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品牌如何講出“新故事”?“內容驅動消費”的時代已經到來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品牌如何講出“新故事”?“內容驅動消費”的時代已經到來

與時代打個共鳴的響指。

文|吳懟懟 耳東陳

01 重新審視品牌的內容表達

這是一個注意力分散的年代。

一部好劇的門檻級形容詞是節(jié)奏快;「五分鐘看電影」壓縮著兩小時視聽;為跳過90s的廣告而開通視頻會員的觀眾比比皆是;3秒致勝的短視頻席卷著大眾注意力;「全網最低價」和「1,2,3上鏈接」是ROI的法寶……

樁樁件件似乎都在印證——信息爆炸的快節(jié)奏時代,不再需要品牌做主角,去講一個長長的故事自我剖白。畢竟消費者注意力稀缺,消費者耐心有限。

誠然品牌視頻化的表達方式已成為一種行業(yè)共識,但諸多微妙的變化卻要求品牌重審視頻化敘事。

2023年過半,一個破圈的長廣告都未出現(xiàn)。曾經Apple年關推出的賀歲片能引發(fā)廣泛傳播,2023賀歲片卻沒有波瀾。

再往前推,會發(fā)現(xiàn)自《誰是佩奇》后,長視頻廣告成為現(xiàn)象級社交事件刷屏社交網絡的現(xiàn)象越來越少。

近兩三年,不論是賈樟柯X三頓半的《賈樟柯的個人聲明》,再或畢贛為寵物品牌Pidan拍的《破碎太陽之心》,都是創(chuàng)意很好的作品,但也都僅限圈層傳播。

消費者真的不再看重品牌講故事的能力了嗎?

并非如此。

2023年,二三線明星紛紛在小紅書,以分享生活方式的直播內容,擴寫著抖快淘之外的直播敘事。

與此同時,國內設計師品牌與二三線明星的商務合作,也一反曾經快消品砸錢找流量明星的選代言人范式。

這說明國貨做內容營銷,正通過品牌內核與消費場景的恰如其分,以一種潤物無聲的方式,滑進消費者心門。

品牌娓娓道來的故事力,不是被淘汰了,而是在越來越卷的內容營銷大環(huán)境中,要更新迭代了。

過去品牌輸出自我價值,拍有藝術感的TVC、輸出體現(xiàn)品牌力的長文案,但這種預設觀眾知道品牌、為品牌留步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過去實現(xiàn)快速品效轉化,合作流量明星、進頭部主播直播間、與頭部紅人合作。但于品牌而言,要想有流量得不斷給平臺充值是其一,鐵打的流量分發(fā),流水的頭部紅人充滿不確定性是其二,種種不確定性疊加,走量之路亦非坦途。

必須要承認,在品牌走向消費者的過程中,品牌的一番「主角」身份,或許是時候適度讓位于內容了。

02 內容是一切商業(yè)敘事的起點

雖然如今品牌的營銷路徑與從前并無二致,依舊是品牌-內容-傳播的路徑。但結合注意力和耐心稀缺的時代癥候,會發(fā)現(xiàn)時代因素空前定義了內容的價值影響。

內容營銷,品牌與內容依舊共創(chuàng),但過去是內容服務于產品,現(xiàn)如今,內容本身的價值成為了一切商業(yè)敘事的起點。

2022年,以騰愛優(yōu)芒為代表的長視頻平臺,在傳統(tǒng)的會員+廣告之外,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IP+的路徑。

如果說2022年度劇王《夢華錄》是內容商業(yè)價值縱橫捭闔的里程碑——橫向用創(chuàng)意中插、片尾衍生節(jié)目、茶飲品牌戲外聯(lián)名定制拓寬內容商業(yè)價值容量,縱向在騰訊生態(tài)內外深耕IP,開辟出了一個以線上多渠道、線下多玩法為特點的品牌全域經營整合營銷。

那么2023開年大劇《三體》,則是IP+模式的再進階。

作為科幻劇,《三體》在題材上天然與汽車、3c數(shù)碼產品有共創(chuàng)的基礎。劇內讓合作車體成為推動劇情的關鍵要素,既完成了品牌營銷最基本的訴求——曝光和被看見。更重要的是,搭載著內容的順風車,讓用戶認識并記住品牌,甚至對品牌調性有所認知。

除了未播先爆的大IP,質量上乘的作品后期發(fā)力,超強的長尾效應,也是驗證品牌好品味的價值場,典型如高開瘋走后勁十足的《漫長的季節(jié)》。

除了劇集,以真人秀、競技為底層元素的綜藝,是另一種用強標簽拓展生活化場景、進行消費示范的場域。

從受眾來看,綜藝抓住的是消費市場最具活力的年輕人。戀綜和職場綜藝是當代年輕人愛情與面包的AB面,慢綜藝在快速生活之外勾畫著田園烏托邦,競技綜藝刺激著感官,青年文化和生活方式,暗藏在人性幽微的綜藝場。

于品牌而言,這是新品與消費者打招呼,經典品牌展示品牌活力的好場域。

除去這些卷入大眾的內容,音樂節(jié)和演唱會等瞄準垂直人群的場景,自帶群體精神,品牌卷入其中,消費者移情是自然而然。

典型如今年五一,從太湖灣音樂節(jié)、濟南麥田音樂節(jié)、北京草莓音樂節(jié)、無限音樂節(jié)等多個音樂節(jié)上呈現(xiàn)出「彩旗飄飄」的陣勢,樂迷們在音樂構建的烏托邦中通過「旗幟」這種信物找尋群體歸屬,品牌也在旗幟中找到了更貼近消費者的植入口。

演唱會與音樂節(jié)共通,贊助商與消費者一同經歷過沉浸的兩三個小時情緒共振,會被自動納入「朋友」之列。

卷入更多品牌,拓展多元渠道,搭載一個IP,內容當交通樞紐,品牌在此聚集,然后奔赴不同場景。

這是內容為王的高光時刻,也是品牌營銷模式結合內容共創(chuàng)的迭代與創(chuàng)新。

03 與時代打個共鳴的響指

過往品牌營銷,在制造大事件時,品牌是主角,能否押中時代情緒,造一時之浪,是一場賭局。在消費者聲量相對微弱、社交媒體渠道單一的年代,品牌在傳播鏈路上,有天然優(yōu)勢。渠道單一,則與消費者對話呈自上而下狀態(tài),品牌做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引領者,相對容易。

現(xiàn)如今,五花八門的渠道容納百家爭鳴的聲量,流行風向早已日新月異,品牌依舊需要跟消費者溝通,引發(fā)共鳴,但如何切入社會情緒,是品牌營銷面臨的重大課題。

現(xiàn)實是,品牌已經很難預測消費者情緒,并通過一個大事件,引領消費者偏好了。

大眾化時代一去不返,分眾時代的到來,將內容按照人群和偏好,劃分成一個個時代切片。

乍看紛亂,實際亦有脈絡。

翻看社交媒體日日更新的熱門話題,會發(fā)現(xiàn)卷入話題的,無非社會熱點和文娛事件,而社會熱點作為文娛創(chuàng)作的發(fā)源地,二者早已密不可分。

不論是有討論度的影視劇綜輻射出的種種娛樂偏好,線上文娛帶動的線下青年文化現(xiàn)象,還是具有超強傳播力的音樂、大事件創(chuàng)造出的生活方式,最終都指向內容驅動消費這一整體風向。

不同的是,消費者身份,從被內容/品牌推著走的被動姿態(tài),變成了造浪者本身。

一個原生內容,在社交平臺經過二創(chuàng)和討論,風向朝著哪邊走,往往難以預測。

就比如,誰都料不到2023年,通過劇集討論度飛漲的,不是一番頂流,而是各種配角。

從強哥大嫂,到天歡殺瘋了,到啞巴傅衛(wèi)軍,那些有瑕疵的人生和人性,在片段式高光中熠熠生輝,暗合了當下消費者的情緒,成了2023春夏流行。

品牌要做的,不一定是消費引領者,而是搭載著內容指引的情緒合力,去和消費者交個朋友。

畢竟互聯(lián)網拉平信息鴻溝的同時,一種全方位的平等視角正在滲透進生活的方方面面,做他人生活的指明燈難長久,但做朋友卻可以同行陪伴,產生更多情感羈絆。

基于此,如果把內容看成一艘船,現(xiàn)代社交、消費語境則是一條河,卷入的觀眾/消費者與內容碰撞,就形成了一個階段的浪潮。

內容驅動消費,短期看或將是品牌跳出不斷卷的機遇。長期看,是品牌與時代打個共鳴的響指,建構長期價值的路徑。未來,我們也將通過專題系列內容,深入劇集、綜藝、音樂Live、青年文化等多個內容場,具體探討品牌如何在屬性各異的內容中,把握時代敘事與社會情緒,發(fā)揮好內容、好產品、好平臺的價值,占領用戶心智,影響消費決策,共造時代之浪。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品牌如何講出“新故事”?“內容驅動消費”的時代已經到來

與時代打個共鳴的響指。

文|吳懟懟 耳東陳

01 重新審視品牌的內容表達

這是一個注意力分散的年代。

一部好劇的門檻級形容詞是節(jié)奏快;「五分鐘看電影」壓縮著兩小時視聽;為跳過90s的廣告而開通視頻會員的觀眾比比皆是;3秒致勝的短視頻席卷著大眾注意力;「全網最低價」和「1,2,3上鏈接」是ROI的法寶……

樁樁件件似乎都在印證——信息爆炸的快節(jié)奏時代,不再需要品牌做主角,去講一個長長的故事自我剖白。畢竟消費者注意力稀缺,消費者耐心有限。

誠然品牌視頻化的表達方式已成為一種行業(yè)共識,但諸多微妙的變化卻要求品牌重審視頻化敘事。

2023年過半,一個破圈的長廣告都未出現(xiàn)。曾經Apple年關推出的賀歲片能引發(fā)廣泛傳播,2023賀歲片卻沒有波瀾。

再往前推,會發(fā)現(xiàn)自《誰是佩奇》后,長視頻廣告成為現(xiàn)象級社交事件刷屏社交網絡的現(xiàn)象越來越少。

近兩三年,不論是賈樟柯X三頓半的《賈樟柯的個人聲明》,再或畢贛為寵物品牌Pidan拍的《破碎太陽之心》,都是創(chuàng)意很好的作品,但也都僅限圈層傳播。

消費者真的不再看重品牌講故事的能力了嗎?

并非如此。

2023年,二三線明星紛紛在小紅書,以分享生活方式的直播內容,擴寫著抖快淘之外的直播敘事。

與此同時,國內設計師品牌與二三線明星的商務合作,也一反曾經快消品砸錢找流量明星的選代言人范式。

這說明國貨做內容營銷,正通過品牌內核與消費場景的恰如其分,以一種潤物無聲的方式,滑進消費者心門。

品牌娓娓道來的故事力,不是被淘汰了,而是在越來越卷的內容營銷大環(huán)境中,要更新迭代了。

過去品牌輸出自我價值,拍有藝術感的TVC、輸出體現(xiàn)品牌力的長文案,但這種預設觀眾知道品牌、為品牌留步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過去實現(xiàn)快速品效轉化,合作流量明星、進頭部主播直播間、與頭部紅人合作。但于品牌而言,要想有流量得不斷給平臺充值是其一,鐵打的流量分發(fā),流水的頭部紅人充滿不確定性是其二,種種不確定性疊加,走量之路亦非坦途。

必須要承認,在品牌走向消費者的過程中,品牌的一番「主角」身份,或許是時候適度讓位于內容了。

02 內容是一切商業(yè)敘事的起點

雖然如今品牌的營銷路徑與從前并無二致,依舊是品牌-內容-傳播的路徑。但結合注意力和耐心稀缺的時代癥候,會發(fā)現(xiàn)時代因素空前定義了內容的價值影響。

內容營銷,品牌與內容依舊共創(chuàng),但過去是內容服務于產品,現(xiàn)如今,內容本身的價值成為了一切商業(yè)敘事的起點。

2022年,以騰愛優(yōu)芒為代表的長視頻平臺,在傳統(tǒng)的會員+廣告之外,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IP+的路徑。

如果說2022年度劇王《夢華錄》是內容商業(yè)價值縱橫捭闔的里程碑——橫向用創(chuàng)意中插、片尾衍生節(jié)目、茶飲品牌戲外聯(lián)名定制拓寬內容商業(yè)價值容量,縱向在騰訊生態(tài)內外深耕IP,開辟出了一個以線上多渠道、線下多玩法為特點的品牌全域經營整合營銷。

那么2023開年大劇《三體》,則是IP+模式的再進階。

作為科幻劇,《三體》在題材上天然與汽車、3c數(shù)碼產品有共創(chuàng)的基礎。劇內讓合作車體成為推動劇情的關鍵要素,既完成了品牌營銷最基本的訴求——曝光和被看見。更重要的是,搭載著內容的順風車,讓用戶認識并記住品牌,甚至對品牌調性有所認知。

除了未播先爆的大IP,質量上乘的作品后期發(fā)力,超強的長尾效應,也是驗證品牌好品味的價值場,典型如高開瘋走后勁十足的《漫長的季節(jié)》。

除了劇集,以真人秀、競技為底層元素的綜藝,是另一種用強標簽拓展生活化場景、進行消費示范的場域。

從受眾來看,綜藝抓住的是消費市場最具活力的年輕人。戀綜和職場綜藝是當代年輕人愛情與面包的AB面,慢綜藝在快速生活之外勾畫著田園烏托邦,競技綜藝刺激著感官,青年文化和生活方式,暗藏在人性幽微的綜藝場。

于品牌而言,這是新品與消費者打招呼,經典品牌展示品牌活力的好場域。

除去這些卷入大眾的內容,音樂節(jié)和演唱會等瞄準垂直人群的場景,自帶群體精神,品牌卷入其中,消費者移情是自然而然。

典型如今年五一,從太湖灣音樂節(jié)、濟南麥田音樂節(jié)、北京草莓音樂節(jié)、無限音樂節(jié)等多個音樂節(jié)上呈現(xiàn)出「彩旗飄飄」的陣勢,樂迷們在音樂構建的烏托邦中通過「旗幟」這種信物找尋群體歸屬,品牌也在旗幟中找到了更貼近消費者的植入口。

演唱會與音樂節(jié)共通,贊助商與消費者一同經歷過沉浸的兩三個小時情緒共振,會被自動納入「朋友」之列。

卷入更多品牌,拓展多元渠道,搭載一個IP,內容當交通樞紐,品牌在此聚集,然后奔赴不同場景。

這是內容為王的高光時刻,也是品牌營銷模式結合內容共創(chuàng)的迭代與創(chuàng)新。

03 與時代打個共鳴的響指

過往品牌營銷,在制造大事件時,品牌是主角,能否押中時代情緒,造一時之浪,是一場賭局。在消費者聲量相對微弱、社交媒體渠道單一的年代,品牌在傳播鏈路上,有天然優(yōu)勢。渠道單一,則與消費者對話呈自上而下狀態(tài),品牌做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引領者,相對容易。

現(xiàn)如今,五花八門的渠道容納百家爭鳴的聲量,流行風向早已日新月異,品牌依舊需要跟消費者溝通,引發(fā)共鳴,但如何切入社會情緒,是品牌營銷面臨的重大課題。

現(xiàn)實是,品牌已經很難預測消費者情緒,并通過一個大事件,引領消費者偏好了。

大眾化時代一去不返,分眾時代的到來,將內容按照人群和偏好,劃分成一個個時代切片。

乍看紛亂,實際亦有脈絡。

翻看社交媒體日日更新的熱門話題,會發(fā)現(xiàn)卷入話題的,無非社會熱點和文娛事件,而社會熱點作為文娛創(chuàng)作的發(fā)源地,二者早已密不可分。

不論是有討論度的影視劇綜輻射出的種種娛樂偏好,線上文娛帶動的線下青年文化現(xiàn)象,還是具有超強傳播力的音樂、大事件創(chuàng)造出的生活方式,最終都指向內容驅動消費這一整體風向。

不同的是,消費者身份,從被內容/品牌推著走的被動姿態(tài),變成了造浪者本身。

一個原生內容,在社交平臺經過二創(chuàng)和討論,風向朝著哪邊走,往往難以預測。

就比如,誰都料不到2023年,通過劇集討論度飛漲的,不是一番頂流,而是各種配角。

從強哥大嫂,到天歡殺瘋了,到啞巴傅衛(wèi)軍,那些有瑕疵的人生和人性,在片段式高光中熠熠生輝,暗合了當下消費者的情緒,成了2023春夏流行。

品牌要做的,不一定是消費引領者,而是搭載著內容指引的情緒合力,去和消費者交個朋友。

畢竟互聯(lián)網拉平信息鴻溝的同時,一種全方位的平等視角正在滲透進生活的方方面面,做他人生活的指明燈難長久,但做朋友卻可以同行陪伴,產生更多情感羈絆。

基于此,如果把內容看成一艘船,現(xiàn)代社交、消費語境則是一條河,卷入的觀眾/消費者與內容碰撞,就形成了一個階段的浪潮。

內容驅動消費,短期看或將是品牌跳出不斷卷的機遇。長期看,是品牌與時代打個共鳴的響指,建構長期價值的路徑。未來,我們也將通過專題系列內容,深入劇集、綜藝、音樂Live、青年文化等多個內容場,具體探討品牌如何在屬性各異的內容中,把握時代敘事與社會情緒,發(fā)揮好內容、好產品、好平臺的價值,占領用戶心智,影響消費決策,共造時代之浪。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