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迫近雙十一,基金靜悄悄?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迫近雙十一,基金靜悄悄?

從炙手可熱到寒氣逼人。

文|鋅刻度 陳鄧新

編輯|許 偉

雙十一,基金多年以來從不缺席。

往年,基金對雙十一興趣高昂,樂于發(fā)掘其中的營銷機會,11月初就陸續(xù)推出各種促銷或宣傳活動,好不熱鬧。

這屆雙十一,基金的聲量似乎不高。

那么,基金的興致不高,背后是何緣由?沒了鮮花與掌聲,基金到底怎么了?股票基金不能打,債券基金上位?

虧損逾萬億,寒氣逼人

“都虧麻了,誰還敢買基金?”陳鐵生如是說。

已過不惑之年的陳鐵生,是一名沉浮十余年的老基民,最早可追溯到2007年,彼時QDII基金新鮮出爐,遂成為第一批投資者,“專家信誓旦旦地說,出海投資全球股市更能分擔風險,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p>

出人意料的是,虧損成為QDII基金的代名詞。

所幸投入不多,陳鐵生并非放棄而是轉向其他目標,前前后后買過一二十只基金,“2022年的基金,感覺比2015年還難”。

在陳鐵生記憶中,基金與雙十一結緣頗深。

2013年的雙十一,基金首次登陸聚劃算,彼時陳鐵生買了一筆富國產(chǎn)業(yè)債嘗了個鮮,之后一直留意了相關的舉動,“抽獎、送禮與費率優(yōu)惠,就這三板斧”。

其中,費率優(yōu)惠一直是基金對壘雙十一的主戰(zhàn)場。

為了更好地展示品牌,多數(shù)基金樂于將產(chǎn)品申購費下調至一折,有的基金甚至給出零申購費的優(yōu)惠,可謂針尖對麥芒。

然而,費率優(yōu)惠牌打不動了。

對此,陳鐵生告訴鋅刻度:“以前,認購費率不打折,后來是四折,所以‘雙十一’限時優(yōu)惠很香的,現(xiàn)在不一樣了,不都打骨折了嗎”

鋅刻度調查發(fā)現(xiàn),無論是支付寶、微信理財通或是第三方基金平臺,當下費率優(yōu)惠至一折已成為常態(tài),再優(yōu)惠的空間不大了,自然對投資者的吸引力下降。

費率優(yōu)惠至一折已成常態(tài)

需要注意的是,費率優(yōu)惠不香并非這屆雙十一基金低調的關鍵所在,業(yè)績不振才是。

2021年的基金,炙手可熱。

全年累計盈利高達7265億元,其中股票型基金全年平均收益為7.74%,跑贏上證指數(shù)超3個百分點,其中被譽為“醫(yī)藥女神”的葛蘭一躍成為公募基金“一姐”。

2022年的基金,寒氣逼人。

據(jù)同花順iFinD的數(shù)據(jù)顯示,第一季度公募基金虧損1.35萬億元,第二季度公募基金盈利6990.23億元,第三季度基金虧損9025.73億元,前三季度整體虧損逾1.55萬億元;其中虧損超過百億元的基金產(chǎn)品有11只。

一名業(yè)內人士告訴鋅刻度:“張坤、葛蘭、蔡嵩松等明星基金經(jīng)理的產(chǎn)品成為虧損的主力軍,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基民的士氣。”

上述業(yè)內人士進一步表示,A股市場震蕩下行,投資者的日子都不好過。

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末,上證指數(shù)、深證成指、創(chuàng)業(yè)板指年內分別下跌16.91%、27.45%、31.11%,除了煤炭板塊微漲0.4%,其余板塊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此背景下,基金自然意興闌珊。

直播內卷,基民不買賬?

與陳鐵生一樣,安宇對基金的雙十一也有所關注。

坐標北京的安宇,就職于一家初創(chuàng)公司,2019年2月跟著朋友一起無腦買入某網(wǎng)紅基金,不承想買了不漲不說,反而小虧幾千元,“別的都在漲,我買得越虧越多,就越來越懷疑基金經(jīng)理不行了,最后割肉出局”。

吃一塹,長一智。

這之后,安宇對基金的鉆研格外上心,工作之余喜歡圍觀基金直播,成為長線價值投資的忠實擁躉者,“只要你不賣,虧的就只是數(shù)字,早晚會漲回來,但如果賣了就是真的虧”。

安宇告訴鋅刻度,往年臨近雙十一,基金直播場次會大幅增加,11.11前后尤為明顯,“這不時間還沒有到嘛,到了一樣會有的”。

畢竟,近二三年,直播才是基金雙十一活動的主角。

但安宇也坦承,近期基金直播衷蹭雙十一熱度的寥寥無幾,似乎志不在此,這與往年的激情涇渭分明。

需要這樣的是,2020年基金直播起勢,獲得基金公司大量人力與物力的支持,但基金直播為了吸睛,有意或無意淡化風險,成為行業(yè)的痛點。

首先,獎勵變味。

相當長一段時間,發(fā)放紅包、實物及抽獎等獎勵手段成為基金直播的標配,這并非不可,然而獎勵逐漸變味了。

有的獎勵與指定的單一基金產(chǎn)品掛鉤,有的獎勵定向用于交易滿減抵扣或費用抵扣,有的獎勵鼓動投資者購買高于其風險承受能力的產(chǎn)品……

為了扭轉基金直播良莠不齊的局面,中國基金業(yè)協(xié)會發(fā)布了《公募基金直播業(yè)務專題討論會會議紀要》,對直播進行了合規(guī)要求。

其次,強度加碼。

競爭加劇之下,為了脫穎而出更好地吸粉以及展示品牌,基金直播的強度不斷加碼,以至于跨夜成為常態(tài)。

據(jù)《上海證券報》報道,直播變成了“苦播”,以至于“現(xiàn)在沒有熬過夜,都不敢說自己做過直播”。

譬如,光大保德信基金曾經(jīng)通宵達旦直播14個小時,令業(yè)界嘆為觀止,“本來完全不想讓小伙伴們通宵,只是在前期討論方案時,大家還是想多嘗試一些新形式,順便挑戰(zhàn)一下自己的極限”。

再次,娛樂化嚴重。

基金直播按理應該打“才華牌”,但“顏值牌”卻大行其道,爭奇斗艷之下,一些基金公司可謂下了血本,請了女網(wǎng)紅、女主持人等加盟,導致行業(yè)過度娛樂化。

基金直播大打“顏值牌”

但并非所有基民都買賬。

“主播漂亮就能賺錢?”“反正花別人的錢,不心疼”“賺不了錢沒啥用,該贖回還是贖回”等質疑不斷。

股票基金不能打,債券基金上位?

拋開雙十一不談,基民對基金的后市分歧嚴重。

一種觀點認為,抄底如抄家,要買就買債券基金。

眼下的基金生態(tài),可謂一半海水、一半火焰,股票基金賣不動了,與之對應的是債券基金卻“青云直上”。

據(jù)Choice的數(shù)據(jù)顯示,2022年第三季度債券基金整體盈利401.82億元,單季度規(guī)模增長近3000億元。

債券基金表現(xiàn)不錯

譬如,信鑫悅90天滾動持有中短債債券發(fā)起C第三季度份額凈增100.09億份;華夏鼎茂債券A第三季度份額凈增74.66億份,博時裕瑞純債債券、鑫元安睿三年定期開放債券、鑫元安碩兩年定期開放債券等6只中長期純債基金份額凈增在50億份以上。

對此,中信證券表示:“權益類基金業(yè)績表現(xiàn)不佳,因而資金出于避險考慮,紛紛買入低風險債基;同時,寬松的貨幣政策和偏弱的信貸表現(xiàn)也是債基新發(fā)規(guī)模增長的重要原因。”

于是乎,債券基金成為資金的“避風港”。

盡管如此,債券基金并非可以高枕無憂,潛在的風險也不容忽視。

如若債券基金的投資范圍包含了可轉債,就放大了波動的上下限,做得好可以成為加分項,但做不好成為減分項,極端情況下也可能出現(xiàn)虧損的情況。

另外一種觀點認為,堅持就是勝利,行情總在絕望中產(chǎn)生。

長期持有、分散配置、定期定投是參與基金投資的正確姿勢,才可以在熱點切換頻繁的資本市場中避免迷失自我,因而不用在意短期的波動。

畢竟,2019年至2021年連續(xù)三年暴賺。

總而言之,趨吉避兇的人之本性,基民用腳投票無可厚非,但投資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較量,需要給基金更多的時間證明自己。

此背景下,基金還需苦練內功。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迫近雙十一,基金靜悄悄?

從炙手可熱到寒氣逼人。

文|鋅刻度 陳鄧新

編輯|許 偉

雙十一,基金多年以來從不缺席。

往年,基金對雙十一興趣高昂,樂于發(fā)掘其中的營銷機會,11月初就陸續(xù)推出各種促銷或宣傳活動,好不熱鬧。

這屆雙十一,基金的聲量似乎不高。

那么,基金的興致不高,背后是何緣由?沒了鮮花與掌聲,基金到底怎么了?股票基金不能打,債券基金上位?

虧損逾萬億,寒氣逼人

“都虧麻了,誰還敢買基金?”陳鐵生如是說。

已過不惑之年的陳鐵生,是一名沉浮十余年的老基民,最早可追溯到2007年,彼時QDII基金新鮮出爐,遂成為第一批投資者,“專家信誓旦旦地說,出海投資全球股市更能分擔風險,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p>

出人意料的是,虧損成為QDII基金的代名詞。

所幸投入不多,陳鐵生并非放棄而是轉向其他目標,前前后后買過一二十只基金,“2022年的基金,感覺比2015年還難”。

在陳鐵生記憶中,基金與雙十一結緣頗深。

2013年的雙十一,基金首次登陸聚劃算,彼時陳鐵生買了一筆富國產(chǎn)業(yè)債嘗了個鮮,之后一直留意了相關的舉動,“抽獎、送禮與費率優(yōu)惠,就這三板斧”。

其中,費率優(yōu)惠一直是基金對壘雙十一的主戰(zhàn)場。

為了更好地展示品牌,多數(shù)基金樂于將產(chǎn)品申購費下調至一折,有的基金甚至給出零申購費的優(yōu)惠,可謂針尖對麥芒。

然而,費率優(yōu)惠牌打不動了。

對此,陳鐵生告訴鋅刻度:“以前,認購費率不打折,后來是四折,所以‘雙十一’限時優(yōu)惠很香的,現(xiàn)在不一樣了,不都打骨折了嗎”

鋅刻度調查發(fā)現(xiàn),無論是支付寶、微信理財通或是第三方基金平臺,當下費率優(yōu)惠至一折已成為常態(tài),再優(yōu)惠的空間不大了,自然對投資者的吸引力下降。

費率優(yōu)惠至一折已成常態(tài)

需要注意的是,費率優(yōu)惠不香并非這屆雙十一基金低調的關鍵所在,業(yè)績不振才是。

2021年的基金,炙手可熱。

全年累計盈利高達7265億元,其中股票型基金全年平均收益為7.74%,跑贏上證指數(shù)超3個百分點,其中被譽為“醫(yī)藥女神”的葛蘭一躍成為公募基金“一姐”。

2022年的基金,寒氣逼人。

據(jù)同花順iFinD的數(shù)據(jù)顯示,第一季度公募基金虧損1.35萬億元,第二季度公募基金盈利6990.23億元,第三季度基金虧損9025.73億元,前三季度整體虧損逾1.55萬億元;其中虧損超過百億元的基金產(chǎn)品有11只。

一名業(yè)內人士告訴鋅刻度:“張坤、葛蘭、蔡嵩松等明星基金經(jīng)理的產(chǎn)品成為虧損的主力軍,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基民的士氣。”

上述業(yè)內人士進一步表示,A股市場震蕩下行,投資者的日子都不好過。

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末,上證指數(shù)、深證成指、創(chuàng)業(yè)板指年內分別下跌16.91%、27.45%、31.11%,除了煤炭板塊微漲0.4%,其余板塊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此背景下,基金自然意興闌珊。

直播內卷,基民不買賬?

與陳鐵生一樣,安宇對基金的雙十一也有所關注。

坐標北京的安宇,就職于一家初創(chuàng)公司,2019年2月跟著朋友一起無腦買入某網(wǎng)紅基金,不承想買了不漲不說,反而小虧幾千元,“別的都在漲,我買得越虧越多,就越來越懷疑基金經(jīng)理不行了,最后割肉出局”。

吃一塹,長一智。

這之后,安宇對基金的鉆研格外上心,工作之余喜歡圍觀基金直播,成為長線價值投資的忠實擁躉者,“只要你不賣,虧的就只是數(shù)字,早晚會漲回來,但如果賣了就是真的虧”。

安宇告訴鋅刻度,往年臨近雙十一,基金直播場次會大幅增加,11.11前后尤為明顯,“這不時間還沒有到嘛,到了一樣會有的”。

畢竟,近二三年,直播才是基金雙十一活動的主角。

但安宇也坦承,近期基金直播衷蹭雙十一熱度的寥寥無幾,似乎志不在此,這與往年的激情涇渭分明。

需要這樣的是,2020年基金直播起勢,獲得基金公司大量人力與物力的支持,但基金直播為了吸睛,有意或無意淡化風險,成為行業(yè)的痛點。

首先,獎勵變味。

相當長一段時間,發(fā)放紅包、實物及抽獎等獎勵手段成為基金直播的標配,這并非不可,然而獎勵逐漸變味了。

有的獎勵與指定的單一基金產(chǎn)品掛鉤,有的獎勵定向用于交易滿減抵扣或費用抵扣,有的獎勵鼓動投資者購買高于其風險承受能力的產(chǎn)品……

為了扭轉基金直播良莠不齊的局面,中國基金業(yè)協(xié)會發(fā)布了《公募基金直播業(yè)務專題討論會會議紀要》,對直播進行了合規(guī)要求。

其次,強度加碼。

競爭加劇之下,為了脫穎而出更好地吸粉以及展示品牌,基金直播的強度不斷加碼,以至于跨夜成為常態(tài)。

據(jù)《上海證券報》報道,直播變成了“苦播”,以至于“現(xiàn)在沒有熬過夜,都不敢說自己做過直播”。

譬如,光大保德信基金曾經(jīng)通宵達旦直播14個小時,令業(yè)界嘆為觀止,“本來完全不想讓小伙伴們通宵,只是在前期討論方案時,大家還是想多嘗試一些新形式,順便挑戰(zhàn)一下自己的極限”。

再次,娛樂化嚴重。

基金直播按理應該打“才華牌”,但“顏值牌”卻大行其道,爭奇斗艷之下,一些基金公司可謂下了血本,請了女網(wǎng)紅、女主持人等加盟,導致行業(yè)過度娛樂化。

基金直播大打“顏值牌”

但并非所有基民都買賬。

“主播漂亮就能賺錢?”“反正花別人的錢,不心疼”“賺不了錢沒啥用,該贖回還是贖回”等質疑不斷。

股票基金不能打,債券基金上位?

拋開雙十一不談,基民對基金的后市分歧嚴重。

一種觀點認為,抄底如抄家,要買就買債券基金。

眼下的基金生態(tài),可謂一半海水、一半火焰,股票基金賣不動了,與之對應的是債券基金卻“青云直上”。

據(jù)Choice的數(shù)據(jù)顯示,2022年第三季度債券基金整體盈利401.82億元,單季度規(guī)模增長近3000億元。

債券基金表現(xiàn)不錯

譬如,信鑫悅90天滾動持有中短債債券發(fā)起C第三季度份額凈增100.09億份;華夏鼎茂債券A第三季度份額凈增74.66億份,博時裕瑞純債債券、鑫元安睿三年定期開放債券、鑫元安碩兩年定期開放債券等6只中長期純債基金份額凈增在50億份以上。

對此,中信證券表示:“權益類基金業(yè)績表現(xiàn)不佳,因而資金出于避險考慮,紛紛買入低風險債基;同時,寬松的貨幣政策和偏弱的信貸表現(xiàn)也是債基新發(fā)規(guī)模增長的重要原因。”

于是乎,債券基金成為資金的“避風港”。

盡管如此,債券基金并非可以高枕無憂,潛在的風險也不容忽視。

如若債券基金的投資范圍包含了可轉債,就放大了波動的上下限,做得好可以成為加分項,但做不好成為減分項,極端情況下也可能出現(xiàn)虧損的情況。

另外一種觀點認為,堅持就是勝利,行情總在絕望中產(chǎn)生。

長期持有、分散配置、定期定投是參與基金投資的正確姿勢,才可以在熱點切換頻繁的資本市場中避免迷失自我,因而不用在意短期的波動。

畢竟,2019年至2021年連續(xù)三年暴賺。

總而言之,趨吉避兇的人之本性,基民用腳投票無可厚非,但投資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較量,需要給基金更多的時間證明自己。

此背景下,基金還需苦練內功。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