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高盛預估2025年動力電池成本下降40%,推動電動汽車與燃油車成本平價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高盛預估2025年動力電池成本下降40%,推動電動汽車與燃油車成本平價

電動車規(guī)模經(jīng)濟持續(xù),新型電池出現(xiàn)及可能的原材料價格下探起到了主要作用。

圖片來源:界面圖庫 匡達

界面新聞記者 | 劉澤然

界面新聞編輯 | 陳小同

據(jù)高盛最新研究報告預估,到2025年,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的成本將顯著下降至每千瓦時(kWh)99美元。這一價格降幅較2022年高達40%,大大超過此前33%的預測。

高盛認為,這一趨勢可能會加速電動汽車與傳統(tǒng)內燃機汽車的價格競爭,為消費者提供更具吸引力的選擇。

報告由高盛研究部亞太自然資源與清潔能源研究共同主管尼基爾·班達里(Nikhil Bhandari)撰寫,其中分析了推動電池價格下降的多種因素。研究指出,電動車原材料,如鋰、鎳和鈷的價格下降是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從2023年至2030年,電池組價格預計將平均每年下降11%。

圖片來源:高盛

隨著電池成本的降低,高盛研究預計,電動車市場將在本十年中期實現(xiàn)與內燃機汽車在總擁有成本基礎上的成本平價,而無需政府補貼。這意味著,電動車的定價將更具競爭力,可能促使更多的消費者購買,并推動電動車和電池市場的進一步增長。

電動車市場最初受到全球各地政府政策的支持,但隨著補貼的減少,電動車的全球滲透率正從近期的高點回落。盡管如此,高盛的分析師看好電動車市場向由消費者驅動的新階段轉變。

據(jù)預測,全球電動車市場滲透率將從2020年的2%躍升至2025年的17%,并在2030年和2040年分別達到35%和63%。

中國在這一趨勢中扮演了領頭羊的角色。在中國市場,電動車與內燃機汽車的價格競爭力更為顯著。盡管多數(shù)中國電動車生產商目前仍以虧損價格銷售電動車,但隨著電池價格的下降和電動車銷量的增長,預計這種情況將在本十年中期發(fā)生變化。

此外,報告還強調了新電池技術對電池價格下降的影響。以鈉電池為例,該技術最初被視作鋰價高企而采用的備用方案。但即便在鋰價下降的情況下,相關產業(yè)公司仍指出鈉電池保持其成本優(yōu)勢,因而繼續(xù)吸引行業(yè)關注。

比亞迪和江蘇眾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本月分別宣布了總投資額高達100億元的鈉電池項目。鈉電池的低溫性能、安全性能和資源豐富性都超越了傳統(tǒng)的鋰電池,使其具備了獨立發(fā)展的能力。目前,鈉電池已在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和啟動電池等多個領域推進應用嘗試。

另一備受關注的固態(tài)電池技術,雖然在成本方面尚不具備顯著優(yōu)勢,但在安全性、能量密度和循環(huán)壽命方面表現(xiàn)出色,為電動汽車行業(yè)提供了新的技術方向,也被日本汽車制造商視為在電動汽車領域競爭的關鍵。

豐田汽車最近宣布了固態(tài)電池項目的新進展,表明其生產速度已接近傳統(tǒng)電池。雖然制造固態(tài)電池面臨挑戰(zhàn),如需要避免受到空氣濕度和氧氣的影響,并確保電解材料的緊密嚙合,但豐田表示已找到快速堆疊陰/陽極電池層的方法。雖然初期固態(tài)電池的成本較高,但其在電動汽車續(xù)航里程和充電時間上的潛在改進,使其成為一個重要的技術突破點。

未經(jīng)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高盛

7.4k
  • 關稅政策疊加負面因素沖擊美旅游業(yè),3月赴美游客銳減12%
  • 大摩、小摩與高盛等最新A股持倉披露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高盛預估2025年動力電池成本下降40%,推動電動汽車與燃油車成本平價

電動車規(guī)模經(jīng)濟持續(xù),新型電池出現(xiàn)及可能的原材料價格下探起到了主要作用。

圖片來源:界面圖庫 匡達

界面新聞記者 | 劉澤然

界面新聞編輯 | 陳小同

據(jù)高盛最新研究報告預估,到2025年,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的成本將顯著下降,至每千瓦時(kWh)99美元這一價格降幅較2022年高達40%,大大超過此前33%的預測。

高盛認為,這一趨勢可能會加速電動汽車與傳統(tǒng)內燃機汽車的價格競爭,為消費者提供更具吸引力的選擇。

報告由高盛研究部亞太自然資源與清潔能源研究共同主管尼基爾·班達里(Nikhil Bhandari)撰寫,其中分析了推動電池價格下降的多種因素。研究指出,電動車原材料,如鋰、鎳和鈷的價格下降是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從2023年至2030年,電池組價格預計將平均每年下降11%。

圖片來源:高盛

隨著電池成本的降低,高盛研究預計,電動車市場將在本十年中期實現(xiàn)與內燃機汽車在總擁有成本基礎上的成本平價,而無需政府補貼。這意味著,電動車的定價將更具競爭力,可能促使更多的消費者購買,并推動電動車和電池市場的進一步增長。

電動車市場最初受到全球各地政府政策的支持,但隨著補貼的減少,電動車的全球滲透率正從近期的高點回落。盡管如此,高盛的分析師看好電動車市場向由消費者驅動的新階段轉變。

據(jù)預測,全球電動車市場滲透率將從2020年的2%躍升至2025年的17%,并在2030年和2040年分別達到35%和63%。

中國在這一趨勢中扮演了領頭羊的角色。在中國市場,電動車與內燃機汽車的價格競爭力更為顯著。盡管多數(shù)中國電動車生產商目前仍以虧損價格銷售電動車,但隨著電池價格的下降和電動車銷量的增長,預計這種情況將在本十年中期發(fā)生變化。

此外,報告還強調了新電池技術對電池價格下降的影響。以鈉電池為例,該技術最初被視作鋰價高企而采用的備用方案。但即便在鋰價下降的情況下,相關產業(yè)公司仍指出鈉電池保持其成本優(yōu)勢,因而繼續(xù)吸引行業(yè)關注。

比亞迪和江蘇眾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本月分別宣布了總投資額高達100億元的鈉電池項目。鈉電池的低溫性能、安全性能和資源豐富性都超越了傳統(tǒng)的鋰電池,使其具備了獨立發(fā)展的能力。目前,鈉電池已在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和啟動電池等多個領域推進應用嘗試。

另一備受關注的固態(tài)電池技術,雖然在成本方面尚不具備顯著優(yōu)勢,但在安全性、能量密度和循環(huán)壽命方面表現(xiàn)出色,為電動汽車行業(yè)提供了新的技術方向,也被日本汽車制造商視為在電動汽車領域競爭的關鍵。

豐田汽車最近宣布了固態(tài)電池項目的新進展,表明其生產速度已接近傳統(tǒng)電池。雖然制造固態(tài)電池面臨挑戰(zhàn),如需要避免受到空氣濕度和氧氣的影響,并確保電解材料的緊密嚙合,但豐田表示已找到快速堆疊陰/陽極電池層的方法。雖然初期固態(tài)電池的成本較高,但其在電動汽車續(xù)航里程和充電時間上的潛在改進,使其成為一個重要的技術突破點。

未經(jīng)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