體制”是否還將存在也是個問號。劉江永預測,“安麻體制”以后可能失去原有的影響力,為岸田派等自民黨其他派系壯大提供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