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犀牛娛樂 方正
編輯|樸芳
如果從今天就全民投選2022的年度歌曲,《愛你》《孤勇者》《本草綱目》想必會打得不可開交。
翻紅老歌嚴重超標的2022樂壇,幾乎把評年歌的意義消解殆盡。畢竟群眾吐槽了那么多年短視頻神曲,好歹都是些原創(chuàng)新歌,如今翻出一批大金曲與神曲們PK年歌,恐怕連搞事綜藝編劇都會直呼不公平。
可以看到,今年這波老歌翻炒是多方力量拱起的一把火,有以《愛你》為代表音綜舞臺哄抬情懷,也有《本草綱目》為樣本頂流直播主動帶貨,更有《Letting Go》《夢里花》《心墻》等被全網(wǎng)網(wǎng)紅接力翻唱制造的回憶殺連環(huán)擊。
老歌回潮是社會情緒的集中折射,最近微博熱議的人民日報官評的 #2022十大BGM# 就揭示了老歌觸動國人共鳴的那些2022瞬間:《孤勇者》被廣泛用來歌頌平民英雄,《愛你》是家人送給高考學子的暖心勉勵,《我和我的祖國》則是記錄北京冬奧、香港回歸25周年等大事件的聲音載體。
誠然,翻炒老歌頗具社會價值,但于音樂市場而言,從業(yè)者若過分依賴老歌這條捷徑,擠占的將是本就出頭困難的原創(chuàng)新歌的生存空間。其實評不評年歌倒無足輕重,長此以往華語樂壇會否“后繼無歌”,想想都細思極恐。
老歌翻紅的時代必然
犀牛君幡然醒悟如今老歌大行其道的緣由,是因為某天偶然聽到《風吹半夏》的插曲《我的眼里只有你》。
這首近來飆升到抖音音樂榜第二名的熱歌,原曲由歌手景崗山創(chuàng)作于1995年,如今被前創(chuàng)造營選手INOT1-周柯宇拿來翻唱和重制。換言之,這是首平臺主動牽頭重制的一首“2022新作”。
這引出了2022老歌回潮的第一個原因。
站在平臺開發(fā)角度,重制老歌是平臺投入產(chǎn)出比最高、流量見效最快的做歌方式,可能沒有之一。同樣的道理,這也是近年音樂綜藝熱衷老歌新唱的原因。
相較于發(fā)行新歌必須傾盡資源進行長周期制作,直接拿老歌成品稍加營銷包裝,就可迅速取得同等傳播效果,這顯然是更具收益的平臺生意。
聰明的短視頻音樂人也嗅到了這條捷徑。
分別打開抖音、網(wǎng)易云的音樂熱歌/新歌榜,我們會發(fā)現(xiàn),蘇星婕翻唱版《夢里花》、劉大拿翻唱版《寂寞沙洲冷》都多次闖入到TOP10,那句被張韶涵在08年唱火的“唯一純白的茉莉花”如今正響徹抖快。
可以發(fā)現(xiàn),頂著“抖音音樂人”頭銜的蘇星婕、劉大拿過往都創(chuàng)作過《風吹過八千里》等原創(chuàng)神曲,今年卻都不約而同攜著翻唱作品闖蕩江湖,這其中的緣由并不難猜:
對于所有的短視頻音樂人而言,做首原創(chuàng)新歌,費腦子、費時間、費精力。而如果“開拓思路”選擇翻唱老歌,只需掏點版權費和進次錄唱棚就可輕松炮制一首“新歌”。
除了創(chuàng)作心態(tài)變化所致,2022老歌回潮的另一個原因,是旋律“好聽”度不分伯仲的情況下,老歌為聽眾加諸了懷舊共鳴的附加情緒,且輻射面積越廣共鳴濃度越高。
《愛你》《本草綱目》《心墻》等之所以能在今年成為現(xiàn)象級傳播案例,最基本前提是他們的旋律更為“好聽”和耐聽,最核心原因是他們觸動了群眾對于華語樂壇黃金時代和那段美好青春年華的追憶情緒。
今年還有些金曲翻紅很有營銷啟發(fā)性。
蔡健雅的《Letting GO》《失語者》突然在今年引發(fā)翻唱狂潮,概因為這些金曲的氛圍表達與當下的社會情緒有了穿越時空的合鳴。《Letting GO》講情侶終散后的悵然與解脫,《失語者》講現(xiàn)代人被科技制約情感荒蕪,建議營銷公司趕緊去挖挖類似表達的金曲,沒準它就是下一首抖音爆曲。
短視頻神曲乏力背后
2022似乎選不出一首“神曲”。
“神曲”這個略帶貶義的名號,這些年專門用來指涉從短視頻平臺興起進而造成大眾影響力的話題新歌,而圍繞其的話題討論往往也是有褒有貶。
事實上,當我們回顧往年《漠河舞廳》《少年》等夠得上年歌資格的“神曲”,他們幾乎都兼?zhèn)淞斯ぞ咝?、故事性、話題性,且創(chuàng)作質量并不亞于過往頂級唱片公司出產(chǎn)的作品。
然而,今年比較高熱的短視頻新歌卻大多是工具性爆棚、故事性缺位、話題性全無。無論是夏日甜歌的《小城夏天》,療愈戀曲的《在你的身邊》,浪子淺唱的《媽媽的話》,能讓人記住的都僅僅剩下副歌旋律。
很尷尬的是,歷經(jīng)多年的神曲洗禮,如今疲于談論“華語樂壇已死”的觀眾連談論短視頻新歌的興趣都幾近喪失了。而相較于新歌,今年的翻紅老歌卻在工具性、故事性、話題性上對新歌完成了全方位超越。
2022新歌好像滑進了一個創(chuàng)作沼澤。
雖然曾在前些年貢獻“神曲”的創(chuàng)作者今年都并沒有疏于創(chuàng)作,但他們拿出的2022新作都讓聽眾聽出太多“過去的影子”。
最典型的是《少年》原唱夢然創(chuàng)作的《是你》,該曲雖然在今年被抖音、快手廣泛用作BGM并同時上榜了抖音音樂榜、酷我熱歌榜TOP10,但仍然走空靈路線的該曲在旋律進行上顯然沒跳出《少年》的創(chuàng)作窠臼。
這折射出目前短視頻音樂人的創(chuàng)作通病,作為當下華語樂壇輸送新曲的主力平臺,短視頻音樂人BGM工具導向的做歌思路,令大多作品清一色呈現(xiàn)旋律明亮輕快、歌詞簡單直白的創(chuàng)作慣性,但同質化的旋律再難給群眾制造“神曲”般的新鮮聽感。
從這個意義上說,最近登頂網(wǎng)易云熱歌榜的《若把你》或是今年最接近“神曲”的作品。此歌從吟唱方式到表達意境都極富特點,令人聯(lián)想起想當年一鳴驚人的《忐忑》《野子》等作品。但《若把你》其實是00后音樂人劉瑾睿于16歲(18年)創(chuàng)作的一首老歌,敢情這又是首“老飯新炒”。
2023的爆曲營銷公式
2022是樂壇被老歌綁架的一年。
雖說用了“綁架”一詞,但犀牛君并不是全然否定翻炒老歌的價值,畢竟在如今音樂審美越發(fā)分眾化的時代,“能被聽到”就是歌曲營銷的王道。
那在最后,我們不妨就從最功利主義的角度出發(fā),聊聊如何在當下制造或推熱一首神曲,犀牛君在此嘗試拆解下2023的爆曲營銷公式。
網(wǎng)易云音樂8月發(fā)布的《2022年中爆款歌曲創(chuàng)作報告》里曾重點提及“黃金旋律速度”的概念,而反觀今年《孤勇者》《小城夏天》《Letting Go》等熱曲,確實都很巧合地恰好契合了65-75的黃金旋律速度。
在獨立樂隊界,尤其是流行搖滾風格的樂隊(如告五人),則常愛使用85-105的旋律速度來創(chuàng)作歌曲。而今年在各平臺討論度頗高的《再見莫妮卡》《給你一瓶魔法藥水》《愛是無畏的冒險》等,都集體使用了85-105的旋律速度。
除了旋律速度,旋律色彩也是爆曲創(chuàng)作關鍵。今年諸如《小城夏天》這種明亮輕快的大調歌曲好像更為流行,而這也符合報告的分析結論,即旋律色彩更明亮、積極的大調歌曲爆款率更高。(報告顯示,網(wǎng)易云音樂2022上半年評論數(shù)Top500歌曲里,有84.7%選擇了大調旋律)
犀牛君猜測,2022大調旋律的流行有社會心理因素發(fā)揮作用。近年受疫情大環(huán)境的潛在影響,群眾似乎更傾向于收聽能觸發(fā)積極情緒的歌曲??v覽今年熱歌,諸如《在你的身邊》《遲來的情話》等歌詞傷感的歌曲,也多采用了色彩相對明亮的旋律去中和情緒,這也是當下爆曲創(chuàng)作的一個必備小技巧。
綜上,無論創(chuàng)作新歌還是營銷老歌,旋律速度在65-75或85-105以及把旋律色彩調配清亮的歌曲都是重點挑選對象。當然,這不代表歌詞創(chuàng)作不重要,相反,從翻紅老歌到《漠河舞廳》等年歌都在反復提醒我們,歌詞才是華語金曲長留世間的靈魂所在。
但愿2023我們能選出詞曲俱佳的年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