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汕頭、寶雞、自貢,非遺讓更多人涌入小城找年味

非遺旅行在2025年春節(jié)期間的集中爆發(fā)是長期勢能積累的結果,非遺是官方意志、大眾情緒和文藝創(chuàng)作共同關注的焦點,又是文旅升級體驗中的新內容。

威海,怎么就成了北京中產(chǎn)的“后花園”?

賣咖啡,開民宿,“以后的事以后再說”。

《哪吒2》票房破100億,能否緩解文旅IP的“焦慮” ?

如何利用好中國本土文化IP,講出精彩故事,實現(xiàn)引流與變現(xiàn)的有利示范。

“花房”踩雷后,宋城演藝又開始焦慮了

盡管當下宋城演藝逐步走出了“花房”困境,新一輪的焦慮與難題卻依舊在“督促”著宋城演藝跑起來。

新生代流量撬動小城

順勢打造網(wǎng)紅城市。

5年虧損10億,不良資產(chǎn)“拖累”桂林旅游

“亞洲第一洞”為何賣不動?

2025年,酒店還能怎么卷?

各大酒店品牌面臨的競爭愈加激烈,不僅是傳統(tǒng)的品牌競爭和服務質量比拼,各種令人目瞪口呆的“新花樣”層出不窮。

地方國資酒店“拐點”時刻

品牌打造如何告別“漫漫長夜”。

這個春節(jié),國內中小景區(qū)的生意如何?

當一個景區(qū)沒有新鮮的游玩體驗、沒有引發(fā)情緒共鳴的表演、沒有足夠吸引人的新景色,大眾憑什么去消費,你不崩盤誰崩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