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圈觀察
汽車早報|車廠建議給予國六B非RDE車型銷售過渡期 特斯拉尋求與寧德時代合作在美國建廠

2023年1至2月中國占世界汽車份額30%;賽力斯發(fā)布全新新能源品牌藍電。

75歲的路特斯在吉利的品牌版圖里仍是新貴

能否復制保時捷的成功?

半月下跌超20%,東風汽車的“解藥”到底是什么?

東風集團股價又跌回了起點。

法拉第未來首款量產車型正式開啟生產,車輛將分三個階段進行交付

知情人士透露,首個收到成品FF91車型的將會是公司創(chuàng)始人賈躍亭本人

歐盟告別燃油車時代邁出關鍵一步,2035年碳排放禁令正式獲批

禁燃法案的通過,意味著絕大多數(shù)歐盟汽車公司須在12年內完成約770萬輛燃油車至電動車的產能轉變。

吉利的智能化兩難

在老車型的智能化功能維護上,吉利卻還需補課。

汽車出海“一船難求”,多家汽車公司下單造船

為了保障運力的穩(wěn)定和安全可控,一些出口量較大的頭部汽車公司開始下單造船打造自有船隊

深度合作關系告破,埃安放棄華為HI模式轉為自主開發(fā)

隨著與廣汽在HI模式上合作的終止,華為正在大力推廣智選車模式。

新能源汽車和燃油車的兩套降價邏輯

很多人會把特斯拉降價當作新能源汽車降價潮的關鍵因素,但事實上,它至多只是個“導火索”。