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險企投資管理能力哪家強?平安養(yǎng)老為唯一全能型選手,僅37家具備股票投資能力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險企投資管理能力哪家強?平安養(yǎng)老為唯一全能型選手,僅37家具備股票投資能力

從各單項表現看,信用風險管理、股票投資、股權投資、不動產投資和衍生品運用管理能力分別各有80、37、89、59家和4家公司具備。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界面新聞記者 | 鄒文榕

繼年報季各秀“拳腳”后,近日,中國保險業(yè)協會發(fā)布了《保險公司投資管理能力建設情況通報》(下稱《通報》),進一步披露了各保險公司開展投資管理能力建設的最新情況。

銀保監(jiān)會第45號文曾規(guī)定,保險公司投資管理能力包括信用風險管理、股票投資、股權投資、不動產投資和衍生品運用管理這五項能力,是保險機構開展債券、股票、股權、不動產等投資管理業(yè)務的前提和基礎,保險機構自行或受托開展各類投資管理業(yè)務,應具備相應的投資管理能力。

根據此次《通報》披露,截至3月31日,共有119家保險公司具備不同類型的投資管理能力合計269項,其中83項能力為45號文件發(fā)布后新增。

從各單項表現看,信用風險管理、股票投資、股權投資、不動產投資和衍生品運用管理能力分別各有80、37、89、59家和4家公司具備。中國保險業(yè)協會表示,近年來,廣大保險公司在監(jiān)管部門的政策指導下,不斷加強自身投資管理能力建設,能力自評估和信息披露工作質量不斷提高。

據界面新聞記者梳理,此次通報的119家保險機構中,僅平安養(yǎng)老一家獲五項“全能”殊榮。

綜合投資管理能力小于或等于2項者則高達79家,占比接近7成。其中,51家機構僅同時兼具兩項投管能力,而國泰財險、華泰財險、鼎誠人壽、和泰人壽、華貴人壽等28家險企僅具備1項投資管理能力。

其余險資中,17家機構具備四項投資管理能力,包括1家集團(控股)公司(中華聯合保險)、3家財險(永安財險、亞太財險、紫金財險)和13家壽險(渤海人壽、財信吉祥人壽、國華人壽、前海人壽等);另有22家機構同時具備三項投管能力,包括3家財險和18家人身險機構。

圖源:中國保險業(yè)協會

從數量上看,盡管89家保險公司具備股權投資能力,為保險公司中第一大投管能力類型,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38家機構為間接開展股權投資,這也意味著直接開展股權投資者僅51家;而與之對比,擁有信用風險管理能力則有80家,占比超過6成,多數僅獲一項投管能力的中小險企均擁有信用風險管理。

那么,為何各家險企尤為看重信用風險管理能力?

據銀保監(jiān)會45號文規(guī)定,各類型保險機構投資無擔保非金融企業(yè)(公司)債券及保險資金運用監(jiān)管制度規(guī)定的相關金融產品,其組織架構、專業(yè)隊伍、管理規(guī)則、系統(tǒng)建設和運作管理等應當符合信用風險管理能力標準規(guī)定的基本條件。

近年來,隨著我國保險行業(yè)景氣度的提升,保險資金運用規(guī)模以及投資渠道在不斷擴大,但作為長期價值投資以及穩(wěn)定投資的風向標,險資運用在銀行存款、債券、債權計劃等固收資產品類占主體地位。

今年初,銀保監(jiān)會發(fā)布的十年“成績單”顯示,新時代十年,保險資金運用余額已由6.27萬億元增長至25.08萬億元(截至2023年2月已經增長至25.68萬億元),年均增速14.87%。行業(yè)大類資產配置中,固定收益類資產占比始終保持在三分之二以上,債券投資中超七成為國債和金融債,公司信用類債券中近九成為AAA級,銀行存款超七成集中于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股票配置以大盤藍籌股為主。

另據聯合資信發(fā)布的報告顯示,2022年,在宏觀經濟承壓、融資環(huán)境寬松但需求減弱的背景下,我國信用債市場高等級違約情況明顯改善,但展期頻發(fā),從高等級主體展期情況來看,新增展期主體中AA+級及以上的共有14家,占比50%,高等級主體信用風險仍然較高。

(圖片來源:聯合資信)

因此于保險公司而言,在險資運用方面,主客觀兩方面都要求其必須重視來自交易對手的信用風險。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此次《通報》顯示,僅4家公司擁有衍生品(股指期貨)投資管理能力,分別為平安養(yǎng)老、長江養(yǎng)老、中國人民養(yǎng)老和中國人壽養(yǎng)老;37家保險公司具備股票投資管理能力。

權益市場投資向來是考驗機構投研能力的“試金石”,這對于注重長期投資的險資而言也是如此。2022年,在國內經濟面臨穩(wěn)增長壓力,疊加海外地緣局勢和政策緊縮的制約之下,險企權益市場投資難度出現明顯爬坡,這從上市險企年報中亦可窺見一斑。

截至2022年末,五大上市險企投資資產運作規(guī)模悉數上漲,但投資收益率以及投資組合中的股票配比情況卻出現明顯分化。

表:部分上市險企投資收益情況                              數據來源:公司年報,界面新聞整理

就總投資收益率而言,五家上市險企無一例外全部滑坡,除中國人保下降0.4個百分點外,其余四家公司總投資收益率下滑幅度均在1個百分點以上;凈投資收益率方面,中國平安、中國人保和新華保險則實現了增長,增長幅度分別達到0.1、1.6和0.3個百分點。

進一步觀察還可發(fā)現,上述三家公司在2022年投資組合中,均調低了股票資產的投資占比,但中國太保以及中國人壽則對權益資產進行了增配,其中中國人壽的股票類資產的配置比例增加了2.14個百分點,中國太保增加了0.5個百分點。

據中國人壽年報披露,2022年,公司在持續(xù)做好市場動態(tài)研判的基礎上,穩(wěn)步推進傳統(tǒng)固收品種配置安排,努力穩(wěn)定票息收益水平和資產久期;同時,積極把握權益市場調整過程中的長期配置機遇,推動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向中長期配置中樞靠攏。

此外,中國太保也表示,預計2023 年,中國經濟將進入恢復增長期,國家仍將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預計權益市場有估值修復的內在需要,伴隨經濟增長恢復,企業(yè)盈利有一定的改善空間,投資價值將逐步顯現。固定收益資產投資仍需強化信用風險管控,重點關注利率債和高信用等級資產的配置。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險企投資管理能力哪家強?平安養(yǎng)老為唯一全能型選手,僅37家具備股票投資能力

從各單項表現看,信用風險管理、股票投資、股權投資、不動產投資和衍生品運用管理能力分別各有80、37、89、59家和4家公司具備。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界面新聞記者 | 鄒文榕

繼年報季各秀“拳腳”后,近日,中國保險業(yè)協會發(fā)布了《保險公司投資管理能力建設情況通報》(下稱《通報》),進一步披露了各保險公司開展投資管理能力建設的最新情況。

銀保監(jiān)會第45號文曾規(guī)定,保險公司投資管理能力包括信用風險管理、股票投資、股權投資、不動產投資和衍生品運用管理這五項能力,是保險機構開展債券、股票、股權、不動產等投資管理業(yè)務的前提和基礎,保險機構自行或受托開展各類投資管理業(yè)務,應具備相應的投資管理能力。

根據此次《通報》披露,截至3月31日,共有119家保險公司具備不同類型的投資管理能力合計269項,其中83項能力為45號文件發(fā)布后新增。

從各單項表現看,信用風險管理、股票投資、股權投資、不動產投資和衍生品運用管理能力分別各有80、37、89、59家和4家公司具備。中國保險業(yè)協會表示,近年來,廣大保險公司在監(jiān)管部門的政策指導下,不斷加強自身投資管理能力建設,能力自評估和信息披露工作質量不斷提高。

據界面新聞記者梳理,此次通報的119家保險機構中,僅平安養(yǎng)老一家獲五項“全能”殊榮。

綜合投資管理能力小于或等于2項者則高達79家,占比接近7成。其中,51家機構僅同時兼具兩項投管能力,而國泰財險、華泰財險、鼎誠人壽、和泰人壽、華貴人壽等28家險企僅具備1項投資管理能力。

其余險資中,17家機構具備四項投資管理能力,包括1家集團(控股)公司(中華聯合保險)、3家財險(永安財險、亞太財險、紫金財險)和13家壽險(渤海人壽、財信吉祥人壽、國華人壽、前海人壽等);另有22家機構同時具備三項投管能力,包括3家財險和18家人身險機構。

圖源:中國保險業(yè)協會

從數量上看,盡管89家保險公司具備股權投資能力,為保險公司中第一大投管能力類型,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38家機構為間接開展股權投資,這也意味著直接開展股權投資者僅51家;而與之對比,擁有信用風險管理能力則有80家,占比超過6成,多數僅獲一項投管能力的中小險企均擁有信用風險管理。

那么,為何各家險企尤為看重信用風險管理能力?

據銀保監(jiān)會45號文規(guī)定,各類型保險機構投資無擔保非金融企業(yè)(公司)債券及保險資金運用監(jiān)管制度規(guī)定的相關金融產品,其組織架構、專業(yè)隊伍、管理規(guī)則、系統(tǒng)建設和運作管理等應當符合信用風險管理能力標準規(guī)定的基本條件。

近年來,隨著我國保險行業(yè)景氣度的提升,保險資金運用規(guī)模以及投資渠道在不斷擴大,但作為長期價值投資以及穩(wěn)定投資的風向標,險資運用在銀行存款、債券、債權計劃等固收資產品類占主體地位。

今年初,銀保監(jiān)會發(fā)布的十年“成績單”顯示,新時代十年,保險資金運用余額已由6.27萬億元增長至25.08萬億元(截至2023年2月已經增長至25.68萬億元),年均增速14.87%。行業(yè)大類資產配置中,固定收益類資產占比始終保持在三分之二以上,債券投資中超七成為國債和金融債,公司信用類債券中近九成為AAA級,銀行存款超七成集中于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股票配置以大盤藍籌股為主。

另據聯合資信發(fā)布的報告顯示,2022年,在宏觀經濟承壓、融資環(huán)境寬松但需求減弱的背景下,我國信用債市場高等級違約情況明顯改善,但展期頻發(fā),從高等級主體展期情況來看,新增展期主體中AA+級及以上的共有14家,占比50%,高等級主體信用風險仍然較高。

(圖片來源:聯合資信)

因此于保險公司而言,在險資運用方面,主客觀兩方面都要求其必須重視來自交易對手的信用風險。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此次《通報》顯示,僅4家公司擁有衍生品(股指期貨)投資管理能力,分別為平安養(yǎng)老、長江養(yǎng)老、中國人民養(yǎng)老和中國人壽養(yǎng)老;37家保險公司具備股票投資管理能力。

權益市場投資向來是考驗機構投研能力的“試金石”,這對于注重長期投資的險資而言也是如此。2022年,在國內經濟面臨穩(wěn)增長壓力,疊加海外地緣局勢和政策緊縮的制約之下,險企權益市場投資難度出現明顯爬坡,這從上市險企年報中亦可窺見一斑。

截至2022年末,五大上市險企投資資產運作規(guī)模悉數上漲,但投資收益率以及投資組合中的股票配比情況卻出現明顯分化。

表:部分上市險企投資收益情況                              數據來源:公司年報,界面新聞整理

就總投資收益率而言,五家上市險企無一例外全部滑坡,除中國人保下降0.4個百分點外,其余四家公司總投資收益率下滑幅度均在1個百分點以上;凈投資收益率方面,中國平安、中國人保和新華保險則實現了增長,增長幅度分別達到0.1、1.6和0.3個百分點。

進一步觀察還可發(fā)現,上述三家公司在2022年投資組合中,均調低了股票資產的投資占比,但中國太保以及中國人壽則對權益資產進行了增配,其中中國人壽的股票類資產的配置比例增加了2.14個百分點,中國太保增加了0.5個百分點。

據中國人壽年報披露,2022年,公司在持續(xù)做好市場動態(tài)研判的基礎上,穩(wěn)步推進傳統(tǒng)固收品種配置安排,努力穩(wěn)定票息收益水平和資產久期;同時,積極把握權益市場調整過程中的長期配置機遇,推動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向中長期配置中樞靠攏。

此外,中國太保也表示,預計2023 年,中國經濟將進入恢復增長期,國家仍將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預計權益市場有估值修復的內在需要,伴隨經濟增長恢復,企業(yè)盈利有一定的改善空間,投資價值將逐步顯現。固定收益資產投資仍需強化信用風險管控,重點關注利率債和高信用等級資產的配置。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