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奧迪或購買智己汽車電動平臺,知情人士稱其處于行業(yè)“平均水平”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奧迪或購買智己汽車電動平臺,知情人士稱其處于行業(yè)“平均水平”

知情人士認為,智己的電動平臺處于行業(yè)內的“平均水平”,但并沒有過多獨立研發(fā)的內容。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匡達

界面新聞記者 劉嘉欣 周姝祺

7月12日,據(jù)路透社報道,奧迪正就購買電動平臺有關事宜在和上汽集團進行談判,有可能購買上汽集團旗下新能源品牌智己的電動平臺。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稱,會談已進入后期階段。

對此,上汽集團發(fā)表回應稱,“目前公司沒有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如有重要進展并涉及上市公司披露要求,公司將按照有關規(guī)定,相應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界面新聞就此消息向智己汽車求證,暫無回應。

有消息稱,此次奧迪洽談的項目涉及三電系統(tǒng)、下車體、智駕系統(tǒng)等智己電動汽車架構。

不過智己汽車知情人士告訴界面新聞,智己目前的三電系統(tǒng)是捷能智電提供,智駕系統(tǒng)則是和Momenta共同研發(fā)。另外,800V高壓純電平臺等技術都將從上汽集團而來,統(tǒng)一切換。上汽旗下另一新能源品牌飛凡與智己共用相同的平臺。

上述知情人士認為,智己的電動平臺處于行業(yè)內的“平均水平”,但并沒有過多獨立研發(fā)的內容。其所使用的代號為e1和e2的整車平臺架構,屬于上汽集團,僅有底盤域的融合是智己自己在做。

己汽車成立于2020年,是由上汽集團、張江高科和阿里巴巴三方共同打造的新能源汽車品牌。目前智己在售車型共有兩款,分別為L7和LS7。今年6月份,智己LS7車型銷量為1948輛,開啟交付4個月內,智己LS7累計銷售7737輛。

本月早些時候,德國《汽車周刊》(Automobilwoche)報道,奧迪正在考慮直接從中國本土電動汽車企業(yè)購買一個電動平臺的授權,用來縮短其車型的開發(fā)時間。彼時談判正在進行當中,尚未敲定合作的對象。

路透社認為,奧迪電動汽車產品的銷量大幅落后于特斯拉和蔚來汽車等國內競爭對手,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上,像奧迪這樣的傳統(tǒng)汽車品牌面臨著壓力。

此前,大眾汽車集團首席執(zhí)行官奧利弗·布魯姆(Oliver Blume)曾公開表示,奧迪純電動汽車產品線與中國市場相比沒有競爭力。將于9月辭職的奧迪首席執(zhí)行官杜斯曼(Markus Duesmann)也曾表達過類似觀點,認為奧迪必須加快新電動汽車車型的開發(fā)。

奧迪此前并沒有向其他制造商購買過電動平臺,其使用的是大眾集團旗下品牌共同使用的四個電動車平臺,用來制造不同種類的電動車型,分別為MLBevo平臺、J1高性能電動平臺、MEB平臺和PPE平臺。不過這四個平臺并不是為奧迪的電動汽車專門研發(fā)的,而是大眾集團旗下其他品牌所擁有的電動平臺。

根據(jù)奧迪的計劃,到2025年,將面向全球市場推出30款電動車型,其中20款為純電車型,預計5年后電動車年產量也將達80萬輛,電動車銷量將占全部汽車銷量的40%。在這樣的目標下,奧迪希望通過使用成熟的國產電動平臺幫助其實現(xiàn)未來的電動產品計劃。

值得注意的是,智己背靠的上汽集團本身也是奧迪的合作伙伴。上汽奧迪成立于2021年4月,已經在中國市場生產奧迪A7L、Q5 e-tron、Q6等車型。有媒體猜測,一汽奧迪的PPE平臺將在明年投產,考慮到一汽奧迪和上汽奧迪的南北競爭格局,此次奧迪購買上汽的電動平臺推出的產品,很有可能僅會在上汽奧迪中進行投產和銷售。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奧迪

4.8k
  • 知情人士:卓馭科技獲奧迪兩款新車定點,并與奔馳高層接觸
  • 為應對關稅沖擊,德國汽車巨頭暫停向美國經銷商交付新車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奧迪或購買智己汽車電動平臺,知情人士稱其處于行業(yè)“平均水平”

知情人士認為,智己的電動平臺處于行業(yè)內的“平均水平”,但并沒有過多獨立研發(fā)的內容。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匡達

界面新聞記者 劉嘉欣 周姝祺

7月12日,據(jù)路透社報道,奧迪正就購買電動平臺有關事宜在和上汽集團進行談判,有可能購買上汽集團旗下新能源品牌智己的電動平臺。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稱,會談已進入后期階段。

對此,上汽集團發(fā)表回應稱,“目前公司沒有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如有重要進展并涉及上市公司披露要求,公司將按照有關規(guī)定,相應履行信息披露義務?!?/span>

界面新聞就此消息向智己汽車求證,暫無回應。

有消息稱,此次奧迪洽談的項目涉及三電系統(tǒng)、下車體、智駕系統(tǒng)等智己電動汽車架構。

不過智己汽車知情人士告訴界面新聞,智己目前的三電系統(tǒng)是捷能智電提供,智駕系統(tǒng)則是和Momenta共同研發(fā)。另外,800V高壓純電平臺等技術都將從上汽集團而來,統(tǒng)一切換。上汽旗下另一新能源品牌飛凡與智己共用相同的平臺。

上述知情人士認為,智己的電動平臺處于行業(yè)內的“平均水平”,但并沒有過多獨立研發(fā)的內容。其所使用的代號為e1和e2的整車平臺架構,屬于上汽集團,僅有底盤域的融合是智己自己在做。

己汽車成立于2020年,是由上汽集團、張江高科和阿里巴巴三方共同打造的新能源汽車品牌。目前智己在售車型共有兩款,分別為L7和LS7。今年6月份,智己LS7車型銷量為1948輛,開啟交付4個月內,智己LS7累計銷售7737輛。

本月早些時候,德國《汽車周刊》(Automobilwoche)報道,奧迪正在考慮直接從中國本土電動汽車企業(yè)購買一個電動平臺的授權,用來縮短其車型的開發(fā)時間。彼時談判正在進行當中,尚未敲定合作的對象。

路透社認為,奧迪電動汽車產品的銷量大幅落后于特斯拉和蔚來汽車等國內競爭對手,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上,像奧迪這樣的傳統(tǒng)汽車品牌面臨著壓力。

此前,大眾汽車集團首席執(zhí)行官奧利弗·布魯姆(Oliver Blume)曾公開表示,奧迪純電動汽車產品線與中國市場相比沒有競爭力。將于9月辭職的奧迪首席執(zhí)行官杜斯曼(Markus Duesmann)也曾表達過類似觀點,認為奧迪必須加快新電動汽車車型的開發(fā)。

奧迪此前并沒有向其他制造商購買過電動平臺,其使用的是大眾集團旗下品牌共同使用的四個電動車平臺,用來制造不同種類的電動車型,分別為MLBevo平臺、J1高性能電動平臺、MEB平臺和PPE平臺。不過這四個平臺并不是為奧迪的電動汽車專門研發(fā)的,而是大眾集團旗下其他品牌所擁有的電動平臺。

根據(jù)奧迪的計劃,到2025年,將面向全球市場推出30款電動車型,其中20款為純電車型,預計5年后電動車年產量也將達80萬輛,電動車銷量將占全部汽車銷量的40%。在這樣的目標下,奧迪希望通過使用成熟的國產電動平臺幫助其實現(xiàn)未來的電動產品計劃。

值得注意的是,智己背靠的上汽集團本身也是奧迪的合作伙伴。上汽奧迪成立于2021年4月,已經在中國市場生產奧迪A7L、Q5 e-tron、Q6等車型。有媒體猜測,一汽奧迪的PPE平臺將在明年投產,考慮到一汽奧迪和上汽奧迪的南北競爭格局,此次奧迪購買上汽的電動平臺推出的產品,很有可能僅會在上汽奧迪中進行投產和銷售。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