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女性偏愛新能源,車企如何獲芳心?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女性偏愛新能源,車企如何獲芳心?

女性汽車,是一條好賽道,還是一個偽命題?

文|車百智庫 秦海清

編輯|阿峰

新能源汽車時代,“她”的感受愈發(fā)重要。

2022年12月29日,百度營銷聯(lián)合CBNData發(fā)布的《2022新能源汽車趨勢洞察》報告顯示,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關注度仍在走高,2022年新能源汽車百度搜索熱度達到歷年最高值。

報告還指出,伴隨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新中產女性和年輕群體成為加速崛起的“消費新勢力”。相比燃油車,選擇新能源車時女性參與度更高。從近年來中國四大車展展出情況來看,車企也越來越重視女性汽車市場。

就在2022年末的廣州車展上,北汽亮相魔方“女神主題車衣”,車身一襲烈焰紅主色調,女性群體的定位明顯。此外,吉利旗下高端純電品牌幾何汽車,也在廣州車展推出了女性專屬涂裝“超吸粉”。論重視女性,自然少不了長城汽車,除了歐拉“芭蕾貓”,還帶來“咖啡”系列兩款新車型。

本文通過梳理女性汽車的歷史以及回顧2022年女性汽車市場,試圖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1、女性汽車經歷了怎樣的探索歷程?

2、為何女性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更高?

3、車企應該如何做好“女性汽車”細分市場?

一、燃油車時代:女性汽車的探索

汽車誕生130多年來,前半程的汽車設計基本上以男性視角為主,主要作為生產工具的汽車被視為男性的專屬。隨著全球經濟的發(fā)展和女性權力的解放,專為女性造車的思潮逐漸興起,至今不衰。

車百智庫梳理公開資料時發(fā)現(xiàn),在燃油車時代,迄今有三款明確定位于女性的汽車,其中一款來自中國。

第一款:克萊斯勒道奇La Femme

二戰(zhàn)后,美國汽車生產商克萊斯勒意識到本國女性消費意識和能力正在崛起,于是制定了一份開拓女性市場的計劃。

1955年,克萊斯勒旗下品牌道奇推出了歷史首款女性汽車,名為“La Femme”,這是一個法語詞匯,意為“女人”“婦女”。La Femme外觀上以粉色和白色為主色調,內飾上配備了粉色雨傘、手袋以及放置化妝品的支架。

La Femme的初衷是好的,但架不住市場表現(xiàn)寡淡,即便第二年進行了改良,仍然沒有俘獲美國女性的芳心,道奇最終放棄研發(fā)女性汽車。

第二款:沃爾沃YCC

La Femme之后40多年,再也沒有第二款女性汽車上市,但在20世紀80年代,沃爾沃成立了一個由女性員工構成的工作組,參與到汽車早期研發(fā)、設計和測試當中。

2001年,沃爾沃一份內部報告稱,汽車消費已經向女性市場傾斜,這一年秋天,沃爾沃提出YCC(Your Concept Car)項目,讓女性負責一款汽車的所有決策,目標是打造一款女性愛不釋手的汽車。此前道奇推出La Femme是由男性設計師主導。

2004年3月,沃爾沃YCC概念車亮相日內瓦車展,定位運動型轎跑,其無論外觀內飾還是設計理念,YCC引起國際汽車界的高度關注。然而,YCC僅僅停留在概念階段,后續(xù)未見上市銷售的信息。

第三款:上海華普“海炫”

沃爾沃YCC還出現(xiàn)在2005年的上海車展,吸引大批中國看展觀眾駐足。這一年,剛剛出任吉利集團旗下華普汽車董事長的徐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正在開發(fā)一款專為都市精英女性打造的時尚轎車,內部建立了涵蓋市場調研、研發(fā)、營銷的女性團隊。

次年婦女節(jié),華普汽車正式推出女性汽車“海炫”,官方報價6萬元左右,其配置多達30項傾向女性的設計元素,包括太陽鏡架、CD片放置夾、餐巾紙盒、化妝盒、高跟鞋箱、伸縮掛衣架等等。

徐剛對女性汽車市場信心十足,認為成功幾率在90%以上,然而上市僅僅一年后,徐剛便離開吉利,華普汽車也消失于公眾視野。

中國第一款女性汽車,在當時國內引發(fā)不小的爭議,不乏業(yè)內人士認為“女性汽車”的概念不夠慎重,汽車不該有性別之分。不過亦有觀點指出,雖然汽車沒有性別,但是汽車消費者有性別,業(yè)界與其爭論女性汽車是不是一個偽命題,不如站在用戶的立場,多花點功夫開發(fā)針對性的產品,至于成敗交由市場檢驗。

二、新能源汽車時代:“粉色旋風”來襲

燃油車時代,“女性汽車”的嘗試最終均未獲得市場成功,這并沒有影響新能源汽車時代的中國車企繼續(xù)探索女性市場。

2018年8月,長城汽車發(fā)布新能源汽車品牌“歐拉”。正如特斯拉取名自電氣工程師尼古拉·特斯拉,長城歐拉則致敬了世界著名數學家萊昂哈德·歐拉。

起初長城歐拉并無明顯的性別傾向,定位于“新一代城市生活”。2019年3月,歐拉推出R1女神版,由此漸向女性群體靠攏。當女性用戶成為歐拉的消費主力后,2021年3月,歐拉終于明確定位于“更愛女人的汽車品牌”。至此,新能源汽車時代,第一個女性汽車品牌誕生。

在2021年的成都車展上,歐拉一口氣展出了好貓GT、櫻桃貓、閃電貓、朋克貓、芭蕾貓以及此前熱銷的黑貓、白貓、好貓8款車型,歐拉的女性氣質展露無遺。此外,奇瑞、江淮、哪吒、領跑、東風風行、榮威等汽車品牌,也紛紛推出了女性專屬座駕,掀起一股“粉色旋風”。

進入2022年,新能源車企挖掘女性市場潛力的勢頭不減。

除了廣州車展上亮相的北汽魔方“女神主題車衣”和吉利幾何“超吸粉”,長安汽車在2022年發(fā)布了面向女性的全新微型純電動車Lumin,上汽榮威則推出新一代“女王座駕”榮威龍貓,定位緊湊型SUV。

最令人關注的還是長城歐拉的變化。情人節(jié)當天,長城歐拉宣布黑貓、白貓停止接單,而這兩款車型曾是歐拉賣得最好的,但也是虧得最多的。由于材料成本高企、“缺芯少電”,黑貓、白貓每賣一臺就虧損上萬元,兩款車型停止接單之前從未實現(xiàn)盈利。

長城歐拉難以承受“走量但虧損”之痛,于是大膽走向A0級、A級甚至B級市場,先后正式上市芭蕾貓、閃電貓,售價20萬元左右,最高達到28萬元。要知道此前的黑貓、白貓都不超過10萬元。

以長城歐拉為代表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為何對女性汽車市場如此看好?

首先,從社會大環(huán)境來看,隨著中國經濟水平的發(fā)展,中國女性的經濟地位、消費能力空前提高,加之“獨立女性”思潮的滲透,渴望掌握方向盤的女性越來越多。

公安部統(tǒng)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中國女性駕駛人數量達1.62億,占比33.68%,而七年前僅為0.7億左右。也就是說,七年來每年新增1000多萬女性司機。

當群體規(guī)模愈發(fā)龐大,差異化的用戶需求便隨之誕生,因此“女性汽車”的出現(xiàn)根本不足為怪,怪的是女性汽車產品仍然不夠豐富。

其次,從女性自身來看,女性天然對新事物的接受度更高。汽車之家CTO項碧波依據調研數據稱,多數女性沒有“燃油車情懷”,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達到73%,而且女性新能源用戶更年輕、具備更大的消費潛力。

很多年輕女性對男性心中的“燃油車情懷”表示不太理解,認為這實際上是一種“歷史包袱”。

新能源汽車在操控上相對簡單,特別是智能泊車功能,直擊女性司機的痛點。同時,新能源汽車后續(xù)的維修、保養(yǎng)環(huán)節(jié)也不復雜,這些都是女性青睞新能源汽車的因素。此外,一般女性用車以上班通勤、接送孩子等短途為主,新能源汽車能夠滿足需求。

項碧波還稱,當中國女性經濟實力更強和精神更加獨立,尤其隨著新能源汽車智能輔助駕駛水平的提升,駕車過程越來越輕松,女性新能源車消費群體比例還有進一步上升的空間。

三、如何“俘獲”女人心?

易車研究院發(fā)布的《主流品質型車市洞察報告(2023版)》指出,2017-2022年,中國車市的紅利主要來自女性,貢獻由29.32%升至36.28%,且呈現(xiàn)加速提升之勢。

隨著“她勢力”的快速崛起,助力了五菱MINI EV所在的小巧可愛型車市、比亞迪海豚所在的小資車市、特斯拉Model 3所在的準運動車市等的發(fā)展。

當然,從絕對數量來看,女性汽車市場仍然是一個朝陽市場,車企特別是新能源車企有必要費點心思。

(1)顏值依然重要

女性汽車市場的“粉色旋風”一度遭到女性群體的反感,被認為是“直男審美”。

其實粉色沒有錯,錯在多數女性汽車都是粉色,這不禁讓敏感的女性群體認為,車企只是從“標簽化”、刻板印象出發(fā),這足以讓女性對該汽車品牌的印象減分。

女性群體反感粉色,車企也不要走入另外一種誤區(qū)——顏值不重要。實際上,對廣大女性來說,顏值依然是最大公約因素,這無可厚非。車企要注意的是女性群體對顏值的個性化追求。

(2)貼近女性設計

雖然很多汽車品牌并沒有專門推出女性屬性的車型,但依然通過一些女性專屬的配制來吸引女性用戶,比如蔚來的“女王副駕”,小鵬的補光化妝鏡等。

對旨在打造女性汽車的車企來說,簡單的一些配置還不足以打動女人心,需要更貼近女性考慮設計,比如廣受女性吐槽的主駕座位,就應當從女性身材比例去設計。此外,汽車在前期的防碰撞測試時,也應當考慮到女性的特點。

(3)產品力是王道

外觀顏值、內飾設計是肉眼可見、身體可感的女性元素,這些都是以最基礎的產品力為前提。

首先,核心的“三電”性能要滿足需求,不要以為女性不懂技術就加以蒙蔽;其次,自動泊車等智能化作為女性強需求,車企當重點優(yōu)化。能否在女性汽車市場脫穎而出,就看車企對女性需求的剖析程度了。

此外,車企在進行上市營銷時更要謹慎,否則一不小心就可能步入女性的“雷區(qū)”,比如選用一位發(fā)表過傷害女性感情言論的男性代言人。

相對于男性在購車時從多個維度反復權衡,女性的決策鏈較短,這并不是說女性群體“欠考慮”,畢竟汽車是高價值量產品,鮮有人“沖動消費”,而是提醒車企,在打造車企時避免平均發(fā)力,應當有一個格外突出的核心賣點,這個賣點很有可能就是女性入手的決定性因素。

【全文參考】

[1] 造女性專用車-專訪上海華普董事長徐剛,新聞晨報

[2]《2022新能源汽車趨勢洞察》,“百度App”公眾號

[3]《主流品質型車市洞察報告(2023版)》,易車研究院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女性偏愛新能源,車企如何獲芳心?

女性汽車,是一條好賽道,還是一個偽命題?

文|車百智庫 秦海清

編輯|阿峰

新能源汽車時代,“她”的感受愈發(fā)重要。

2022年12月29日,百度營銷聯(lián)合CBNData發(fā)布的《2022新能源汽車趨勢洞察》報告顯示,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關注度仍在走高,2022年新能源汽車百度搜索熱度達到歷年最高值。

報告還指出,伴隨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新中產女性和年輕群體成為加速崛起的“消費新勢力”。相比燃油車,選擇新能源車時女性參與度更高。從近年來中國四大車展展出情況來看,車企也越來越重視女性汽車市場。

就在2022年末的廣州車展上,北汽亮相魔方“女神主題車衣”,車身一襲烈焰紅主色調,女性群體的定位明顯。此外,吉利旗下高端純電品牌幾何汽車,也在廣州車展推出了女性專屬涂裝“超吸粉”。論重視女性,自然少不了長城汽車,除了歐拉“芭蕾貓”,還帶來“咖啡”系列兩款新車型。

本文通過梳理女性汽車的歷史以及回顧2022年女性汽車市場,試圖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1、女性汽車經歷了怎樣的探索歷程?

2、為何女性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更高?

3、車企應該如何做好“女性汽車”細分市場?

一、燃油車時代:女性汽車的探索

汽車誕生130多年來,前半程的汽車設計基本上以男性視角為主,主要作為生產工具的汽車被視為男性的專屬。隨著全球經濟的發(fā)展和女性權力的解放,專為女性造車的思潮逐漸興起,至今不衰。

車百智庫梳理公開資料時發(fā)現(xiàn),在燃油車時代,迄今有三款明確定位于女性的汽車,其中一款來自中國。

第一款:克萊斯勒道奇La Femme

二戰(zhàn)后,美國汽車生產商克萊斯勒意識到本國女性消費意識和能力正在崛起,于是制定了一份開拓女性市場的計劃。

1955年,克萊斯勒旗下品牌道奇推出了歷史首款女性汽車,名為“La Femme”,這是一個法語詞匯,意為“女人”“婦女”。La Femme外觀上以粉色和白色為主色調,內飾上配備了粉色雨傘、手袋以及放置化妝品的支架。

La Femme的初衷是好的,但架不住市場表現(xiàn)寡淡,即便第二年進行了改良,仍然沒有俘獲美國女性的芳心,道奇最終放棄研發(fā)女性汽車。

第二款:沃爾沃YCC

La Femme之后40多年,再也沒有第二款女性汽車上市,但在20世紀80年代,沃爾沃成立了一個由女性員工構成的工作組,參與到汽車早期研發(fā)、設計和測試當中。

2001年,沃爾沃一份內部報告稱,汽車消費已經向女性市場傾斜,這一年秋天,沃爾沃提出YCC(Your Concept Car)項目,讓女性負責一款汽車的所有決策,目標是打造一款女性愛不釋手的汽車。此前道奇推出La Femme是由男性設計師主導。

2004年3月,沃爾沃YCC概念車亮相日內瓦車展,定位運動型轎跑,其無論外觀內飾還是設計理念,YCC引起國際汽車界的高度關注。然而,YCC僅僅停留在概念階段,后續(xù)未見上市銷售的信息。

第三款:上海華普“海炫”

沃爾沃YCC還出現(xiàn)在2005年的上海車展,吸引大批中國看展觀眾駐足。這一年,剛剛出任吉利集團旗下華普汽車董事長的徐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正在開發(fā)一款專為都市精英女性打造的時尚轎車,內部建立了涵蓋市場調研、研發(fā)、營銷的女性團隊。

次年婦女節(jié),華普汽車正式推出女性汽車“海炫”,官方報價6萬元左右,其配置多達30項傾向女性的設計元素,包括太陽鏡架、CD片放置夾、餐巾紙盒、化妝盒、高跟鞋箱、伸縮掛衣架等等。

徐剛對女性汽車市場信心十足,認為成功幾率在90%以上,然而上市僅僅一年后,徐剛便離開吉利,華普汽車也消失于公眾視野。

中國第一款女性汽車,在當時國內引發(fā)不小的爭議,不乏業(yè)內人士認為“女性汽車”的概念不夠慎重,汽車不該有性別之分。不過亦有觀點指出,雖然汽車沒有性別,但是汽車消費者有性別,業(yè)界與其爭論女性汽車是不是一個偽命題,不如站在用戶的立場,多花點功夫開發(fā)針對性的產品,至于成敗交由市場檢驗。

二、新能源汽車時代:“粉色旋風”來襲

燃油車時代,“女性汽車”的嘗試最終均未獲得市場成功,這并沒有影響新能源汽車時代的中國車企繼續(xù)探索女性市場。

2018年8月,長城汽車發(fā)布新能源汽車品牌“歐拉”。正如特斯拉取名自電氣工程師尼古拉·特斯拉,長城歐拉則致敬了世界著名數學家萊昂哈德·歐拉。

起初長城歐拉并無明顯的性別傾向,定位于“新一代城市生活”。2019年3月,歐拉推出R1女神版,由此漸向女性群體靠攏。當女性用戶成為歐拉的消費主力后,2021年3月,歐拉終于明確定位于“更愛女人的汽車品牌”。至此,新能源汽車時代,第一個女性汽車品牌誕生。

在2021年的成都車展上,歐拉一口氣展出了好貓GT、櫻桃貓、閃電貓、朋克貓、芭蕾貓以及此前熱銷的黑貓、白貓、好貓8款車型,歐拉的女性氣質展露無遺。此外,奇瑞、江淮、哪吒、領跑、東風風行、榮威等汽車品牌,也紛紛推出了女性專屬座駕,掀起一股“粉色旋風”。

進入2022年,新能源車企挖掘女性市場潛力的勢頭不減。

除了廣州車展上亮相的北汽魔方“女神主題車衣”和吉利幾何“超吸粉”,長安汽車在2022年發(fā)布了面向女性的全新微型純電動車Lumin,上汽榮威則推出新一代“女王座駕”榮威龍貓,定位緊湊型SUV。

最令人關注的還是長城歐拉的變化。情人節(jié)當天,長城歐拉宣布黑貓、白貓停止接單,而這兩款車型曾是歐拉賣得最好的,但也是虧得最多的。由于材料成本高企、“缺芯少電”,黑貓、白貓每賣一臺就虧損上萬元,兩款車型停止接單之前從未實現(xiàn)盈利。

長城歐拉難以承受“走量但虧損”之痛,于是大膽走向A0級、A級甚至B級市場,先后正式上市芭蕾貓、閃電貓,售價20萬元左右,最高達到28萬元。要知道此前的黑貓、白貓都不超過10萬元。

以長城歐拉為代表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為何對女性汽車市場如此看好?

首先,從社會大環(huán)境來看,隨著中國經濟水平的發(fā)展,中國女性的經濟地位、消費能力空前提高,加之“獨立女性”思潮的滲透,渴望掌握方向盤的女性越來越多。

公安部統(tǒng)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中國女性駕駛人數量達1.62億,占比33.68%,而七年前僅為0.7億左右。也就是說,七年來每年新增1000多萬女性司機。

當群體規(guī)模愈發(fā)龐大,差異化的用戶需求便隨之誕生,因此“女性汽車”的出現(xiàn)根本不足為怪,怪的是女性汽車產品仍然不夠豐富。

其次,從女性自身來看,女性天然對新事物的接受度更高。汽車之家CTO項碧波依據調研數據稱,多數女性沒有“燃油車情懷”,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達到73%,而且女性新能源用戶更年輕、具備更大的消費潛力。

很多年輕女性對男性心中的“燃油車情懷”表示不太理解,認為這實際上是一種“歷史包袱”。

新能源汽車在操控上相對簡單,特別是智能泊車功能,直擊女性司機的痛點。同時,新能源汽車后續(xù)的維修、保養(yǎng)環(huán)節(jié)也不復雜,這些都是女性青睞新能源汽車的因素。此外,一般女性用車以上班通勤、接送孩子等短途為主,新能源汽車能夠滿足需求。

項碧波還稱,當中國女性經濟實力更強和精神更加獨立,尤其隨著新能源汽車智能輔助駕駛水平的提升,駕車過程越來越輕松,女性新能源車消費群體比例還有進一步上升的空間。

三、如何“俘獲”女人心?

易車研究院發(fā)布的《主流品質型車市洞察報告(2023版)》指出,2017-2022年,中國車市的紅利主要來自女性,貢獻由29.32%升至36.28%,且呈現(xiàn)加速提升之勢。

隨著“她勢力”的快速崛起,助力了五菱MINI EV所在的小巧可愛型車市、比亞迪海豚所在的小資車市、特斯拉Model 3所在的準運動車市等的發(fā)展。

當然,從絕對數量來看,女性汽車市場仍然是一個朝陽市場,車企特別是新能源車企有必要費點心思。

(1)顏值依然重要

女性汽車市場的“粉色旋風”一度遭到女性群體的反感,被認為是“直男審美”。

其實粉色沒有錯,錯在多數女性汽車都是粉色,這不禁讓敏感的女性群體認為,車企只是從“標簽化”、刻板印象出發(fā),這足以讓女性對該汽車品牌的印象減分。

女性群體反感粉色,車企也不要走入另外一種誤區(qū)——顏值不重要。實際上,對廣大女性來說,顏值依然是最大公約因素,這無可厚非。車企要注意的是女性群體對顏值的個性化追求。

(2)貼近女性設計

雖然很多汽車品牌并沒有專門推出女性屬性的車型,但依然通過一些女性專屬的配制來吸引女性用戶,比如蔚來的“女王副駕”,小鵬的補光化妝鏡等。

對旨在打造女性汽車的車企來說,簡單的一些配置還不足以打動女人心,需要更貼近女性考慮設計,比如廣受女性吐槽的主駕座位,就應當從女性身材比例去設計。此外,汽車在前期的防碰撞測試時,也應當考慮到女性的特點。

(3)產品力是王道

外觀顏值、內飾設計是肉眼可見、身體可感的女性元素,這些都是以最基礎的產品力為前提。

首先,核心的“三電”性能要滿足需求,不要以為女性不懂技術就加以蒙蔽;其次,自動泊車等智能化作為女性強需求,車企當重點優(yōu)化。能否在女性汽車市場脫穎而出,就看車企對女性需求的剖析程度了。

此外,車企在進行上市營銷時更要謹慎,否則一不小心就可能步入女性的“雷區(qū)”,比如選用一位發(fā)表過傷害女性感情言論的男性代言人。

相對于男性在購車時從多個維度反復權衡,女性的決策鏈較短,這并不是說女性群體“欠考慮”,畢竟汽車是高價值量產品,鮮有人“沖動消費”,而是提醒車企,在打造車企時避免平均發(fā)力,應當有一個格外突出的核心賣點,這個賣點很有可能就是女性入手的決定性因素。

【全文參考】

[1] 造女性專用車-專訪上海華普董事長徐剛,新聞晨報

[2]《2022新能源汽車趨勢洞察》,“百度App”公眾號

[3]《主流品質型車市洞察報告(2023版)》,易車研究院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